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七里河 · 每日廉语(298)
非至公无以绝天下之私
语出《王阳明全集》,意思是只有最公正才能杜绝自私。王守仁,号阳明,是明代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思想家。13岁时,他说,天下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15岁时,纵观塞外已有经略四方之志。18岁时,“格”了七天七夜竹子,什么都没发现,进而怀疑朱熹“格物致知”的学说,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后在贵州龙场悟道,主张“心即是理”,反对知行分开或知先行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理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心学讲习之风。
王阳明还强调“致良知”,认为“良知”即“天理”,要从内心去体察天理,提出了“非至公无以绝天下之私”的论断。这是朴素的美好理想,更是普遍的向善愿景。现代社会,“知行合一”一词,人人皆知,人人皆说,但是,把“知行合一”做到知行合一,并不尽然。正如,公私分明之理,何人不知,何人不晓,但是,把“公私分明”做到知行合一,也不尽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既知公私之分,即守清廉底线,心知且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