×

鲁迅 野草

如何具体理解鲁迅《野草》里的那篇《秋夜》?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象征手法是如何构成的这些象征手法有什么艺术特点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8 08:05:06 浏览36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如何具体理解鲁迅《野草》里的那篇《秋夜》

《野草》中的《秋夜》,是一篇美文。在我家的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一句不是病句,而是匠心独运,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矛盾,是一句经典名句。“秋夜”指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对于社会现状感到压抑,极其不满,但又无处发泄,诉诸笔端,郁郁之气力透纸背,发人深思。全篇气氛肃杀,笔调深沉冷峻,又不失自然。文末的绿头苍蝇,象征着为了改变社会现状而奋斗着的仁人志士,作者顺带了这么一笔,说明对于未来,鲁迅还是抱有美好的憧憬。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象征手法是如何构成的这些象征手法有什么艺术特点

回答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的文学作品展现着不同的中心思想,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0世纪初,西方的象征主义已在文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野草》,就大量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这一表现手法,实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本文就主要分析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艺术特点

《野草》作为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其主要在展现无情残酷现实的同时进行自我解剖,不仅具有跌宕起伏的小说故事情节,而且也夹杂着作者悲愤矛盾的情绪。该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现实生活。在文学领域中,象征主义的手法主要指采用象征、启发以及暗示的方式进行作品的描述,描述出来的作品具有神秘色彩。在作品《野草》中,鲁迅先生大胆地运用了暗示和联想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具体的意向来表达抽象的事物,以此将复杂、苦闷的情绪融入语言文字。就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作品《野草》是一部压抑的散文,其展现了作者孤独的体验。因此,在了解《野草》表达的情感时,人们首先需对该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一、象征主义的形式

在鲁迅的散文集《野草》中,虽不是所有作品都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但其中的大多数作品都属于象征性作品,从整体上来看,其仍可以称为是一部主要体现象征性的作品。散文《野草》中,人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种表现出的象征主义形式:

1,运用具有象征性的景物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在自然生态中,相应的景物都具有一定的意象,运用具有象征性的景物来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是大多数象征主义作品的一大特点,而此特点在《野草》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如《雪》《秋叶》等作品,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来象征作者的思想情感。

2,运用一种荒谬且独特的方式来描写景物

《野草》中,存在一种象征主义形式即作者通过运用一种非常荒谬的方法来描写景物,即描写一些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样的作品常常让人难以理解,如《死火》《影的告别》《死后》等作品,作者都采用了一种极为诡异的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象征主义形式。

3,运用一种非常梦幻的象征主义形式

《野草》中收集的《复仇》《过客》等作品,作者通过营造梦幻般的效果来进行象征主义创作。通常作者描绘出的景象让人无法辨别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正是这种描写方式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世界,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具体的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

1,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野草》中,作者收录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自然景物、虚拟的场景或梦幻的景象等,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人们可以体会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一方面,具有象征主义的创作方式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现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具有针对性的创作方法则可以影射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例如,《秋夜》主要运用象征性的手法来抒发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并表达出对被压迫摧残的人们的同情,以及对抗击黑暗、坚韧战斗的人们的赞美,而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则主要借助景物的描述进行阐述。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野草》可以发现,其主要特点即是运用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作者内心清醒的认识,以及无法摆脱痛苦的焦虑之情。例如,在《好的故事》中,其描写的一系列景物都具有人的情感,造就了一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从这些虚幻的景物描写中,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总体上来看,《野草》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进行了高度统一,展现出不一样的美学风格。

2,人物形象的象征

在《野草》中,作者不仅借助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例如,在作品《影的告别》中,作者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痛苦且以悲,〗崾,的文化先驱。对于作者来说,其认为只有塑造如此类型的人物形象才可将革命推到最前端。同时,作者本身便是作品中描写的这一角色,鲁迅先生的一生,总是无法摆脱悲剧的产生,致使其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自我灵魂的深刻拷问。此外,在作品《过客》中,作者也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使整部作品都充满象征色彩,耐人寻味。

3,故事情节的象征

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可以将象征主义的色彩升华到极致,《过客》是《野草》中唯一一部采用戏剧性手法进行创作的戏剧,该作品不仅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且塑造了战斗者的形象。该作品主要展现人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未知,但还仍坚持不停地往前走,而作者本身也正是具有什么都不怕的精神,所以塑造了一位为了战斗而生的人物。从整个故事情节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作品运用象征的现实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生命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拿走,即使遇到崖谷、火坑,我们都应该自己承受。此外,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鲁迅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讲述“聪明人”“傻子”“奴才”三种不同的人生观,读者可结合故事情节感知和体会不同的观念,“聪明人”“傻子”“奴才”便象征着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野草》大量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且在多层次的表达上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因此,在理解该作品时,人们需结合象征性的表现效果深层次地剖析作品,以加深对艺术效果的体悟。

如何理解鲁迅的《野草》的题辞

虽然我没看过鲁迅的文章【野草】,但我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独独去写“野草”?

其实,我觉得有时候我的文风跟鲁迅很接近。因为我觉得我们都有同样的节奏同一种心声,那就是不怠不慢、不疲不倦于“呐喊”。

一株野草有什么好写的呢?其实不然,它有强大的生命力,踩不死压不垮,不折不挠,等等这恰恰是我们所不具有的和要学习的东西。

一株野草有什么好写的呢?其实不然,放眼自然界,你竟然会发现几乎无处不在的野草。虽然它们名不经传,不起眼,但它们却是千千万万,却是不计其数。

在自然界激烈地生存斗争中,有的以质取胜,有的却是以量取胜,有的一招制敌。有的千百万招制敌。

有时,刚能克刚,有时,柔也能克刚!

一株看似不起眼的却遍地开花的野草,有时威猛起来,却如同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读了鲁迅的《野草》里的《秋夜》,你有什么感悟

在谈感悟之前,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鲁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文学巨匠和民主战士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鲁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语言简洁凝练、笔锋尖锐,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以笔代戈,一身傲骨,被誉为“民族魂”。

《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共收录散文诗23篇,1927年7月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二卷。《秋夜》为《野草》中的第二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15日。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们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镇压和摧残进步人士,民主革命陷入低谷,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了解完这些以后,我们再来分析这篇作品。《秋夜》主要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全诗共描写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夜晚的后园,另一个是屋内。

在后园中,作者重点描写了以下几种意象:两棵枣树、天空、月亮、野花草等。

“枣树”象征着在民主革命陷入低谷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争的进步势力。经过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他们已经失去了众多的战友和支持者,但他们并不畏惧,哪怕是流血、受伤,却依然选择“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显示出他们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天空”象征当时社会的统治阶层,月亮象征着北洋军阀的统治,而星星则代表了各种帝国主义势力,两者互相勾结,对广大人民实行残暴血腥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距离底层人民渐行渐远,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变的“奇怪而高”。

“野花草”则是生活在当时社会的广大人民的象征。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身份卑微,受尽统治者的压迫。当“天空”将“繁霜”洒向他们的时候,他们变的更细小、更卑微了,“红惨惨地瑟缩着”。

在屋内,作者主要描写了一群小飞虫,它们向往着火光,奋不顾身、不顾一切的飞向屋内。但事与愿违,它们有的被窗户阻挡在外面,有的被灯罩撞得头破血流,还有的放弃挣扎,落在灯罩上喘息。作者以这些小飞虫象征那些追求民主与独立的仁人志士和广大劳动人民,他们胸怀一腔热血,勇敢追求心中的目标,尽管他们追求的方式和途径不尽人意,但他们的勇气却得到了作者的肯定和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尽管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实行高压统治,但进步势力和广大人民并没有因此屈服,他们为了心中向往的“春天”依旧顽强的抗争着。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天空”不安了,“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无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多么强大,但是在进步势力和广大人民前赴后继、持续不断的抗争下,也会有所畏惧,也必将有土崩瓦解的一天。

因为,胜利只会属于人民,民主与独立的春天也终将会到来。

如何理解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的美学风格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学的巨匠,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毛泽东评价鲁迅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见《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的时代和现今的社会大不一样,存在着极大的反差。鲁迅的行文习惯文白交替,善用反语和讽刺的语言,教师难教,学生难懂。因此,从2010年起,教育部对中学语文教材中一些经典的鲁迅作品,进行了删减。但这并不是否认他在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也不是意味着这个时代抛弃了鲁迅精神。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尤以其于1924年到1926年期间,所创作的散文诗集《野草》为甚。

集中所收二十余篇散文诗,以作者内心抒发为主,内容十分丰富,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战斗精神,充满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对前途的艰苦探索。

开卷第一篇《秋夜》,借景抒情,寄托着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怒与抗争,对被压迫者向往未来和光明的愿望充满着同情;对顽强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进行了热情的赞颂。作品中所描写的枣树、高的天空、小粉红花的梦、奇怪而高的天空、夜游的恶鸟、夜半的笑声、小青虫等都寓有深刻的含意。

《这样的战士》和《过客》两篇作品的内容,和当时面临的现实有关,是鲁迅前期战斗历史的概括。《过客》用对话体,《这样的战士》出现反复重叠的语句,表示了战士的坚韧和执着。

《求乞者》、《复仇》(两篇)、《狗的驳诘》、《死后》、《颓败线的颤动》、《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篇,用各种方法批判虚伪、圆滑、势利、冷漠、麻木、无聊、屈辱等种种世态。

《失掉的好地獄》写的是无论新旧军阀统治如何更迭,对于人民来说仍是生活在地獄之中。

《淡淡的血痕》悼念“三一八”惨案中的牺牲者,热情歌颂“叛逆的猛士”。

《雪》、《好的故事》寄寓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两篇景物清新、格调明丽,而又寓意深远的作品。其中,《好的故事》一文,曾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的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全文背诵。

《墓碣文》和《影的告别》,较多地流露着空虚和寂寞的情绪,反映了作者心理上的彷徨和矛盾。

散文诗在《野草》之前,写的人虽不少,但没有像这样集中的高质量的作品。因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品种,地位并不显著。

鲁迅先生的《野草》,才真正为这一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野草》可以说得上是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