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一场革命是否成功,应该有一个客观标准,而不应依据个别人或个别团体的主观感受。这个客观标准可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但也可以是一个简明的标志。这个简明标志是: 革命目标是否实现。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什么? 谈到这个问题,人们会马上想到孙中山制订的革命纲领。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之际,孙中山就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研究这个纲领不难发现,四句十六个字,主要是两个内容: 一是“驱除鞑虏”,即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二是“创立民国”,即结束帝制、创建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
前者是民族革命,后者是民权革命,这是一些革命理论家如胡汉民等都详细阐明过的。至于“恢复中华”和“平均地权”,前者是推翻满清的附带结果,后者则是未来的蓝图,需要在革命成功之后去实现。
辛亥革命虽然常被说成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通过其革命组织同盟会领导的,但考察革命的事实,从武昌首义到各省独立,同盟会领导的地方并不多。所以,十六字纲领也罢,三民主义也罢,并不是发动起义的新军或宣布独立的咨议局所共同遵循的。
同盟会之外的其他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共进会、文学社等,大多没有接受“平均地权”的纲领。革命之际,即使是同盟会领导的地方,如上海等地,也没有把“民生”或“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目标。
综观各省独立的情况,其革命目标集中表现为两个: 一是民族主义目标: 推翻满清统治; 二是民权主义目标: 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在个别的地方,则只有“一民主义”: 推翻满清统治。除此之外,辛亥革命没有其他目标,也没有其他必需完成的任务。
既然如此,帝制终结了,民国建立了,就应该是革命已经成功。一定要称之为“失败”,是说不过去的。
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发动了 10 次起义,都失败了。那是真正的失败,标志很明显: 革命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被革命对象所打败,革命者或者牺牲,或者逃亡,而革命的对象岿然如故。
但武昌起义不同,它不仅打败了清军,赶跑了清吏,还守住了武昌,建立了全国革命的中心根据地。各省的独立运动除山东之外也都是成功的。
正因为各省革
命的成功,才有了最后的清帝退位和专制帝制的终结。从 1911 年10 月10 日革命爆发,到 1912 年2 月12 日清帝退位,没有血流成河,就在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推翻了清王朝268 年的统治,而且结束了秦王朝之后 2120 年的君主专制,创建了东方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实现了革命的基本目标。这样的革命还不算成功吗?
按照当代中国人熟悉的说法,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那么,辛亥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帝国”变为“民国”,国家主权已经从皇家手里转移到了国民手里。无论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还是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是否真正代表全体国民的意志,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但从法律形式上讲,他们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权力来自代表民意的票箱,而不是来自暴力掠取或政变劫夺。这就是国家政权性质已经改变的根本标志,也是民权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类社会之现代与前现代的分水岭。
至于革命之后是否能够进一步完善民主共和制度,历史进程是否会出现波折,那已经不属于辛亥革命的范畴。根据通例,即使革命胜利后出现波折,甚至是复辟和倒退,也不应该影响对革命本身成败的认定。法国大革命之后出现了“热月政变”,反反复复好多年,没有人因此而说法国大革命是失败的,历史学家论及那段历史,也从来未见“法国大革命失败之后……”这样的说法。
辛亥革命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谢邀
1、辛亥革命改变了制约我国发展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我国重新快速发展的大门。
2、辛亥革命推动了当时国民的思想解放,使严重奴化的“大清子民”慢慢向往民主,为以后社会发展和改良奠定了基础。
3、辛亥革命提倡科学和实业救国,使我国进入民族工业复兴的正轨。
4、总之,有了辛亥革命,才有厉害了我的国,各位朋友,您认为呢?
清朝如果没有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国会不会被列强瓜分完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611条回答。
没有辛亥革命,中国早就被列强瓜分光了。
我们可以看一看满清灭亡时候的情况如何?
第一,台湾没了。
第二,外蒙古没了。
第三,内蒙古没了一半。
第四,西藏在英国扶持下基本独立。
第五,东北北部被沙俄控制,南部被日本控制,两国稀里哗啦在东北打仗,满清吓得自称中立。
第六,西北出现回族割据势力,宁夏、青海、甘肃都出现了穆斯林军阀,盘踞一方,稍后就形成了国中之国,西北三马。
第七,新疆不稳,地方分裂势力成燎原之势同沙俄勾结,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伯克自知。
第八,法国人渗透云南、广西 ,英国人渗透广东,德国人占据山东等等。
全国到处都是洋人的租界,以长江为例,从东面出海口上海,到上游的重庆,沿江到处都是洋人的地盘,洋人军舰肆无忌惮乱窜。
可以说,满清能够相对能够控制的地区,大体就是长城以内的地区。
那么,满清如果不垮台,能够抵抗列强入侵吗?
事实证明,绝无可能。
就军事力量来说,满清可以控制的就是北洋六镇的新军,大约7万人。
且不谈战斗力如何,这区区7万人能够对付得了哪个列强?
要知道,仅仅日俄战争,日本出兵40万,沙俄出兵50万。
就经济上,满清还没灭亡,财政就已经崩溃了。
1909年满清没有打仗,当年财政收入30122万两,财政支出却高达36787万两,财政赤字为惊人的6665万两。当时连政府日常的运转也难以维持,更别说军费了。
一旦和列强开战,立即需要巨额经费。
如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立即将1911年军费设定为13700余万两。客观来说,这还是少的。
以满清的经济来说,根本就无法维持战争。
就民心上来说,到1909年没有老百姓还把满清放在眼里。
由于满清皇帝两次被洋鬼子从北京打走,第一次一把火烧了圆明园,第二次连紫禁城都被占了,还大阅兵,丢脸到这种地步,哪里还有丝毫威信。
加上满清将洋人的压力转嫁给人民,老百姓苦不堪言。
所谓永不加赋的田税,庚子之前的不超过3000万两,1909年达到4396万两
房捐、猪捐、肉捐、鱼捐、米捐等地方杂捐,本来是无足轻重的,现在因想尽方法弄老百姓的钱,竟然达到占到该年总岁入的8%以上,非常近人。
人民无法生活,被迫起来斗争。从1901年开始,到1911年短短10年内,大规模民变就有多达1300余起,“几乎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并且愈演愈烈。
所以,到了1911年,几乎全国都反了,满清从内部直接崩溃。
这样一个政权,你认为他能守得住国土?
试问,如果日寇在甲午战争期间就可以占领山东、辽东,逼近北京,到了此时日寇已经成为世界列强,可以击败沙俄,满清又靠什么去挡住日寇的入侵?
当时溥仪的心腹谋士郑孝胥都认为,满清已经无能力控制国家,应该让国际共管,也就是各国建立一个联合托管政府,帮助满清来管理行政,以及镇压民变。
郑孝胥可是溥仪最信任的顶级军师,连他都这么说,可见满清当时什么情况!
而中国人为什么在抗战那么不利的条件下,能够坚持14年获胜?
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了,有了国家民族的意识。
以中国空军为例,小伙子们都是国家精英,很多生活在富裕家庭,有的还是官宦人家子弟。
牺牲的飞行员中,不乏著名官员的孩子:如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兼兵工署长俞大维的长子俞扬和,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的四子张锡祜,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儿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长子顾德昌,时任军令部次长、陕西省主席熊斌的儿子熊安仁等等。最有名的就是翁心翰。翁心翰是时任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部部长、后任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的次子。
抗战飞行员平均牺牲年龄不足23岁,而且由于空军实力衰弱,任何一次起飞作战都是极为危险的,很有可能不能活着回来。
为什么这些小伙子义无反顾?他们家里有钱有势,完全可以学习八旗子弟一样吃喝嫖赌,享受生活,为什么要去冒着巨大的危险拼命?
因为他们明白国家是人民的,中国是中国人的,为了国家和民族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拼命!
试问,满清时期,国家根本就是皇帝老子的,和老百姓有鸡毛关系?老百姓为什么要为皇帝去拼命?为什么要去做炮灰?
看看老佛爷是怎么对待义和团的?需要的时候就用一用,说他们是义民、好汉,给钱给物让他们去杀洋人;不需要的时候,立即就是暴徒、邪教,帮着洋人将义和团斩尽杀绝。
满清这种垃圾王朝,早点灭亡对国家民族都有很大好处!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感谢邀请,下面由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推翻清王朝,还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废除了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
二、建立共和国制度,并且深入人心
清王朝被推翻之后,迅速建立中华民国,让共和体制深入人心。而且,人民再也不愿意回到封建社会,在中国社会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共识,绝不容许开历史倒车。所以,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同时,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
三、思想解放,除旧布新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受到严厉的禁锢,“三纲五常”严重抑制人民的思想,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辛亥革命还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辛亥革命的实际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正是这些新的变化,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闸门。
四、辛亥革命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它启蒙和引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
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尽管以后还出现过几次短命的复辟丑剧,武昌起义终究导致了中国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以孙中山的后继者自励,从来都尊崇孙中山为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孙中山及一切革命者们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变为现实
五、辛亥革命的国际影响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六、辛亥革命也有先天弱点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构建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大多数人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未给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所以,中国社会后来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悬疑大师
电影《辛亥革命》看了有什么感想
电影《辛亥革命》看完之后,让人心潮澎湃。电影中的烈士一个个鲜活起来,他们为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大我舍弃小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令人热血沸腾。
忘不了剧中孙中山先生说的那一句“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怎样的无奈啊!流血牺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惧,但只怕这些也是徒劳无功而已。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可牺牲却总要有价值,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时的中国早已腐败不堪,清廷因循守旧,粉饰虚张;人民愚昧盲从,苟且偷生。这样的国家,是一定要有人来改造了!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