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贞艺苑卮言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千篇一律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5-15 19:09:00 浏览13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赏析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作者:

千篇一律

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 释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机械地重复或无变化。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本指诗文公式化,后亦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语本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 谢康乐 云:‘ 张公 虽复千篇,犹一体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白乐天]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这‘ 金制军’是前 清 遗老,遗老的议论是千篇一律的。” 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

出 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公式化、概念化。”

近义词 千人一面、如出一辙

反义词 千差万别、形形色色

歇后语 八股文的格式

灯 谜 印书;复印;复印歌单

王世贞《艺苑卮言》哪些出版社有

《艺苑卮言》中国明代文论著作。王世贞(1526~1590)著。该书表明作者的文学观,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持论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虽强调以格调为中心,但也认识到思想才情与格调之间的关系;主张学古,特别注意博采众长,最终要求“一师心匠”。这些观点显然与一味模古者不同,显示了王世贞的文学观点较前七子已有较大变化。

有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12 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