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导 中科院 北斗 女神 年轻

北斗女神徐颖:4岁读书16岁上大学,32岁成中科院最年轻博导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08:05:03 浏览4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原动力。——江坪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不断在探索适合发展的卫星导航系统道路,并非常重视建设优秀的北斗系统。想要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建设出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而要实现这样的想法,需要无数的科研人员在背后潜心研究。时代发展到今天,青年一代是推动新时代的主力军,青年科研人员更是不可或缺的主心骨。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徐颖就是主力军的一员。

1983年出生在四川眉山的徐颖四岁开始读书,16岁就考上了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这个年纪上大学似乎已经明示了徐颖注定不平凡的人生。2003年,在结束本科学习后,徐颖也准备继续向更深的研究前进,于是她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博连读。这次的研究生学习算得上是一次奇妙的缘分,让徐颖与北斗科研从此联系在了一起。

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徐颖受到其导师的影响,开始了解北斗系统,并对北斗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毕业之后徐颖选择进入中国科学院,从事对北斗的研究工作。因为研究生的这段经历,徐颖打下了不错的基础,2015年,徐颖任职中科院的博士导师,成为了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

32岁、博导、中科院,这么多的标签汇聚在徐颖身上却并不显得突兀。年少有为是多少青年朋友们的梦想,大多时候,人们觉得只有天才才能实现这个梦想,但是徐颖付出的努力是不可置否的,她所走的道路亦不是一帆风顺的。

展开全文

曾经在找工作时,徐颖还遭受过性别歧视,而如今的徐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根据资料显示,徐颖发表了二十几篇SCI论文,承担了十几项国家课题,还申请发明了不少专利。这些成就是徐颖多年来脚踏实地做出的成绩。她表示“没有不适合做科研的性别,只有不适合做科研的人。”

科研不是一件有趣的工作,甚至在徐颖看来是无聊枯燥的,它需要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推翻问题,不断进入一个循环,最终达到一个阶段后马上又要进入下一个阶段。科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用行动去实施,去试错,不断探索,不断验证。不能怕失败,在千万次的实验中收获结果。“在从事科研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这是徐颖在母校演讲时给同学们的劝告。

在劝同学们思考清楚的同时,徐颖也在不断挖掘、吸引更多年轻朋友爱上科研,加入科研。之前在中科院的一个讲坛中,徐颖的一个科普讲座在网上走红,大家被她的美貌和智慧吸引,将她称作“北斗女神”,然而这样的热度在明星届却还是不值一提的。

“我担心孩子们长大后都去当明星当偶像,而不是科学家”,徐颖一直想要展现一个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科研人员的印象,所以她的演讲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能吸引更多年轻朋友们的关注。她认为,科普讲座应该要用更有趣的演讲模式和知识来吸引大众,并培养大众的好奇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传播出严谨务实、创新探索的科研精神和科研内容。

徐颖用最简单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学弟学妹送去寄语,她始终坚持读书是做好科研的基础,只有读透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点,才有可能取得一些成功。徐颖指导过的研究生有的只与她相差几岁,如今徐颖带过的博士生也不少,她也还将继续指导更多的青年进行科研教学。

结语

“北斗女神”的出现给科学家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形象,这种形象代表的是全科研领域的科普人员们,他们是科学知识的推动者和传播者。现在北斗和徐颖密切联系在了一起,人们一想到徐颖就能想到北斗,但徐颖表示,她代表不了北斗系统,因为这是无数科研人员无数个日夜所创造出的成果。

诚然,徐颖只是北斗的一个代言人,是无数科研人员中单独存在的一个个体。她将科研知识宣传给大众,也让大众更有兴趣去了解科学家这个职位。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徐颖”的出现,改变目前科研人员的刻板印象,也让更多孩子喜欢上科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