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道韫是东晋名将谢奕的女儿,谢奕与权臣桓温交好,谢家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与桓温的力挺有很大关系。在淝水之战中,谢奕的弟弟谢安任东晋军队总指挥,儿子谢玄是前锋都督,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进一步奠定了谢家不可动摇的地位。
话说谢安年轻时很有魏晋名士的风骨,对于朝廷的任命屡辞不受,喜欢和王羲之、许询等人游山玩水,清谈论学。后来父辈谢尚、兄长谢奕先后逝世,谢氏家族有衰落之势,谢安才收起心性,迅速的成长为东晋重臣。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把家族的子女聚集在一起谈诗论文。突然下起了大雪,谢安高兴地说:“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的才名自此传了出去。
曹雪芹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中写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指的就是谢道韫咏雪的故事。
在谢氏诸子弟中,谢安特别欣赏侄女谢道温的聪颖与才情。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谢安将目标瞄准了门当户对的王家,本来颇为属意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但王徽之和年轻时候的谢安一样,颇受魏晋文坛风气的影响,做事很是放荡不羁。
展开全文
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想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前往,过了一晚上才到了家门口,却突然意兴阑珊,连门都没敲,竟扭头驾舟回府。有人问他何故,回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
谢安觉得王徽之过于善变,不是那种可以贯彻始终的人,就放弃了将侄女嫁给他的想法。王羲之第二子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行止端方,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但胜在人品诚实可靠,于是谢安将谢道韫嫁给了他。
王、谢两大家族的联姻在当时算得上是绝配,所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可见王、谢两家在当时势头之胜。而最为出名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的就是东晋的王、谢两家,当然后来东晋战乱,两大家族也随之衰落,诗句状写出人事的沧桑,这都是后话了。
2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当事人,王凝之与谢道韫的结合并算不上十分美满。谢道韫作为名门闺秀,从小深受“礼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柔中带刚,文才胆识过人,又受父亲、叔父丰功伟绩的熏陶,心中理想的夫君形象,既要才华横溢,又能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丈夫王凝之则比较平庸,性情温柔敦厚,对于道教有着异乎寻常的迷恋,平时喜欢踏星步斗,拜神起乩。可以说,在王家诸兄弟中他的文才武略都算不上最佳,与谢氏一族崇尚建功立业的子弟们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因而谢道韫对丈夫是有些不满情绪的。
据说,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问她:“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并非庸才,为何不开心?”谢道韫答:“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很出色,没想到天地间,还有王郎这样的人。”
虽然对丈夫有点失望,但聪慧的谢道韫知道两家联姻的政治意义,况且王凝之也并非一无是处,为人忠诚,对妻子体贴温顺,谢道韫也就在心理上接受了这门亲事。
3
客观的讲,谢道韫嫁给资质出众、才华横溢的王徽之也未必会幸福,因为两人的人生追求很是不同。谢道韫遵循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维,希望丈夫能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王徽之则更多的是道家的出世思想,他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对政治很是冷漠。
虽然因出身豪门,王徽之有官职在身,却并不精通政务,经常渎职喝酒,连自己在哪个部门任职、日常工作是什么都不知道,后来索性辞官不做,谢道韫若是他的妻子怕是也会被气个半死。
除了咏絮诗,谢道韫流传最广的故事是帮助小叔子解围的事。晋代的名士喜欢清谈,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不分白天黑夜的谈论不休。王羲之的三公子王献之常邀文苑中顶尖的人物来家里相聚,在高手如云中论战,不亦乐乎。
一次,王献之在与友人谈论诗文时,窘于应对,一时处于了下风,恰巧被路过的谢道韫看到,想替他辩论,就差了丫鬟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上书“欲为小郎解围”。
魏晋时期,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渐渐形成,虽偶有大家闺秀参与清谈,但会在男宾之间张设青绫幕幢以遮掩,使与之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面。
谢道韫就是在垂下的一方青帘后,接着小叔子王献之的话题,从容不迫地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便让在座宾客无言以对,理屈词穷而甘拜下风,从而顺利的为王献之解了围,谢道韫的才名一时之间如日中天。
4
两晋时期的政客文人虽看似洒脱飘逸,实则处在战乱丛生,朝不保夕的大背景下,随时都可能遭遇不幸。在王凝之担任会稽内史时,发生了“孙恩之难”。
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孙秀后裔孙恩借五斗米教的背景,煽动百姓发生了民变,率众攻打会稽。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居然不设法抵抗,反而相信道祖能庇佑会稽的百姓,每天闭门默祷,还对诸将领说:“我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无虞,贼兵一定会自取灭亡。”
谢道韫劝不动丈夫,又指挥不动军队,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组成一支突击队伍。然而数百人的队伍又怎堪一击?由于军心涣散,没有防备,孙恩长驱直入。王凝之仓皇出逃,在城门附近被砍了脑袋,四个儿子也相继被贼兵杀害。
谢道韫将3岁的外孙挡在身后,横刀在手,命令婢仆执刀仗剑自保,几名贼兵被她砍伤。孙恩看到小孩,以为是王氏子孙,便令左右将之杀死。谢道韫厉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欲加诛,宁先杀我!”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又见她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就网开一面,放了她和外孙,自此谢道韫寡居会稽。
令人敬佩的是,面对家破人亡,谢道韫并没有自怨自怜,反而过起了从容平静的生活,还在堂上设了素色帘帏,端坐其中,为慕名拜访的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受益的人不计其数,尊之为师。
已逾知命之年的谢道韫写了一首堪为自己一生写照的《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古代才女的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取胜。谢道韫的这首《泰山吟》,却笔力矫健,词气展拓,充满阳刚之气,表达出一种坚强不屈的人格情怀。面对变幻莫测的造物主,诗人并没有因自身的遭遇悲伤沮丧,反而表达出与雄奇的山川融为一体的豪迈气势。
不说女性诗人,就是以豪迈见长的男性大文豪,面对命运的沧桑,也很少能有这么博大的胸襟,对于谢道韫的人品和气势,笔者是由衷的感到钦佩。可惜谢道韫又是一个生错了女儿身的巾帼英雄,空有一身的志气却无用武之地,只留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记忆让后世去瞻仰和怀念。
作者:洛轻尘
特此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制作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