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三国时期的徐庶被俘到曹营后,真的没献过一策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4 16:58:18 浏览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三国时期的徐庶被俘到曹营后,真的没献过一策吗

身在曹营心在汉是一个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事。

《三国志》没有给徐庶列传,而此人的事迹在其他传记里能找寻线索。对于徐庶的离开,《诸葛亮传》里记载为刘备听闻刘琮投降后,准备南撤退,“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日:‘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詣曹公。”也就是说,徐庶确实是因为曹操抓了其年迈老母,使得徐庶乱了方寸,投奔了曹操。这里看不出徐庶到了曹营有没有给曹操献计。

但我们在《魏略》里找到了一条记载“至黄初中,韬仕厉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里的福便是徐庶,本名就叫徐福,因其早年犯罪,改名为徐庶,说明徐庶在曹营一直做到了御史中丞,这个官职是三公下设的辅助性官职,不大,但也不小。说明徐庶还是受到了重用的,不献一计一策也许可能,但应该是本职工作完成的还是比较不错的。

而在后来诸葛亮北伐,出陇右时,“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日:‘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呼?’”也就是诸葛亮惊叹二人为何不得重用,在诸葛亮眼里,徐庶的才能远远不止只做一个御史中丞。这一点上看,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徐庶入了曹营确实没有做多少贡献,安安分分的做了本职工作,且工作成果令曹操满意,但因其个人不愿意为曹操献计献策,所以一直也未得更高的提拔。

那么我们也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一下,曹操得徐庶的手段是卑鄙的,对于古人来说,名士之风骨是不屑于威逼利诱的,连当年的项羽抓了刘邦的亲爹都只是吓唬吓唬刘邦,在楚营里还是好生伺候着,所谓仕各为其主,岂有连及父母者呼?终身不纳一策也是徐庶名士自尊的体现。但食禄就要干活,这是封建社会沉淀在人们思想里的潜意识,所以本职工作应该是绝对要做好的,这也就是徐庶在曹营的真实际遇吧。

历史上徐庶进入曹营后,为何就销声匿迹了呢

说到徐庶,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有一个歇后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其实,《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多有演义虚构。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给徐庶立传,可见其在东汉三国的历史上,影响和作用并不大。

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有两处写到了徐庶。刘备依附刘表屯兵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曹操派军来攻新野,徐庶为刘备献计大破曹仁,”当为虚构的演义故事。

刘备新野兵败溃退时,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为曹操效力。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

其后,徐庶一直在曹魏效力。到魏文帝曹丕时,徐庶已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在《三国志》中,陈寿没有为其立传,《三国演义》中,后续没有徐庶的描写,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徐庶并没有《三国演义》出场时描写的那样有智谋过人,二是曹魏的阵营中人才济济,徐庶不似在刘备“兵微势寡“这边,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