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学森 新疆 写信 指出 回应

1964年,新疆青年写信指出钱学森论文存在错误,钱学森如何回应?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10:01:04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钱学森是中国十大功勋科学家之首,是解放初期国内科学领域的重要领路人。他早年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多所名校,拥有航空、数学专业的博士学位。

1955年,钱学森成功回归祖国后,从第二年开始就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同时负责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堪称我国科学界当仁不让的“泰山北斗”。

钱学森既然是科学界的重磅权威,那么他自然是一位逻辑思维缜密,心细如发的人,所以在工作中出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这样一位科学界的泰斗,在日常研究工作中,有时仍然会犯“低级错误”。并且这个错误,还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一位青年学生发现了。

一、新疆青年发现钱学森的论文错误

这件事情发生在1964年的元月,某一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青年学生郝天护,忽然拿着一份杂志对朋友说,他发现了一个关于钱学森的秘密。

这个秘密就是——钱学森在当时最新的一期《力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当中,引用了一个错误的公式,可是别人根本不相信郝天护说的话。

郝天护原本是一位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他是被调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去支边的。在到新疆之前,他在学校一直研究力学相关的知识。

展开全文

所以当郝天护发现钱学森这个公式错误的时候,他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打算把这件事写信告诉给钱学森。

不过对方毕竟是科学界的权威,而郝天护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人家收到信后究竟是对他置之不理,还是严肃地加以驳斥呢,结果很难预料。

周边的人都劝郝天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他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思前想后,还是鼓足了勇气把这件事写进信里,寄到了北京。

钱学森收到这封信后,并没有因为对方只是一名普通学生,就忽略他的意见。于是他找出当初发表的论文,又仔细推演了一遍,发现郝天护在信中提到的部分,果然出现了一个错误。

于是钱学森慎重地提笔给郝天护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

郝天护同志您好,您在信中提出的拙作边界条件的意见,其中处理不透水边界的那部分,我非常同意。我论文中的错误是粗心大意导致,这实在是不应该,您的意见完全正确。

科学家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既然郝天护已经写信把自己论文中的错误指出来了,那么钱学森坦然接受,马上改正就很好了。

钱学森写信公开向一个晚辈致谢,可见他在为人上的谦虚与诚恳。事情做到这一步,已经十分完美了。可是钱学森却在信中,反过来向郝天护提出了一个要求。

钱学森希望郝天护能把自己的观点,写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推导过程,最终形成文章,然后再发表到《力学学报》上去。

郝天护收到钱学森的回信以后欣喜若狂,他当即按照钱学森的要求,写出了一篇700余字的文章投稿到《力学学报》,结果郝天护、钱学森二人等了很久,都不见报纸发表。

后来,一直等不到文章见报的钱学森,直接打电话去报社过问,才知道《力学学报》的编辑担心发表了这篇文章会对他不利,所以就把稿件压下来了。

于是钱学森就在电话里向编辑重申:我是人,又不是神,人总是会犯错误的。科学论文中的错误,有人指出就应该马上改正,这样才不会误事。

让赦天护发表文章,是钱学森的想法。他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学术界介绍这位优秀的年轻人,同时也是想借机引导学术界,进行良性的“竞争”。

二、钱学森也敢于挑战权威

搞科研的时候,是容不得出错的。所以一旦出了错,有人替你发现了,马上改正了,就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比如我们的科学家研究导弹和载人飞船,计算的小数点错了一位数,马上就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乃至人员伤亡。所以不允许别人指出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就等于是在害己害人。

所以科研工作者,就应当实事求是,没有必要去顾虑自己的“虚名”。钱学森二十四岁出国留学,长期在西方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求学,所以在他的字典里,并不存在不可以挑战的权威。

事实上,钱学森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喜欢挑战长辈权威的人。1936年,他拜师冯·卡门,后者一直致力于在研究中打破常规,努力创新,不必拘泥于任何教条。

后来钱学森到加州大学求学,也把这套办法用到了新的环境中。他在一次师生辩论会上,与一名教授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才从别人口中得知,对方是一位早已经成名的科学家。

当钱学森事后想要去道歉的时候,冯·卡门却阻止他,让他不要这么做,因为冯·卡门认为在科学的真理面前,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冯·卡门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时也会让他自己难堪。有一次钱学森写完一篇论文,他不认同其中的观点,于是二人又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冯·卡门气得把钱学森的论文摔到地上,夺门而去。可是第二天,当这位可爱的老科学发现自己的学生是正确的时候,又马上跑去找他道歉了。

在学术问题面前,必须实事求是,只讲真理,不论辈分,更不需要讲什么地位,只有在这种良好的研讨环境下,才会取得真正的进步。

结语

郝天护是幸运的,尽管当初他刚刚从清华毕业就被分配到了新疆工作。但是因为他写的这一封信,让钱学森看到了他的才华,并给了他一个出头的机会。

郝天护的文章在《力学学报》上发表以后,因为得到了钱学森的鼓励,所以他继续在这方面深造,终于成长为了一位固体力学的专家,并当上了东华大学的教授。

1995年,郝天护被选为了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学生,到知名大学的教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对他的鼓励。

所以如今当郝天护提起这段往事时,他总是对钱学森充满感激地说:他的炽热回信对我的一生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使我在艰难条件下也矢志不渝地崇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