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纸马
结义篇17
布衣豆腐 说水浒系列
第十七回
为什么没上五台山盟誓的那几个人,
就是提前离开梁山集体的那几个人?
上回我们说到,宋江在征辽得胜之后,带着亲信曾经去五台山拜会活佛智真长老。大家再次拈香礼拜,设誓道:“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在此,宋江他们再一次仿效了桃园结义,再次发出了同生共死的吼声。这样,宋江们的兄弟结义,分别使用了道教与佛教两大仪轨,兄弟们的情义,自然也就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了。
当然,宋江这次并没有与所有梁山兄弟盟誓,因为公孙胜是道教人士,不便上佛教的五台山去拜见活佛,同时,军队不能没有人统领,所以卢俊义就被留在山下掌管军马。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他们几个也随着卢俊义一起管领大队军马,陆续前进。所以,宋江是带领着除掉卢俊义、金大坚他们之外剩下的一百零一人,去单独另外盟了誓。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一处闲笔。其实可能大有讲究。
插图:唐鼎华
你看,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四个,本来就是一些艺术家、文学家、演员,本来就不是能征惯战的将军,如果需要留守军马,派遣将军,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几个文弱之人。自然,你可以说,山下留守也没有什么风险,宋江他们上五台上,也不过就是短暂的片刻,之所以在山下需要派人留守,也不过就是意思意思,所以宋江是派了一些最无足轻重的人去留守了山寨,这听起来也很合理。
但是,在宋江率领已经招安为宋军的梁山军团,南下征讨方腊,初次完成渡江战役,众将中死了宋万的时候,宋江曾经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他说:
“我等一百八人,天文所载,上应星曜。当初梁山泊发愿,五台山设誓,但愿同生同死。回京之后,谁想道先去了公孙胜,御前留了金大坚,皇甫端,蔡太师又用了萧让,王都尉又要了乐和。今日方渡江,又折了我三个弟兄。想起宋万这人,虽然不曾立得奇功,当初梁山泊开荆之时,多亏此人。今日作泉下之客!”
展开全文
宋江在这里,总结历数了征讨方腊之前,离开了梁山的兄弟,他们是公孙胜,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这份名单,与宋江五台山再次结义的时候,没有上山的人员名单,完全一样。只是五台山盟誓那次,没参加盟誓的人员中,多了一个卢俊义。
在公孙胜,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这五个离开梁山的人员中,公孙胜是主观主动离开,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是客观被动离开。但是都终究是离开了梁山,也客观上违背了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大结义时候彼此志同道合,永不分离的庄严承诺。也许你会说,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四人被达官贵人看中,他们也是身不由己,他们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不能怪他们本人,都是徽宗皇帝与蔡京他们的过错啊。但是,宋江在五台山盟誓的那个时间点,远远早于这四人之后被朝廷点名离开的时分,在五台山盟誓的时候,宋江已经精准地将这四人留在军中,没有带他们再次盟誓,结为兄弟,而日后,这四个没有被宋江再次结为兄弟的人,就果然真的就纷纷离开了宋江他们。你觉得,这,还是偶然吗?这个问题,留给我们以后细细探究。
辽金铜人 老赵藏品
在实践中,宋江兄弟对结义誓言的恪守与尊奉,甚至比结义原版的桃园兄弟还要深刻与坚定,你看,《三国演义》中,虽然刘关张三个兄弟情同生死,发出了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但是三个兄弟到最后并没有真正地遵守这个誓言,而是把这种誓言视为一种愿望,也就是说,这个誓言并不是真的要求参与发誓的人,在兄弟真的死了的时候,自己也去自杀追随,以便达成同死的诺言。而是说,这种誓言只是表达了一种情同手足的情感倾向而已。作为真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死了哥哥,弟弟尚且不需要去寻死,何况是异姓兄弟呢?所以刘关张三个兄弟当中,关羽走麦城死了,刘备只是伤心过度,不理朝政,但是并没有去一头撞死,张飞也只是整天酗酒打人,也没有去一头撞死。因为作为大哥的刘备,不顾国家利益,举国去为兄弟报仇,作为小弟的张飞,催着大哥出兵,这在兄弟的情分上,已经做得足够了。不必要用死亡去标明自己的结义心迹,去履行结义时同死的誓言。
异姓兄弟结义的情分,就只要跟宫天挺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中的范式与张劭的友情那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东汉山阳人范式与汝阳张劭友善,结为生死之交。范式跋涉千里赴张劭家登堂拜母,张家以鸡黍相待,约定来年张劭去山阳范式家,同样以鸡黍相待。不料张劭不久即病故,张生托梦与范式,告知自己的死讯和下葬日期。范式千里迢迢,赶至张家,为张劭主丧下葬,并为之守墓百日。其中有一段结义兄弟的情愫表白:
“猛思量,在时节,我和他一处行,一处歇,戚同忧,喜同悦,生同堂,死同穴。到黄昏,厮守者。据平生,心愿彻。”
虽然范式并没有去死义,但是已经是仁至义尽的表率。
插图:唐鼎华
但是,作为同样发出誓言,要同生共死的异性兄弟,水浒中却有真的去实践共死的好兄弟,那就是吴用,花荣与李逵。当宋江知道自己被奸臣下了毒酒,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就把李逵召来,也在酒中下毒,让李逵为自己的道义陪葬。宋江对李逵说:“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作为大哥的宋江,既让兄弟陪葬共死,也跟兄弟约好,死后阴魂相聚,作为小弟的李逵,全不反抗,自家的性命,大哥尽管拿去,打什么要紧,“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活着的时候是哥哥的好兄弟,死了也做好兄弟。这才是真正的彻底的同生共死。
插图:唐鼎华
同时,宋江在死前,“自从与李逵别后,心中伤感,思念吴用、花荣,不得会面”。也就是说,作为大哥的宋江,临死之前,一直在思念的,不是自己的老父亲,也不是自己的亲兄弟宋清,而是结义兄弟吴用,花荣。而且,结义一百单八个兄弟,而宋江在临死之前,独独思想的,是这两个。可见情分与旁人完全不同。
而作为小弟的吴用,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每每思念宋公明相爱之心。宋江死后,他心情恍惚,寝寐不安。宋江托梦之后。他含着泪水,次日便收拾行李,不带从人,独自迳往楚州来。在宋江墓前,吴用以手掴其坟冢,哭道:“今日大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言罢痛哭。下了决心上吊自杀,要自己的魂魄与宋江同聚一处,追随宋江而去。
作为另外一个好兄弟花荣,同样到任之后,无日身心得安,常想念众兄之情。为了追随宋江大哥,他不顾自己有幼子娇妻,人伦之欢,竟然愿意舍弃前程,舍弃家庭亲情,而追随仁义大哥而死。
辽金铜人 老赵藏品
最后,宋江大哥,与三个小弟终于圆满地实践了共死的誓言。宋江不思念自己的亲兄弟宋清,满心思念的都是自己的结义兄弟,花荣不顾自己的妻子儿子这种最亲的亲情,眼中也只有仁义大哥的情义。他们的这种结义,虽然是追随的桃园经典,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中,乃是比桃园结义更为深切的结义。
书中还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叙述,说:“且说宋清在家患病,闻知家人回来,报说哥哥宋江已故在楚州,病在郓城,不能前来津送。后又闻说葬于本州南门外蓼儿洼,只令得家人到来祭祀,看视坟茔,修完备,回覆宋清,不在话下。”
由此可见,亲哥哥死的时候,作为宋江亲弟弟的宋清,并没有前来发送,等到宋江葬在蓼儿洼之后,亲弟弟宋清也没有来祭祀,而只是委托家人前来祭祀看视休憩洒扫。而已。
由此可见,兄弟亲不亲,兄弟有没有深情厚谊,与是不是有血缘关系,是不是亲生兄弟,没有半毛钱关系。
三世佛
无锡纸马陶氏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陶晓梦作品
兄弟之间只能性急,不能性慢
这里其实涉及到结义兄弟的本源问题。大家相处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结义呢?其实,所谓的结义兄弟,就是对血缘上的亲兄弟关系的一种模仿。也就是说,在社会观念中,亲兄弟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天然本能的至高亲密关系,而你在江湖上遇见一个外人,但是由于大家意气相投,所以大家就希望把彼此的关系提高到犹如亲兄弟一样的层面。亲兄弟之间亲密无间,彼此关爱,无私相助,两肋插刀,都是应当的,天然的,本能的,所以现在的江湖兄弟一旦建立了类似亲兄弟的关系,也就情同手足,而这个情同的手足,指的就是亲兄弟。异姓兄弟说白了,就是对亲兄弟关系的一种模拟。
所以,水浒中,郓城县的三都缉捕使臣何涛的闲汉弟弟何清,眼见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哥哥,对自己非常疏远冷淡,而跟一帮公差兄弟、江湖兄弟亲密无间,就非常生气。何清曾经说:“嫂嫂,你须知我只为赌钱上,吃哥哥多少言语,但是打骂,不曾和他争涉。闲常有酒有食,只和别人快活。今日兄弟也有用处!”就是因为在何清眼中,亲兄弟理应比外人兄弟更亲密。现在自己的亲哥哥何涛跟一些外人亲密无间,而对自己的血缘同胞却不咸不淡,自己引起了作为亲弟弟何清不由的醋意。
在《再刻拍案惊奇卷四: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中,衙门中的差役史应,魏能为了侦破红花场大案,假装采办红花的客商,去结交红花场纪三管家,然后就三人结义了。书中说道:“我请你,你请我,日日欢欢,真个如兄若弟,形迹俱忘。”可见,结义兄弟的最高境界,就是如兄若弟,这个如的兄,若的弟,正是说的亲生的同胞兄弟。正因为如了亲兄若了亲弟,所以才彼此“快活!快活!我们遇得好兄弟,到此一番,尽兴一番”了。
唐鼎华插图
但是,在传统社会的观念中,兄弟之间互相援助,一听到兄弟有难,不是应该帮助,应该救援,而是应该本能地、无条件的、瞬间立即前去救援,因为这是情感的本能触发,你理智去考虑来权衡去,无非就是能救则救,不能救则歇,但是兄弟之间,就得是,能救也要救,不能救也得救,大不了和兄弟一起玩完。非如此,不足以证明兄弟手足之情。所以,兄弟之间,不是用脑子去想的理智问题,是用火热的心去体会的问题。
你看,鲁智深看见自己的结义兄弟林冲的娘子遭遇欺辱,怒火中烧,他哪里去管当事人是不是当朝太尉的衙内,是不是惹得起,自己掺和其中,是否会惹火上身,他一概不管,为了兄弟,他啥都管不了;
之后,鲁智深、武松受到梁山的委托,去少华山招揽史进人马,神机军师朱武并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三个下山来接鲁智深、武松,却不见有史进。鲁智深便问道:“史大官人在那里?却如何不见他?”朱武云里雾里,介绍到最后才说:"史大官人因为听说华州贺太守强抢民女,义愤填膺,直去府里要刺贺太守,被人知觉,“倒吃拿了,见监在牢里”。
辽金铜人 老赵藏品
鲁智深听了道:“这撮鸟敢如此无礼,倒恁么利害。洒家与你结果了那厮!”朱武道:“且请二位到寨里商议。”一行五个头领,都到少华山寨中坐下。便叫王义见鲁智深、武松,诉说贺太守贪酷害民,强占良家女子。饮筵间,鲁智深道:“贺太守那厮好没道理!我明日与你去州里打死那厮罢。”武松道:“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鲁智深叫道:“等俺们去山寨里叫得人来,史家兄弟性命不知那里去了!”武松道:“便杀太守,也怎地救得史大官人?”武松却断然不肯放鲁智深去。朱武又劝道:“吾师且息怒!武都头也论得是。”鲁智深焦躁起来,便道:“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众人那里劝得住,当晚又谏不从。明早,起个四更,提了禅杖,带了戒刀,径奔华州去了。武松道:“不听我说,此去必然有失。”武松预测得没错,鲁智深果然有失了,被贺太守捉了个正着。
唐鼎华插图
鲁智深一听说自己的兄弟史进被官府陷了,火神上脑,啥也管不了,就要操家伙去壁垒森严的华州去刺杀贺太守,救援史大郎。连同样义薄云天的武大郎也看不过去,要他冷静冷静,一起商议对策。更不用说更加冷静、并无对策而只能坐守愁城的朱武他们三个了。这些人包括武二郎,在鲁智深眼中,都是“性慢”的人,都不是真豪杰。
那么,性急与性慢,到底有啥分别呢?
所谓性急的人,就是不管条件是否成熟,不管自己有无能力救援兄弟,自己也要立即、马上、毫无条件,投身而去,而不管结局如何,是否得手。所以,鲁智深们认为,性急的兄弟,就是舍身取义的好兄弟,因为情深义重的兄弟都遭了难了,他已经没有心力去冷静地盘算策略方法,而只有身随情义,去了再说,大不了跟他们拼了,自己也和兄弟一起死了算了。
同样在水浒中,还有一桩兄弟性急的情节。在关胜围剿梁山的时候,关胜军捉住了梁山水军大将张横。书中叙述说,张顺到三阮大寨中来报说:“我哥哥因不听小弟苦谏,去劫关胜营寨,不料被捉,囚车监了。”阮小七听了,叫将起来,说道:“我兄弟们同死同生,吉凶相救。你是他嫡亲兄弟,却怎地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怎见宋公明哥哥?我弟兄三个,自去救他。”张顺道:“为不曾得哥哥将令,却不敢轻动。”阮小七道:“若等将令来时,你哥哥吃他剁做八段!”阮小二、阮小五都道:“说的是。”张顺说他三个不过,只得依他。结果再次中了埋伏,阮小七也被捉去。
在阮小七的眼中,因为阮氏兄弟三个与张顺张横兄弟都是结义兄弟,所以理应同死同生,吉凶相救,所以,一听说结义兄弟陷在了敌营,第一反应就应该本能地操家伙去救人,而不管是否要遵守军中的将令程序,也不管客观上是否有合理的行动计划,不管是否有把握,一旦听见兄弟遭难,就应该无条件不管不顾地操家伙动身,这才是结义兄弟该有的表现。你思前想后,顾虑这个顾虑那个,你的兄弟也就会因为你的迟疑不定而送命。那你还活个什么劲啊。
在这里,作为张横结义异姓兄弟的阮小七,面对张横的亲兄弟张顺在自家亲生兄弟遭难的时候,还要走程序,守军纪,自己一点都不显示出血性,对自家兄弟的遭难没有半点性急,而浑身都是性慢,表示了极度的鄙视。“你是他嫡亲兄弟,却怎地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怎见宋公明哥哥?我弟兄三个,自去救他。”阮小七的话,非常重,是责备张顺,连三个外人异姓兄弟的情义都不如,枉为张横的亲兄弟。
辽金铜人 老赵藏品
由此可见,在水浒世界的观念中,第一,结义兄弟就是模拟的亲兄弟,按照常理,为了兄弟,就是应该亲兄弟更性急,更急切,更奋不顾身,而结义兄弟次之。第二,不管是结义兄弟还是亲兄弟,在自家兄弟遭难的时候,就应该不管不顾,奋勇向前。这就是同生共死的含义所在。大不了跟兄弟一起死,有什么可怕的。
在如此沉重的道义压力下,在三阮的声声责备中,张顺心里明知道这样很鲁莽,也要冒着军纪的惩罚后果,但是他终究“说他三个不过,只得依他”。
在史进与张横的两段故事中,理智的冷静的武松与张顺,都捱不过火急的鲁智深与阮小七所抬将出来的兄弟大义,而只能任由这些热血兄弟,前去再次遭难。可见,这种为了兄弟,理应不管不顾奋勇向前的理念,正是江湖上的主流观念与舆论裹挟。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事实上是否正确英明,一旦遇见这种理念的阻击与喧哗,你都如泰山压顶,而无法违拗,无法抗拒。只能闭嘴。只能去跟随你明知道不正确的路线了。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为了兄弟,必须性急,必须不管不顾的兄弟道义潮流的驱使下,水浒中的好汉们才纷纷只听从内心本能的情感驱使,而罔顾冷静的盘算,就是因为,在当时的江湖观念中,兄弟之间,就应该只靠本能,只凭热血,而不需要盘算,不需要研究。没有可不可救,只有该不该救,既然该救,你就不要犹豫,不要盘算。一盘算,你就不是真兄弟,一计较,你就输了。
你看,在宋江率军攻打曾头市的时候,曾头市在战斗中死了曾家五虎中的长兄曾涂,这件事,本能地惹恼了曾家五虎中的小郎君曾升,书中说,曾升当时听了大哥的噩耗而大怒,咬牙切齿,喝教:“备我马来,要与哥哥报仇!”曾长官拦当不住。全身披挂,绰刀上马,直奔前寨。史文恭接着劝道:“小将军不可轻敌。宋江军中智勇猛将极多,若论史某愚意,只宜坚守五寨,暗地使人前往凌州,便教飞奏朝廷,调兵选将,多拨官军,分作两处征剿:一打梁山泊,一保曾头市。令贼无心恋战,必欲退兵急奔回山。那时史某不才,与汝弟兄一同追杀,必获大功。”说言未了,北寨副教师苏定到来,见说坚守一节,便道:“梁山泊吴用那厮,诡计多谋,不可轻敌,只宜退守。待救兵到来,从长商议。”曾升叫道:“杀我亲兄,此冤不报,更待何时!直等养成贼势,退敌则难。”史文恭、苏定阻当不住。曾升上马,带领数十骑马军,飞奔出寨搦战。
你看,作为五虎中最小的弟弟曾升,一听说大哥死了,他既不去考虑此时出战是否符合曾头市的战略,也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为兄长报仇,他只是因为兄弟情深,兄长死了,作为小弟的他必须得马上出去操家伙上阵报仇,而不去管别的什么事。这才是当时社会中激赏热捧的兄弟情义的最高境界。在曾升的热血沸腾面前,那些个盘算梁山头领厉害,强调吴用军师诡计多端的史文恭、苏定们,都不免黯淡无光,而显然是性慢之人了,不足与论了。
玉皇大帝
无锡纸马陶氏木版年画第四代传承人陶晓梦作品
上脑还是上心,大哥的两难命题
梁山上的莽和尚鲁智深深切地掌握了血脉奔张的兄弟之义,曾头市的小郎君曾升也明白情不自禁的兄弟之义,水浒中义薄云天的天花板呼保义宋公明,岂能不展示无法遏制的兄弟深情呢?
在征讨方腊的时候,解珍、解宝被方腊军杀死在乌龙岭,两人的尸首也被方腊军故意风化在岭上,用意就是为了诱使宋江,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历经战阵、手握九天玄女天书秘籍、善于占课问卦的宋公明,却不再用脑思考问题,不再去问天占卜胜负吉凶,也不和胸有韬略的大军师吴用商议,而在哭得几番昏晕之后,便决意唤关胜、花荣点兵取乌龙岭关隘,与四个兄弟报仇。
这个时候,冷静的睿智的代表吴用军师劝谏道:“仁兄不可性急,已死者皆是天命。若要取关,不可造次。须用神机妙策,智取其关,方可调兵遣将。”
哪知道平日里对军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的宋江,这次听见军师要他冷静,要他服从神机妙策,要智取,不要盲动的时候,却大怒道:“谁想把我弟兄们手足三停损了一停!不忍那贼们把我兄弟风化在岭上。今夜必须提兵,先去夺尸首回来,具棺椁埋葬!”
冷静的吴用再次劝阻道:“贼兵将尸风化,诚恐有计。兄长未可造次!”宋江那里肯听军师谏劝,随即点起三千精兵,带领关胜、花荣、吕方、郭盛四将,连夜进兵。最后宋江险些丧命乌龙岭。但是,宋江的这次为了兄弟的第一时间的冒险盲动,却帮助宋江顺利地完成了仁义大哥的道义人设。假设宋江也跟军师一样冷静,去盘算计较客观后果,那么,他也许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但是,他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满分的大哥。那些个性慢的吴学究们,哪里有结义的沸腾的热血呢?不提也罢。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三国演义》中,作为结义大哥的刘备,一旦听说自己的兄弟关羽被东吴杀了,他假设按照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建议,要去照顾什么孙刘两家的战略合作,要去冷静地考虑如何有效地战胜敌人的规划,那么,他在死去的二弟关羽眼中,在充满愤怒一心要出去为二哥报仇的三弟张飞的眼中,在社会的结义观念中,就是一个性慢之人,就配不上义薄云天的要求了。
也就是说,刘备一旦冷静地去处理自己结义兄弟关羽的后事,而不马上愤怒地起兵去厮杀报仇,那么,他固然可以是一个称职的好皇上,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兄长。也就是说,刘备最后,选择了做一个合格的道义兄长。因为以道义仁义为号召的刘皇叔,既然一直高举兴汉灭贼的理想主义大旗,在道义的高地上处处鄙视曹贼,而曹贼奉行的,正是谁有实力谁控制政权称王称霸、唯才是举这类的实用主义,唯利益论,所以,假设刘皇叔也开始处处考虑利益的大小,而不因为道义仁义的问题拍案而起,不计成本,一旦在义的层面上犹豫盘旋,算这算那,那么就会在仁义上失分,崩了人设,那么,他的所有的执政道义基础,也就会失去光芒。刘皇叔,也真难。
你想,连《喻世明言》“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中的三个粗人武夫,当其中的公孙接、田开疆纷纷自杀之后,另一个兄弟顾冶子奋气大呼曰:“吾三人义同骨肉,誓同生死;二人既亡,吾安能自活?”言讫,亦自刎而亡。你刘备,总不能连粗人武夫都不如吧。你是在贪生怕死,还是在留恋皇位?要知道,理想主义都是不计成本的,现实主义才盘算来盘算去。
插图:唐鼎华
现在我们回到开始的时候说说的五台山结义的时候,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四个没有上山盟誓的情节。你固然可以说,日后这四人在征讨方腊之前分别被皇家官府要走,是身不由己的事情,但是大家要看到,梁山招安之后,一旦听说朝廷为了分化众人,要将大家分开处置的时候,上至宋江,下至走卒,都纷纷炸毛,险些酿成大祸,按照道理,你梁山既然已经归顺朝廷,你们已经不是梁山的头领,而是朝廷的军官,朝廷要你去哪里,你就得去哪里。这不也是一种情理中的身不由己吗?你们的反应为什么如此之大呢?就是因为,梁山的归顺,不仅是成为朝廷体制的一员,同时,也保持着兄弟一体,生死与共的原则,也就是说,梁山的招安,其实从梁山方面来说,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为朝廷出力可以,但是梁山众兄弟生死与共,同生共死的盟约依然有效,是整个梁山作为一个主体为朝廷服务。
所以,在征讨方腊之前,皇上、蔡京、王太尉去要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四个,其实客观上就是在分化梁山的整体性,这跟招安之后,朝廷要将梁山人马分化处置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由于这次的分化比较巧妙,人数也很少,又面临征战,宋江也就不便发作,但是你作为当事人的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以死抗争固然会惹怒圣上,导致对梁山的不利,但是你们竟然也一点挣扎、反抗、伤感的戏份都没有,而是顺从地就与兄弟们分开了,保不定还开心地去享受荣华富贵了,那你们几个,又置兄弟们同生共死的誓言于何地呢?
所以,这四个人既然在与兄弟分别,无法履行兄弟共生共死誓言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的表示,也就说明,他们对于这种兄弟共生共死的誓言,并没有宋江李逵吴用花荣那样的深情执着,信以为真。所以,不管是他们四人对于盟誓的可有可无的态度,还是宋江对这种态度的洞悉了然,在梁山兄弟去五台山再次盟誓的时候,这四人也是可去可不去,所以留下来看守营地,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所以,我们也由此看到,结义也是有成本的,结义也是有风险的,自然,在李逵吴用花荣身上,这种风险是当事人愿意承担乐意承担的,因为这种风险后果,在此前结义的盟誓中,已经在神灵面前承诺过的,无非是眼下需要自己兑现而已。
除此之外,结义在特殊的时期,也具有真实的风险,比如满清政权就曾多次以法律的形式明令禁止结拜。顺治时规定:“凡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兄弟者,著即正法。”《大清律例》谋叛律也规定:“凡异姓人,但有歃血定盟、焚表结拜弟兄者,照谋叛未行律,为首者,拟绞监候;为从,减一等。若聚众至 二十人以上,为首者,拟绞立决;为从者,发云贵、两广极边烟瘴充军。其无歃血盟誓焚表情事,止序齿结拜弟兄,聚众至四十人以上,为首者,拟绞监候;四十人以下二十人以上,为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及二十人为首者,杖一百,枷号两个月;为从,各减一等。”严苛的法规,其实并没有杜绝得了民间的结拜。反而刺激了更为隐秘的反清地下组织的蔓延。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事涉版权,违者必究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1:紧挨着武大郎家的纸马铺,到底是卖啥的?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2:从《三侠五义》中一起纸马敲诈案件说起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3:《醒世恒言》中的吕洞宾,是如何知道人间在供奉自己的呢?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4:东溪村晁盖六人祈神用的纸马,得去郓城县采办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5: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为什么关羽眼见刘备呈现了异相,才欣然结义?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6:杀牛马供纸马祭天地,既为结义,也为座次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7:晁天王结义盟誓的时候一口滑,自己就中箭了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8:江湖仁义大哥宋江,与江湖仁义大哥柴进,他们为什么不结义?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09:没有什么你大哥我大哥的,现在只有一个大哥,那就是公明哥哥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10:孙悟空结义的时候应该也供奉了纸马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11:呆霸王薛蟠与柳湘莲为啥能结义为兄弟?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12:为什么清风山时花荣位于秦明之后,上了梁山却在秦明之前?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13:哪怕是魏忠贤结义也要供奉纸马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14:赵盼儿与宋引章结义姐妹的时候是否供奉了纸马?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15:少华山强人与少庄主史进,到底是谁在求谁?
布衣豆腐 《水浒中的纸马》结义篇16:为什么梁山结义使用了道教仪轨之后,还要再使用佛教仪轨?
申一涵分享: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之二
申一涵分享: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之一
申一涵分享: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之三
申一涵分享: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之四
申一涵分享:《相由心生——山东博兴佛造像展》金铜像篇壹
中世纪古堡中的兵器陈列:瑞士石墉古堡巡礼上篇
商代玉 摇钱树 小臣艅尊:申一涵分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青铜玉器
从后赵释迦铜像到中古石造像:申一涵分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系列
北朝神韵—诸城北朝佛教石雕造像艺术陈列下篇:申一涵分享
北朝神韵—诸城北朝佛教石雕造像上篇:申一涵分享
北朝神韵—诸城北朝佛教石雕造像艺术陈列下篇:申一涵分享
从思燕佛图遗珍到北朝石造像:申一涵分享辽宁博物馆
《庞贝:瞬间与永恒》特展雕塑陶瓷金银篇:申一涵分享
《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申一涵分享青铜篇
辽佛开会:申一涵分享辽宁博物馆金铜辽佛及其他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金银陶玉篇:申一涵分享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青铜篇:申一涵分享
北朝艺术精华:申一涵分享大同市博物馆与北朝艺术博物馆选赏
礼玉之汇:王公子分享哈佛艺术博物馆下
礼玉之汇:王公子分享哈佛艺术博物馆玉器上
铜玉古兵漆器杂项:青岛李国梁先生分享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丝路最奇珍:九州铜人分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下篇
愚藏斋分享山西博物院青铜玉器石雕等
海外遗珍:王公子分享弗利尔艺术馆瓷玉书画杂件
无眼者:当“妇好”遇上“史语所”?(下)
金缕银缕铜缕丝缕玉衣大会:多家博物馆联展
红得好像燃烧的火:陈国公主墓璎珞琥珀等琥珀饰物欣赏
《火取集:昭烈社糙物录》珠玉编(1)治繁决乱的精神力量-战汉玛瑙觿
秋水长天分享: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琉璃展
从莫卧儿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域外神工玉器: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四
无眼者:“妇好”遇上“史语所”?(上)
越洋寻根:王公子分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中国瓷玉等文物
金玉良缘:敕勒青铜分享西安博物院青铜器玉器
清宫旧藏 玉器上品:鬼方分享沈阳故宫玉器篇
虎魄造办处:论汉代连胜佩、工字佩、司南佩三者关系
上博赏玉:神秘奇幻史前玉器上篇
上博赏玉:神秘奇幻史前玉器下篇
他们来自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同缘阁分享丹枫白露中国馆藏品
徐文宁:古玉中的云纹装饰
徐文宁:“日出之候”话玉兔
徐文宁:宋玉童夏荷冬装持莲考
玉叶金枝:江西明代藩王墓出土文物展(南京市博物馆版)
苏博:明代江西藩王出土金玉文物精品展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漫画歪说四大名著》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