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复苏,如何恢复民营经济的活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带来的提案就是关于民营经济的。两会期间,观察者网专访了周桐宇,请她向我们谈一谈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家的心声。
观察者网:今年年初您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前您还当选政协第十一届、十三届全国委员,又曾在全国工商联、上海市工商联等社会组织任重要职位。从企业家到工商联,到政协委员,再到人大代表,这些角色转换,给您什么样的体验?
周桐宇:我是第一次作为人大代表参会,过去我一直是政协委员,对我来说,每年能有机会去参加两会是非常大的荣誉,更是一份很重的责任,所以我也一直在加强学习。过去我在政协做的一些提案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就业难,民营经济主体激发活力,推动更多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等等问题,这些提案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我非常感恩这个平台,未来我也会继续深入地调查走访,更好地建言献策,不忘初心,使命担当。
观察者网:您此次的提案《关于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的建议》,提案的初衷与核心建议是什么?
周桐宇:三年疫情过后,大家都怀着迫切的心情,期待着经济的复苏。在过去的三年,全球疫情经历了供应链危机,国际上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些都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民营企业来说,肯定希望能抓住疫情以后的复苏期,尽快将过去的三年的损失补回来。所以,我们的建议就是:
第一,增强企业家的信心,让企业家能有信心扎根在这块热土上,全情投入,而我们的信心其实就是未来市场的预期。习总书记也在不同的讲话中强调了,要坚持“两个不动摇”,坚持在法治上实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公平对待,从舆论和政策的服务上更好的提升民营经济的环境。各级的领导干部应该要去帮助民营企业破难题、解困境,构建新兴关系,这些其实都是给民营企业“定心丸”。
所以,我参加这次人大所提出的建议就是: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从立法的角度,我们希望民营企业的保护法能够出台。
第二,我们希望政府能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去处理一些民营企业的共性问题,这样也能提升办事的效率,对于政府和民营企业而言也更为便利。
第三,希望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制度,做到对所有的企业主体、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在这几个方面,我一直在思考和调研,我也和许多的企业家进行交流,听取大家的建议和心里的呼声。总的来说,疫情过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能够把更大的热情投注到恢复生产、恢复经济的工作中去。我们也希望,如习总书记所说,从法治的角度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平等对待。当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在酝酿和思考中。
观察者网:威达科技控股公司对于科技公司的投资也引人瞩目,你们的业务发展路径也和国家的科创发展密切相关,能否从这个角度给我们谈一谈?为什么威达会非常重视科创园区的业务?
展开全文
周桐宇: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我们企业也发展了近 30 年。最初,我们把一些世界知名的 IT 品牌引入中国,比如IBM、康派、德州仪器等等,当时我们是作为总代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科技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商,也叫渠道商。当时我们做到了中国方面第四大的渠道商,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比较大。
在近几年,我们发现,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越来越多,对于我们这样的科技产品渠道商,作为供应链的管理者,我们自然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国内创新品牌和科技产品能够被发现。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发展壮大、把规模做大,孵化也就更顺利。
对于科创企业而言,单打独斗是很难的。比方说,像生物医药这样的新兴产业,最好能够集聚在一个科创园区里,形成产业集聚,所有的政府政策、人才政策和先进技术都集聚在这样一个产业高地,这样才能更快的让这些新兴的科技企业成长起来。比起让这类企业散落在不同的地方、各自为营,把它们聚集起来发展会更快。正因如此,我们开始做科创园区。
上海宝山智慧湾科创园(图源:光明日报)
我们在创业之初做的是 IT 科技产品的渠道业务。我们慢慢地就发现,如果集聚在中关村,可能公司的规模和业务内容会更加丰富。很多企业也想将传统业务转型升级,想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做一些科创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科创园区是最好的载体。科创园区可以承载很多的新兴科创企业,能够转型做这样的事业,我们也觉得特别有意义。更多的科技产品出现以后,我们的渠道公司、销售公司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对接这些科技新产品,帮助他们实现更大规模的市场化。
很多的新兴科创企业都是以研发为基础的,它们的市场能力可能会比较弱。但我们原来创业的时候恰恰做的就是科技产品的全国总代理,所以我们的市场能力也比较强,正好可以把这部分能力配给科创园区里的科创企业,帮助他们在产品研发完成以后,能够更快实现市场规模化。
观察者网:您在做招商这方面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
周桐宇:在做科创园区的时候,我发现这些创新型的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它们都希望能有资金支持,也希望政府提供一些人才政策、返税政策的优惠。他们也很希望能聚集在具有人才优势、金融机构数量较多的地方,比如上海。
但是,像科创园区的建设现在也面临一些困境: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如果要让那些在培育期的企业能够落户下来,其实还是有门槛的,初创时期的它们可能面临比较高的税收压力。这时候,如果周边的一些城市有造好的厂房,可以帮助它们度过比较艰难的初创时期,他们往往会忍痛割爱,离开大城市,去周边的一些城市。
但是,像是人才优势、金融优势和科技优势往往只有大型城市才拥有。所以,如果政府能够给予一些支持,让这些新兴的企业留在大城市里,他们发展起来之后,也能为政府创造更多的税源。
科创园区的招商当然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招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他们才能够有资格入园,才能到大城市来。如果他们能够留下来,就有可能带动高端生产,科研创新,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在大型的国营科创园区里,大多数是一些体量比较大的外资企业和国营企业,而在民营的科创园区里有着很多中小型的科创企业,所以民营的科创园区与大型的国有科创园区其实是相互补充的,两者共同发展起来,我们国家的科技兴国成果才会越来越成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