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 上册 备课 广角 年级

精彩备课:六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 —数与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12:02:04 浏览1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数学广角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07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一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作为例题编写, 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数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 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用形来解决数的有关问题的直观性与简捷性。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 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突出探索规律、应用规律,不管是数还是形,都突出对其 规律的探索,例1通过观察和计算1、1+3、1+3+5、1+3+5+7+ … 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从1 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又能发现和的规律(都是连续的正方形数),例2通过观察和计算 前两个分数的和、前三个分数和、前四个分数的和…既能发现加数的规律,又能发现和的规 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再引导学生把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形,逐步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数形 结合的思想,在例2中,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和越来越趋向1,感受什么是“无限接近”, 虽然无法一一穷举所得的结果,但可以利用观察到的规律进行“无穷无尽”的类推,让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推理和极限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体验数与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的经验,认识极限问题,找到解决问

题的办法。

2.引导学生探究加法算式中的加数与小正方形个数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 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简单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积

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

2.使学生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数形结合带来的便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以形解数、以数解形的直观性、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

性,体会数学的逻辑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运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语言、极限问题中运用史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展开全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数与形可以相互转化,借助“数”“形”之间的联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准备】研究报告、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1910.11— 1985.6.),他把优秀的数学文化永远地留给 了我们,今天老师就把他的思想传给你们,好吗?大声地读出来:“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 数时难入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与形的世界,去探究数与形之间的秘密。板书:数

与形。

(设计意图:新课的导入,运用数学家华罗庚的语言,拉近学生距离,唤起学生对数与形的 感知,初步建立数与形的思想。)

二、 互动解疑,由形到数。

首先,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

1.屏幕上有几个正方形?一个。现在多了几个?3个。 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怎样用算 式表示?1+3=4.同学们注意观察,小正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小正方

形的数量变化了吗?没有。那这个4还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呢?2×2为什么?两行两列,

边长是2的正方形。2×2还可以写成?对2的平方。

2.现在又多了几个小正方形?5个, 一共有几个?9个。如何用算式表示?1+3+5=9。现 在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变成了一个大正方形。那这个9还可以写成?3的平方,为什么?

三行三列,边长是3的正方形。

3.同学们注意观察,如果在正方形的外围再添上几个小正方形,你猜加几个?7个。为 什么?1、3、5、7……通过刚才的猜,我们发现这串数有规律了。它们有着什么样的规律呢? 对,是奇数,什么样的奇数?从哪个数开始的,连续吗?从1开始的,连续的奇数。现在一

共有几个小正方形?怎样用算式表示?板书:1+3+5+7=4²。

1还可以写成1的平方。板书: “1=12”,在算式的下面板书: “…… ”。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小游戏、猜一猜、算一算、议一议,亲身经历从“形”到“数”的 过程,能直观的发现“形”与“数”的联系。结合图形与算式发现计算规律,并且能应用规 律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让学生初次体验“形”能直观解决“数”的计算,从而体验成功的 乐趣。

三、 启思导疑,由数到形。

1.刚才我们是从形到数,其实也可以从数到形, 一样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这是我们刚才得到的四个算式,

1212

1+3=4=22

1+3+5=9=3²

7

5

3

1

1+3+5+7=16=42

l=1²,1+3=2²,1+3+5=3²,1+3+5+7=42,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写出下一个算式吗?

1+3+5+7+9,快告诉我,它们的和是多少?学生迟疑、计算。老师这儿有一个很好的方法, 赶紧把它想成什么形? (教师手势:画一个正方形),对,正方形。边长是几?边长是5。 快告诉我和是多少?25。课件出示:1+3+5+7+9=5²。你为什么这么快呢?当一串数变成形后,

解决问题就方便多了,而且便捷了,对吗?

(2)你能再写出第六个图形的对应的算式吗?1+3+5+7+9+11=6²,为什么这次快了?

(3)哇,好简单啊,第七个算式呢,谁能告诉我?1+3+5+7+9+11+13=7², 【反问】为什么 是7的平方?这个问题好难啊!学生回答预设:7行7列,7是中间的那个数,大正方形的

边长是7 ……你能通过一串数,说明它为什么是7吗?“因为有7个数相加”。

(4)(轻轻地)下面我们对照大屏幕事发刚才的探究过程,整理总结一下,这里隐藏着

什么规律?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正好等于这串数个

数的平方。大声地读出来!

对于这个规律,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从1开始、连续奇数、个数的平方。

(5)小结:图形能够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方便、快捷,形可以转化成数,数可以

转化成形,这种数学思考方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板书: “互转化”、 “结合”。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由数到形,小组合作、探索规律并归纳总结,进一步体会和掌握数形 结合、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同学们,你学会了吗,赶紧练一练吧。

(1)1+3+5+7+9+11+13+15+17=( ),等于多少?为什么?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就是几的

平方。

(2) =112,咦!这道题该怎么做?该加到多少?有没有更快的方法?

你能借助上一道的经验吗?

(3)1+3+5+7+9+7+5+3+1=( ),教师数,共11个数,是11的平方?不对?

为什么?该怎么做呢?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④下面让我们进入抢答环节。

1+3+( )=32

1+3+5+( )=42

l+3+5+7+( )=52

l+3+5+7+9+ …+( )=8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 一些有关数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 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抢答环节,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探究

兴趣。

五、 合作探究,以形解数

1+3+5+7+9+11+13+15+17

1.再 认 识 1 + 3 + 5 = 3 2 中 ,

……+( )=502

“3”和“5”在算式、图形中的含义。

位置

5的含义

3的含义

算式

最后一个加数

这串数的个数

图形

最外层小正方形的个数

每行小正方形的个数

2.先自己探究,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研究报告(1)

【 研 究 内 容 】 1 + 3 + 5 + 7 + 9 + 1 1 + 1 3 + 1 5 + 1 7 … … + ( )=502

【研究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借助图形,先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 .

问题1:结合下面的图形仔细观察,

5

3

1

1+3+5 =32

最后一个加数“5”与奇数的个数“3”的联系:

问题2:结合下面的图形仔细观察,

7

5

3

1 l+3+5+7=42

最后一个加数“7”与奇数的个数“4”联系 …

问题3:结合下面的图形仔细观察,

3

1

1+3 = 22

后一个加数“3”与奇数的个数“2”联系:

你的发现:

解 决 问 题 : l + 3 + 5 + 7 + 9 + 1 1 + 1 3 + 1 5 + 1 7 … … + ( )=502

3.归纳总结

1+3+5+7+9+11+13+15+17 ……+( )=n2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图形能够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方便、快捷,形可以转 化成数,数可以转化成形,这种数学思考方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板书:数形结合。对 于这种复杂的问题,我们通常先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逐步发现问题的实质,这体现

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板书:特殊到一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以形解数。先独立探索,再合作交流,然后上台展示,并 应用规律解决有关数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 2 :

数与形结合的例子还有很多,同学们观察这道题,你怎么解决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两个数相加开始研究。

1.我们先用图形计算前两个数的和

首先,我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多少?二分之一 。再把剩下的二分 之一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对,四分之一 ,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换个思维角度,

还可以怎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提示:你能用减法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板书:

2.用图形完成前三个数的和,前四个数的和,完成研究报告(2)

研究报告(2)

【研究内容】

计算:

【研究过程】

问题1:先画图,再计算:把这个正方形的大小看做单位1,先平均分成两份,每 一份

是它的12,再把剩余的

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再把剩余的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这个正方形

问题2:你的发现:

问题3:研究结果:

3.结论推广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会怎么样?它们的和越来越接近?下面请同学们他细观察动画。

当这个过程无止境地持续下去时,相加之和越来越接近1,这个时候我们认为它们的和

等于1,这种数学思考方式体现了极限思想。板书:极限思想。

4.古代极限思想

这是庄子《天下篇》中很有名的一段话, “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 这 是

我国古代极限思想的萌芽,我们古代的数学家可真了不起。

5.麦田怪圈

数与形有时很神秘,这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国外的“麦田怪圈”。

6.结合教材,阐释数与形

其实数与形不曾离开过我们,从小学一年级的加减法到五年级的植树问题,再到六年级 分数的乘法、分数的应用,它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只是你没有去关注它,数与形创造了我

们神奇的数学世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形解数,先从最简单的两个分数相加开始研究,再到三个分数 相加,四个分数相加 …探索多个加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规律解决有关数的问题,进一 步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引入史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研究兴

趣。联系教材中数形结合的例子,培养学生对数形感知的能力和运用数形结合的能力。

六 、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现象一规律、转化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缅怀我们的华先生。

数与形,

本是相倚依,

2

1

焉能分做两边飞。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居家分家万事休。

切莫忘,

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到这儿,我们认为数不仅是数,形不仅是形,数还是形,形还是数,数形是一家。华先

生虽然离去了,好在还有你们,希望你们把华先生的思想传承下去。

板书设计:

数与形 结合

1=12

现象

1+3=4=22

l+3+5=9=32

l+3+5+7=16=42

l+3+5+7=16=42

规 律

有联系

互 转 化

很 紧 密

一 = ·

极限思想

点赞____关注____小学数学章老师粉丝过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