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中 出家 科大 天才 为何

少年天才宁铂,13岁上中科大,38岁抛妻弃子出家为僧,为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10:53:04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岁会背30多首伟人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会写400多个汉字。看棋谱,就能和人对弈;看中医书,就会开药方;看唐诗宋词,就能吟诗作赋。这样的孩子,我愿称之为“最强神童”。

但真的存在这样的孩子吗?事实真有,这个孩子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神童”的宁铂。可就是这个年少成名的第一神童,后来“不神了”。他开始抨击神童教育、出了家,这一系列行为,也撕开了中国父母最后一层伪装。诚如他所说:“即便是我父母,也更愿意接受媒体塑造的那个天才宁铂。”

与副总理对弈、年少成名

1977年10月末,一封长达十页的举荐信送到了方毅副总理手上。信上罗列了宁铂过往种种,并将其夸赞为真正神童。

这封信让方毅十分在意,早年一年前,李政道就写信请求国家快速恢复科技、教育,而宁铂的出现,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提供了动力,方毅副总理当即下令,若是情况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不久两位中科大老师亲自到江西测验,当时参加考试的一共有三人,另外两人比宁铂稍大几个月、一岁。在这次数学测验中,宁铂考了67分,位列第二。天才之名,已经得到证实。为此方毅特地接见了宁铂,并和他对弈了两局。

对弈两局、两局全胜,这成为了当时最轰动的新闻,让宁铂一时间成为备受关注的“少年天才”,此时他仅13岁。

对于多数家庭来说,拥有一个这样的神童,可谓是“光宗耀祖”。所以宁铂出名之后,许多人都将宁铂视为教育孩子的榜样,他一时间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展开全文

为他专开少年班、兴趣不合

宁铂经过中科大老师的测验后,被中科大录取,并且还为他专门开了少年班。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宁铂算是众多神童中名气最响的那个,即便当时有不少后来的知名人物和宁铂是同学,如张亚勤、郭元林、谢昊等,但一个宁铂的风头就彻底遮盖了所有人。

诚如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也说当时看了宁铂的相关报道,十分激动。在这些天才眼中,宁铂都是一个天才。

正是因为宁铂名气大、人聪明,中科大也十分重视他,并安排他学习当时最热门的领域——理论物理。诚然当时中国的确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但宁铂却不喜欢。

“科大的系并没有我喜欢的。”

其实当时安排测试的时候,宁铂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即便年龄最小,但相较于另外两个测试者,他其实也就小几个月。宁铂之所以倍受当地老师推崇,全然因为宁铂超越常人的理解力、感知力。

而这种能力,更适用于文科,或者说更适用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但是他不喜欢理论物理,更偏爱天文学这样的学科。

其实也不难理解,一个人的能力、兴趣都是有限的,只有在有限的能力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这才是能力最大化。所以宁铂提出了想去南京大学学天文学,但并没有得到准许,因此宁铂四年来几乎就在和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作斗争。

挣扎与迷惘、最终出家

1982年,宁铂还是从中科大顺利毕业,并成为讲师,此时他才19岁。于是宁铂“十九岁成为讲师”这一看点再次吸引眼球,让他更加受重视。

宁铂毕业之后,报名了研究生考试。第一次,没去;第二次,做了体检,没去;第三次,做了体检,走进考场前退缩了,还是没去。三次报名,三次放弃,这让许多人对宁铂的所作所为各种猜测。

是害怕?是故意?还是别有用心?宁铂说自己是为了证明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而许多人都认为他这是在逃避,逃避失败之后的后果。从来他都活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梦魇中,这让他开始惧怕失败。

当家长、老师、学校、国家、媒体等一切都希望神童保持神秘、一直智慧,那宁铂就必须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弃各种常人常做的事、常说的话,因为他是宁铂,所以他得压制自己的天性,与分数搏斗、与自己的人生搏斗。

天才也有痛苦的时候,尤其是现在。宁铂苦苦挣扎,求而不得。逐渐归于平常的他,也有了正常人的生活。娶妻、生子,这位天才变得普通。

但这种普通的生活依旧不如意,于是他开始醉心于佛学研究。2002年,挣扎多年的宁铂决定出家,可当时学校很快就把他领回去了。一年后,宁铂再次冲破枷锁,成功出家。

抨击神童教育、引人思考

1998年,成名多年的宁铂受邀参加《实话实说》,在节目上,宁铂对神童教育表达了不予肯定的态度。因“神童”而出名,却又否定这种教育,那是否有所矛盾?

其实就这一话题,历来争论不断。有人称“神童教育从本质上就违反了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也有人称“神童教育能早人一步,快人一步”。

所以在1978年之后,中国就掀起了一阵“神童风”。个子小的孩子和年龄大的哥哥姐姐在同一间教室学习、讨论,一时间风靡社会。整个舆论导向都倾向于“神童”,每个家庭都恨不得出个神童。

可神童又有多少?世界上多的永远是普通人,真正的神童依旧是少数。可在这种狂热的追捧中缔造出的神童,又是否是家长、学校想要的?

结语

在《少年班》中,有一个并非神童,却被录取的学生。之所以他被录取,全然因为有一个校长妈妈,凭着快人一步知道考试内容,他才能成为别人口中的神童,实际上他就是一个普通孩子。

可最后呢?在一个由神童组成的少年班里,他活得最真实、最开心。其实不管是天才、普通人,每个人只要来到这世界,就有自己的活法。只有走出自己的路,才是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