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四处挞伐,取得了多项重大军事胜利,自称“
十全武功
”,清帝国也迎来了全盛时期,帝国版图达到了巅峰。在这个过程中,名将辈出,其中马夫出身的
一等超勇公多拉尔·海兰察却
被乾隆称为“
武臣之冠,索伦巨擘
”。通过介绍他常年征战、屡立战功、四次图形紫光阁的故事,进而来分析一下是哪些因素使他脱颖而出,得以成就如此的丰功伟绩。
▲影视剧中的海兰察形象
一、起于微末
海兰察,全名多拉尔·海兰察,属于生活在呼伦贝尔索伦左翼(今滨洲铁路顺河车站北)的鄂温克族。“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在清朝初年时与鄂伦春和达斡尔等多个民族
统一被称为“索伦”
,意为“居住在上游的人”。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乾隆皇帝利用准噶尔内乱的机会,进军准噶尔,从呼伦贝尔八旗中挑选了索伦、巴尔虎兵丁3000名,海兰察就在这批被征召的士兵中。而与乾隆年间众多贵族出身的名臣勋将不同,海兰察的出身十分卑微,据《布特哈志略》中记载,当时还未成年的海兰察是
以“库图勒”的身份随军出征准噶尔
展开全文
。所谓“库图勒”,就是控马奴、马夫的意思,也就是说初入行伍的海兰察甚至没有正式的士兵身份。
二、了却君王天下事
是金子总会发光,骁勇善战的海兰察很快就抓住机会,展现出自己过人的战斗技巧,开始了他南征北战,屡立奇功的从军生涯。
2.1平定西域准部回部叛乱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不满于乾隆“众建以分其势”的政策,妄图总领厄鲁特蒙古四部的实权人物-原辉特部台吉
阿睦尔撒纳降而复叛
,并兴兵进犯伊犁。“厄鲁特四汗"中实力强劲的
辉特汗巴雅尔
、绰罗斯汗噶勒藏多尔济与杜尔伯特部台吉车棱先后随之叛乱,局势迅速恶化。乾隆二十一年二月,清军再次入疆平叛,是为
第二次平准之战
而海兰察就在追击辉特部台吉巴雅尔的队伍中,到了当年六月,巴雅尔逃到了今天的塔城区域,“海兰察
奋力穷追,射之坠马,生擒以归,随后这一叛乱首领被关进囚车送至北京,而海兰察也由于立此大功,被乾隆皇帝特授为三等侍卫并封赏额尔克巴图鲁
”称号。
平定准噶尔割据势力末期,天山南路维吾尔地区宗教首领
波罗尼都(大和卓木)和霍集占(小和卓木)又趁乱发起叛乱
。乾隆二十四年正月十日,清朝援军定边右副将军富德、阿里衮等抵达叶尔羌,于呼尔满斩杀和卓兵千余人,和卓军被迫向南遁去,史称
呼尔满大捷
。正月十四日,清军抵达黑水营畔,与被困在黑水营中三月有余的兆惠夹攻斩杀和卓兵二三百人,
黑水之围得解
▲平定西域得胜图 之 呼尔满大捷
图片介绍:乾隆二十四年初 ,清军在呼尔满(今新疆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与叛军激战五天四夜,重创叛军。画面左侧为排列有序的清军,骑兵弓箭手在前,火枪队在后,骆驼驮炮随后跟进。右边叛军虽然为数不少,但在清军打击下已溃散不成队形,少数叛军反扑,有的中箭落马。
海兰察由于在“呼尔满大捷”和“黑水之围”中屡建奇功,被乾隆“擢二等侍卫,寻迁头等侍卫,
绘像紫光阁,位列评定西域前五十功臣第四十六
。”乾隆皇帝还亲笔御题赞词:
烈风扫枯,迅其奚难。亦赖众杰,摧敌攻坚。
于塔巴台,射巴雅尔
是其伟绩,勇鲜伦比
2.2平定大小金川叛乱
川西北地区金川土司恃强凌弱,扩疆拓土,抗命朝廷,不遵政令,导致
边地不宁威胁全局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削弱土司割据势力,实现改土归流目的,清军二次出兵征讨金川。海兰察率部参战,
“冒死冲突”、“屡克险要”、“督兵奋进”、“裹创力战”、“鼓勇
径度
”、“冒枪石进”
,累计攻克敌人数百座碉楼,立下了了赫赫战功。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为捉拿逃到噶拉依的大金川土司索诺木,清军进攻必经之路-科布曲寨落,由海兰察与富察·福康安率军分头进攻。
▲平定两金川得胜图 之 攻克科布曲索隆山梁等处战图
图片介绍: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六、初七日海兰察、福康安等率部进攻科布曲山梁上最高最为紧要之处-索隆古。
乾隆帝也在攻克科布曲索隆山梁等处战图中的题记里表述了对攻打科布曲的重视以及盼望胜利的急切心情:
西里克来逮一月,贼巢近复阻山梁。
索隆古据建瓴势
,噶喇依频覆卵殃。
冒险冲锋资群力,除凶助顺赖天庆。
红旗早晚其将至,
益切中宵盼不遑
最终于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初四,清军俘虏了罪魁祸首大金川土司索若木,迎来了平定金川战役的最后胜利。海兰察在评定金川叛乱中极其生猛,官方总结中多次夸奖他“
力攻功最”、“为诸将倡”
。他也因此被提升为内大臣,并获得“
绰尔和罗科巴图鲁
”(意译为“超勇”)的荣誉称号。此外,海兰察
升任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
,封爵
一等超勇侯
位列平定金川前五十位功臣第八
。乾隆皇帝还亲笔御题赞词:
射巴雅尔,超授侍卫。洊至都统,参画军计。
坚碉险寨,无不先登。勇而有谋,封侯实应
2.3平定台湾林爽文暴动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等率众暴动抗清,海兰察再次受命以参赞大臣协助福康安出兵镇压,战斗中“
身先士卒,勇略过人
据《牧庵杂记》记载,有一次海兰察带兵搜捕叛匪,行军途中,突然停下来将一支箭插到草丛,众人茫然无助,海兰察也并不吩咐。直到走出二十余里,天色已黑,海兰察命令下属连夜返回插箭处抓捕敌人耳目。下属将信将疑,回到原处,果然发现敌人耳目。众将诚服求教,海兰察说:“一路上草木茂盛,只有那个地方草丛有反复践踏倒伏的痕迹,所以我猜一定是敌人在那个地点设置了暗哨。”
海兰察用兵之神可见一斑
▲平定台湾得胜图 之 生擒逆首林爽文
大里杙是林爽文重兵巢穴,叛贼“沿大里杙东南掘壕二千余丈,壕内垒土垣,以所劫枪炮列垣内”。
海兰察率前锋先进,
林爽文数万叛军倾巢出战,自山梁驰下冲击官兵。官兵主力迎击,并施放枪炮,战斗呼声震彻山谷。叛军败退回山,林爽文于夜半逃遁。海兰察随即骑马渡过大溪,歼灭了寨中的叛军,
并追出十余里生擒林爽文,押送京师。
乾隆帝因为海兰察平定台湾的大功,再次晋封他为
二等超勇公
,赐红宝石顶、
四团龙补褂
第三次绘图像于紫光阁,位次前二十功臣第五位。
乾隆皇帝还亲笔御题赞词:
勇弗知书,谋胜智士
。匹马弯弓,贼不敢视。
欲致活口,射勿令死。
进爵锡服,言难尽美!
2.4 参加驱廓保藏战役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大举入侵西藏,将扎什伦布寺洗劫一空,一场国家层面的实力比拼随之开始。
福康安受命帅军出征,他选的副统帅仍是海兰察,他们率领实力占优的清军势如破竹,不仅将敌人驱逐出藏,随后还突入敌境,一直杀到对方首都阳布(即今天的加德满都)附近。廓尔喀摄政王连连求降,
请求恢复为清朝藩属
,西藏边境从此
赢得了百余年的宝贵和平时期
。同时,清廷随后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有效地加强了西藏区域的统治
海兰察胜利归来后
晋升为一等超勇公
,画像
第四次被陈列紫光阁,他也位列平定廓尔喀前十五功臣第六
。乾隆御题像赞曰:
勇而有谋,侍卫洊公。
索伦巨擘,黼衣赐龙。
图形四番,福禄鲜比
▲平定廓尔喀战图册 之 廓尔喀使臣至京
图片介绍:清军第二次征讨廓尔喀胜利后,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廓尔喀贡使到达京城向清政府呈进表文和贡物。乾隆皇帝在紫光阁犒劳征战有功的福康安、海兰察等将士,廓尔喀的使臣也参加了赐宴活动。
三、赢得生前身后名
海兰察被封赐的
一等公爵是清代极少数异姓功臣才能获得的顶级荣衔
,乾隆朝只有傅恒、兆惠、阿桂等极少数外戚、勋臣才有幸获得。就连后来的同治中兴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也只是受封次一等的侯爵而已,李、左二人还是死后追赠。而乾隆皇帝嘉奖给海兰察的四团龙补褂,又名四团龙补服,是指胸背两肩皆正龙。
终清朝一代296年中,获赏四团龙补服者也仅仅有73人而已。
▲身穿四团龙补服的 海兰察 平定台湾功臣像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帅军征讨廓尔喀胜利归来的海兰察因病去逝,乾隆钦
赐谥号"武壮”
。按照规定,在家中病死的海兰察是无法列入祭祀阵亡将领的昭忠祠,但是乾隆却说: “
伊军营效力多年,身曾受伤,加恩著入祀昭宗祠
”,这不仅表现了乾隆体恤海兰察,旌扬其功,更直接体现了由于海兰察多年的付出和功绩,他在乾隆心中超凡脱俗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还下令在台湾、黑龙江、海拉尔、巴彦托海等海兰察战斗过的地方立碑,建庙纪念,“
百世遗后,万世流芳
在《皇帝谕祭一等超勇公海兰察碑》碑文中,乾隆深情赞到:
弓矢冠虎贲之列,承我武于十全
;丹青炳麟阁之勋,图汝形者四次。
勇将更兼于福将,百战功名
;知人方足以任人,一心驾驭。
▲紫光阁
海兰察的彪炳功勋,不仅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同时也得到了历代史学家的一致认可。
海兰察从一介控马微卒,参与了乾隆时号称
“十大武功”之中的七项大规模军事行动
,并且全部表现优异,最终得以
四次图形紫光阁
,并且
全部名列前部受奖功臣名单
(每次紫光阁功臣评选分为前部与后部两批,
功劳尤为卓著者列入前部
),成为
乾隆一朝唯二获此殊荣的名将之一
,最终
被钦定为“武臣之冠
”,有着丰富的内外部原因。
第一,
海兰察自身能力超群
。海兰察作战身先士卒,勇猛无畏,枕弓辨马,杀狼射虎,生擒贼首巴雅尔都体现了他
过硬的军事技能
。海兰察还
拥有高超的军事谋略
,他擅长迂回作战,每每于出其不意之处猛攻敌人,据《清史稿》记载:海兰察勇而有智略。
每战,微服策马观敌,
察其瑕,集兵攻之,辄胜
。",史书上甚至有他望云看气,料敌于先的记载。
第二,海兰察的成功
得益于军队公正、科学的选材任用体系
。乾隆皇帝为满足四处征战的需要,必然要建立起一支具有卓越战斗力的军队。而
相对成熟科学的将领选拔升迁体系
,保证了最优秀军事人才可以脱颖而出并走到舞台中央。如平定准部作战中,就是让被擒贼首巴雅尔亲自挨个指认,这才确定了海兰察这个当时的小兵才是真正的功臣,海兰察由此进入乾隆皇帝的视野之内。
第三,
海兰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信任
。海兰察在战争间歇的和平时期,以御前侍卫的身份长期在乾隆身边工作,不论是值班宿卫,或者是秋围狩猎,都是他在乾隆面前表现的机会,
君臣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情谊
,而海兰察也
用自己始终不渝的高度忠诚回报了乾隆的信任。
第四,
海兰察得到了乾隆的特殊包容和爱护
。海兰察同历史上其他的骁将相同,性格骄矜。据《清史稿》记载,海兰察平生惟服阿桂知兵
,福康安礼先焉,乃为尽力,师所向有功"。海兰察曾经与乾隆宠臣和珅激烈冲突,而乾隆却是将和珅从前线召回,专一委任海兰察领军作战。
乾隆宠臣闽浙总督李侍尧曾请求派海兰察帮他镇压民变,皇帝却批复:“恐怕你管不住他啊!对付贼匪比对付他容易多了,还是别让他去了吧。”
第五,
海兰察是索伦族群的代表,索伦兵具有优秀的作战技巧,丰富的实战经验。
清兵入关后,满洲八旗沉溺于关内的花花世界,战斗力日渐衰弱。而索伦人民由于
精于骑射,勇猛敢战,“雄于诸部”
,以至于“索伦”这个词渐渐地又被赋予了“先锋”、“顶梁柱”等多种含义。坚持渔猎的索伦部就成了清朝历代皇帝的杀手锏部队,而
海兰察则是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带领他们建功立业
第六,乾隆晚期之前的清朝尚处于康雍乾盛世的尾声,
国家综合实力强劲
。在乾隆的重视下,举国之力支持前线作战,“
不知兵者论战术,知兵者论后勤
”,乾隆朝辽阔的后方疆域,
庞大的国家机器是前线将士不断取得胜利的最大保证
▲呼伦贝尔鄂温克纪念馆门前的海兰察戎装雕像
在今天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有以海兰察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公园,鄂温克博物馆门前广场的中央还竖立着海兰察骑马征战的雕像。这一切寄托着后来人对海兰察丰功伟绩的深深追思,
海兰察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边疆所做的贡献,将永留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