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期间与干部群众座谈会时讲“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之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正值焦裕禄诞辰100周年,焦桐常青,精神不朽。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学习焦裕禄精神。
一、学习“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河南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漫天飞黄沙,遍地不生绿”风沙、内涝、盐碱曾是兰考数百年不绝的“三害”。1962年12月焦裕禄临危受命之时,全县粮食减产至历年最低水平,人民生活更是困顿不已。面对困境,他不退缩、不放弃、不止步,他蹬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跋涉5000余里跑遍全县120多个大队调研、蹲点,把兰考的情况摸了个遍。他坚持骑自行车去调研,就担忧坐车跑太快听不见群众的声音。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他临终前对组织的唯一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兰考,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用自身实际行动诠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他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他是人民的好公仆,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
二、学习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
在兰考的475天里,焦裕禄走访了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他没有“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是凡事探求就里,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坐到了群众的炕头上,走进了群众的心里面。也正是这种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一改兰考落后面貌。2017年3月,兰考成为了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初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了兰考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学习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树立求真务实之风,勤于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做到实事求是,避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学习“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
面对黄沙漫漫、盐碱茫茫、冰凌遍野,焦裕禄没有丝毫的退缩,不畏困难。他追风沙要追到沙落地,在风沙最大的时候看封口;查水流要查到水归河,在降雨最大的时候看水势;在干旱最严重的时候实地考察。扎根泥土听民声,虚心向群众学习,带领大家种植以泡桐为主的生态防护林。整整475天,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与恶劣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治理“三害”,改变着兰考的面貌。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如今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成就来源于奋斗,学习“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任何苦难都做到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坚定奋斗。
四、学习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这个"十不准"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说它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都是每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时刻应该想到的,做到的起码准则;说它不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准则,都闪耀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焦裕禄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看不得别人吃苦的焦裕禄,自己却“吃尽了苦头”,他用过的被子上打满了补丁,他穿过的鞋子里面的衬布全都磨光了,鞋面破了许多窟窿。学习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做到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严以修身方能严以律己,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岁月流逝,精神永存。焦桐常青,精神不朽。焦裕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做一棵“焦桐”,扎根基层,学习“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学习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学习“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学习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清黄可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