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 惊动 捐款 立马 报警

八旬奶奶捐款1000万,银行经理立马报警,得知身份后惊动政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2 07:27:04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2018年,一位穿着军装的老太太,带着她的老伴来到木兰县银行,在银行柜台办理了300万的业务。银行的客户经理非常震惊,又见老人身边有两个中年人,所以担心老人被骗,偷偷地向当地警局报了警,引起高度重视。随后警察对老人多加询问才得知真相,原来这笔钱是老太太及其老伴省吃俭用,一分一毫积累出来的,老太太取这笔钱是想要捐给木兰县,助力家乡的教育事业。那么,这位老太究竟有何来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钱呢?她的真实身份又为何会惊动当地政府呢?

其实这位老人名叫马旭,在1932年在黑龙江省木兰县出生,马旭一家生活中贫穷的小乡村中,虽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依靠父母两人种田,也能勉强解决一家的温饱问题。不幸的是,当时的东北正在被日本侵略,日本人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干尽坏事,抓了很多老百姓替他们干事情,马旭4岁时父亲被日本人抓走,因长时间的工作而去世,家中只剩下母亲和2个年幼的孩子。

虽然生活给予太多痛苦,马旭母亲也不曾放弃,她带着马旭和年幼的弟弟沿街乞讨,勉强养活两个孩子。但是由于经常吃不饱饭缺乏营养,马旭的身高一直保持在1米53,直到解放军在抗日战场上获得胜利,家乡解放后,马旭才真正能吃饱饭。

在1947年,解放军到达马旭的家乡木兰县,当时很多青年人十分热血,积极参军入伍,从小就听母亲讲花木兰故事的马旭,非常崇拜花木兰的事迹,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而马旭的母亲非常支持她的想法,于是马旭也抱着满腔热血加入其中。在告别了母亲和弟弟,马旭开始了她传奇的参军生活。而作为女兵,刚开始马旭被送到吉林军政大学分校,在经历了短期学习之后,她被分到第4野战军医院,成为一名医疗兵。此后她参加了辽沈战役,在后方给受伤的士兵包扎处理伤口,救下了许多士兵。

在1951年,经过广州军医大学深造的马旭,医术有了进一步提高,于是被组织分派到15军45师,同黄继光等英雄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虽然马旭作为军医没有上战场,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医术救下诸多的生命,减少了众多士兵伤亡,但还是有许多17岁不到,同马旭一个年纪的士兵,他们的尸骨被永远地留在上甘岭。因此,马旭更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马旭被授予了抗美援朝纪念章与保卫和平纪念章。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由于马旭高超的医术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后前往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她是医院的骨干力量,被起了个绰号名叫“一把刀”。

在1961年,中央成立空降军部队,为保证空降兵训练的安全,需要了大量军医,马旭第一个报名加入。马旭当时在部队负责跳伞训练的后勤工作,在一段时间后,马旭发现在训练中经常有士兵,因为跳伞降落地面时没保持稳定,而导致腰部和脚踝扭伤,但因医疗员不能及时赶到,因此常常耽误治疗。

而马旭认为身为一名军医,如果没有深入的了解跳伞,就不能更好地帮助伞兵解决问题,于是向上级反映了情况。然而,马旭的身高因为营养不良,一直保持在1米53左右,体重也才70斤,根本达不到跳伞的要求。虽然当时在空降兵部队中,有女子加入,但也从来没有女子跳伞的先例,所以马旭的申请最终还是被驳回了。

虽然马旭遭受到打击,但是并没有放弃,在部队跳伞训练时,她经常在旁边学习和模仿,还在自己宿舍附近用简陋的工具,建造起一座跳伞训练台,将所有空闲的时间全部花在跳伞训练上面,一天跳500多次,身上经常有多处淤青。在半年后,马旭申请加入部队对空降兵的考核,部队领导还是不相信马旭一个身材弱小,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女子,能完美地完成跳伞,但在马旭信誓旦旦的保证下给了一次机会。

在一众士兵的见证下,马旭展示出自己艰苦训练下收获的成果,果然动作完成的十分规范,一气呵成,获得男兵的一片掌声,领导也十分震惊,当场批准马旭加入跳伞兵。从那以后马旭开始同男兵一起训练跳伞,跳伞次数超过140次,是中国第一个跳伞的女兵,也是中国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

展开全文

据悉,马旭在50多岁的时候从军医院退休了,而作为军医,马旭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目标。马旭为解决跳伞兵在跳伞落下之后,不能保持平衡而形成的关节扭伤,和同为空降兵的丈夫颜学庸一起翻阅了大量资料,运用多方面知识,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跳伞经验,经过大量实验设计研发出一款“充气护踝”,这个发明能减弱跳伞兵在降落过程中的伤害,也获得了空降兵的第一个专利。

而为解决高原地区跳伞时伞兵缺氧问题,60多岁的马旭和颜学庸不顾身体前往青藏高原,历经种种困难,发明了“供养背心”极大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夫妻俩都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手握两个发明,马旭和颜学庸仍然没有选择休息。在2011年,马旭报名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最终被学校录取,在不断地努力之下,终于获得学校颁布的研究生毕业证书。

据悉,马旭和丈夫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编写出《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等材料,补上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空白,也获得了大量的奖金。经历过艰苦生活的马旭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些专利,论文所获得的报酬,都被马旭存了下来。两个老人省吃俭用,在生活中能少花一分是一分,通过不断地积累,两人的积蓄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在2017年,为纪念黄继光牺牲65周年,黄继光生前所在的部队15军45师,在武汉举行活动,与黄继光同一个师的马旭被邀请,作为特邀嘉宾参加活动。在参加活动中,马旭遇见曾经的老教员金长福,告知他决定将所有财产捐给家乡,委托金长福联系木兰县政府。于是在2018年3月,马旭与政府取得了联系,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在2018年9月,两人在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和金长福的见证下,将所有积蓄捐给家乡黑龙江木兰县,决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付出一份力量,让更多的孩子上得了学校。这件事发生之后,在社会上引发大量媒体关注,老人的事迹被深入的挖掘,通过媒体报道人们了解到,2位老人没有儿女,老人现如今住在武汉郊区靠近部队的一座小屋内。

在从部队退休之后,马旭及其老伴没有选择部队安排的房子,而是搬到了现如今这个偏僻的小屋,这座小屋仅有两间房和一个院子。一间房间里堆满了研究材料,以及他们几十年积累的工作资料,另一间房间条件更加恶劣,墙壁已经脱落,光线不足,家具破损,院子里则种了一些蔬菜和橘树,让夫妻两能自给自足。

两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地三餐只吃粥、馒头、面条和自家种的蔬菜,对外的联系电话,也只是一部十几年前买的老人机。最贵的家具是用来装材料的柜子,40多年没有买过新鞋子,也很少买衣服,都是穿年轻时在部队发的军装,这也是马旭和颜学庸最喜欢的一套衣服。

两位老人依靠着研究的专利和各种论文,再加上退休金,晚年本可以过得非常舒适,但是他们却选择一条不被常人理解的道路,住着破烂的房子,吃着没有营养的三餐,没有光鲜亮丽的衣服,也没有舒适的居住条件,过着艰苦的生活,与手里握着1000万的巨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不知情的人认为老人不必对自己太抠门。

然而,马旭却说:“其实我的生活并不苦,相反我觉得很幸福,我也并不抠门,我认为知识才是财富,所以我舍得买书,一本好书无论多少钱,我都能买下去。我们将所有积蓄捐赠给故乡,只是希望这笔钱能使更多人获得知识的力量。”

如今在马旭和颜学庸捐赠1000万的帮助下,木兰县建立起了多座小学,小学内的学生们也给两位老人送来感谢信,信里满是孩子们的感激和对知识的向往,马旭表现的十分满足说:“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我的家乡木兰县,若没有我的家乡,我也不能参军,如今我终于能回馈我的家乡了。并表示之后的日子,也会继续存钱,并将攒下来的钱捐给家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在2019年2月18日,马旭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在现场马旭和丈夫颜学庸一起登上舞台,面对全中国的观众朋友敬了一个军礼,全场热泪盈眶。马旭在采访上说:“十分惭愧能获得这个奖,我们也只是做已经力所能及的事,家乡养大了我,共产党培养了我,如今我有了能力,就应该报答党,报答家乡,报答祖国的恩情,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马旭的一生向人们诠释了伟大两个字,她将一生奉献国家,拥有着伟大的爱国之心。青少年应当以马旭同志榜样,向马旭同志学习,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复兴大业不断奋斗,奉献自己,正如马旭同志所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