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的周村,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村口老周家原来是个富户,几代单传,突然到这一代,人丁兴旺起来了,生了六个儿子之后,又生了一个闺女。
老周家的三儿子是个瘸腿,找的儿媳妇大兰却最出彩,老三宝贝大兰,视若珍宝。大兰身材高挑,眉清目秀,脾气还特别好。
大兰是周家表哥的女儿,老亲联姻,亲上加亲。周家人一致认为大兰是下嫁,所以都对她关爱有加,婆婆更是把她捧上了天。其他几个儿媳妇,只能干瞪眼了。
大兰刚结婚一年,就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虽然大房二房也生了男孩,但是对比之下,还是大兰的儿子最帅最乖,周奶奶特别喜欢,还亲自给大兰的大儿子取了名字。
周奶奶走到哪里,大兰的儿子就跟到哪里,形影不离。很明显,周奶奶偏爱大兰的儿子,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他。
慢慢地,周家所有的儿女都成家了,另起炉灶过日子,兄弟各房孩子对比之下,大兰家儿子最差,打架打不过其他小朋友经常被打哭了。
周家老三发现,自己这个儿子随妈妈大兰,脾气太慢,早晨喜欢睡懒觉,经常迟到,不肯读书,上学成绩总是后几名。
周家其他的五个儿媳妇,都是合格的家庭主妇,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自力更生,特别能吃苦,家家儿女都教育成才了。平时勤劳节俭,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虽然大兰的丈夫是个瘸子,但是一点不比别人差,主要是他总和妈妈一样,喜欢惯着大兰。大兰每天慢腾腾的,人也不够勤快,早晨喜欢睡懒觉,一天当半天用,等她慢慢起来烧早饭,小孩都该上学了。
所以,大兰的一双儿女早起上学,常常饿肚子,书包带子断了,几天也没人缝上,只能捧着书包上学,身上穿的衣服总像是没洗干净。大兰的女儿头发乱蓬蓬的,没人梳头,干脆就不让她上学了。
周奶奶实在看不下去了,她号召其他的儿孙都来帮三房。还亲自帮大兰家洗衣服做饭、管孩子,一管就是20年,其他五房媳妇都没有意见,大家都同情大兰,毕竟她丈夫是个瘸子。
展开全文
大兰是个好脾气,就是脑子太慢,做事太慢,好像干什么都跟不上趟一样。在老周家,人人让着大兰,周奶奶早已把这个儿媳妇放在第一位。
她承诺过大兰的父母,一定要把她当女儿一样疼爱,内心里她也想给自己找个依靠,哪天老了,依靠这个脾气好的大兰养老,情同母女。岂不美哉?
中秋节到周奶奶八十大寿,老周家双喜临门。趁着家里人齐,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因为老周过世三年了,周奶奶腿又疼,她一个人单过怎么行呢?六个儿子对妈妈说,你想到哪家就到哪家,任你挑选。
周奶奶说,我哪家都不会去,只想和三儿媳妇大兰一起过。妥了,大家都没意见。
周奶奶在大兰家平静的过了一个月,突然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周奶奶摔了一跤,尾巴骨摔断了,医院骨科医生说老人手术风险大,还是回家保守治疗吧。
周奶奶从此以后卧床不起了,大小便不能自理。婆婆从医院回家的第二天,小姑子赶回娘家,她看见老妈头发凌乱,床单有污渍,大兰家还有股难闻的味道。
这时,大兰走过来,对婆婆和小姑子突然拉下脸,下了逐客令。要求婆婆最迟明天必须离开她的家,住回她原来的老屋去。大兰说她实在受不了了。
大兰说,婆婆的病一时好不了,她提出由六个儿子轮流照顾,小姑子无奈之下点点头,只能照办了。
周奶奶的老屋很破旧,三年没人住了,早已成了三儿媳妇养鸡、堆放杂物的地方。她那张旧木床的床板,也被杂物压坏了。
小姑子叫来哥哥们帮忙扫扫、收拾,大兰说她家的鸡窝没地方放,还继续放在老屋,周家上下也没意见。
第二天下午,周奶奶又回到了她的老屋。她的6个儿子1个女儿,轮流照顾,周奶奶容光焕发,村里人无人称赞。
大兰每天中午前后,都要到周奶奶的老屋去一次,因为她家有二十几只母鸡下蛋,她要去收鸡蛋。每次,大兰总是提上一只空竹篮来,再拎着装满鸡蛋的篮子走。
有一天中午,大兰又来收鸡蛋了,周奶奶喊她来床前,取出一件羊皮背心交给她,让她保管。
周奶奶交代,她的羊皮背心口袋里还有不少钱,她死以后,所有的钱归大兰,但是这件背心必须烧掉让她带走,因为这件背心是她娘家的陪嫁,她一生只穿过几回。
周奶奶病倒一年,最后一个月病重了,她已经不认识人了。六个儿子、儿媳妇进进出出,仍是关怀备至。
周奶奶最后的日子,吃什么吐什么,瘦得皮包骨头了。周家小姑子得了信,马上赶回娘家,陪伴在老妈左右,她知道妈妈如风中残烛,来日无多了。
小姑子一连几天,没见大兰人影了,就问三哥,我三嫂去哪儿了?三哥告诉她,大兰的胃口淡,闻不得老妈房里的怪味,她不来就算了,有我在呢。小姑子知道三哥护老婆是出了名的,只好息事宁人了。
周奶奶走了,按照农村的规矩,用过的旧床和她所有的衣服、被子,都要一一烧掉了。唯独那件背心,大兰隐瞒不报,她没有拿出来,其他人也忘了这件背心。
一年后的冬天,下了一场雪,天气很冷,大兰穿上了婆婆的背心,被他的大儿子看到了,一眼就认出来是奶奶的背心,责备大兰,为什么没烧给奶奶?
妯娌们看见大兰,夏天把婆婆的背心拿出来晒,每年冬天再拿出来穿上。私下里议论:婆婆穿过的背心,大兰穿了会不会不吉利?这话大兰被听到了,此后再也没见她穿过了。
大兰的婆婆去世十几年后,周村村口土地庙重修了,每月的初一、十五当地人去烧香还愿。大兰都会去敬香,长跪不起。外面人都很奇怪,以前很少看见她来,现在为什么经常来烧香拜佛呢?
原来这几年,大兰眼看那五房兄弟,事业家庭都顺利,要钱有钱,蒸蒸日上。而在周六房当中,大兰家却过得最惨。
大兰左思右想,不知道自己得罪了哪路神仙,所以就月月来烧香拜佛,膝盖都跪肿了,也没有好转。
大兰为了让女儿帮她干活,没让女儿读书,女儿长大只能找个农村女婿,还是个赌鬼,每年年三十都有人上门要赌债。而其他五房的女儿,最少上到初中,后来外出打工,嫁得都非常好。
大兰的大儿子和大兰一样,脾气好,做事手脚慢,脑子反应也慢,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大钱,大儿媳妇长期不上班还经常生病,孙子找了一个四川女朋友,结婚才几个月又离婚了。
另外五房儿女都创业成功,各房都有几百万,二房儿女最牛,资产早过千万啦,开奔驰车,为家乡造桥铺路,修祠堂,风光无限。
各房老少都没病没灾、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他们还主动赞助大兰家,一次次帮助她家度过难关,侄儿侄女们逢年过节回来,都给大兰家送很多礼物,临走前还五百、一千的塞给大兰,补贴她家用。
另外,大兰娘家人也不顺,弟弟中风,弟媳妇老找她借钱也不还,现在老妈摔了一跤,卧病在床已经几个月了……
冬天的一个早上,大兰弟媳妇打电话来了,说她老妈病重了,让她马上到医院来。大兰赶到医院照顾老妈两天,突然觉得头晕眼花,在医院一检查,她血压升高了,必须回家休息几天。
大兰回家之前,她再次来到老妈的床前,当时,弟媳妇和侄女都在。老妈拉着大兰的手叮嘱道:假如我死了,你婆婆的羊毛背心,你要拿回家,别忘了。
没过几天,大兰的妈妈就去世了。她在妈妈的卧室里,翻箱倒柜的找,也没有找到那件羊毛背心,就问弟媳妇。弟媳妇不承认,说婆婆的东西没人动过。
大兰亲眼看过的,她妈妈有现金两万块钱,还有金手镯,金耳环,全都放在那件羊毛背心里。
另外,枕头里也有五千块钱,现在枕头虽然在,但里面一分钱也没有了,大兰这一回,什么也没得到。连她婆婆的那你羊毛背心,也彻底消失了。
大兰办完老妈的丧事回到周村,愤愤不平地向周家人讲述娘家人的种种不是,说是弟媳妇贪污了她妈妈的钱财,她以后要跟他们断绝来往,等等。
她什么都说了,就是不提婆婆的那件羊皮背心。周家人听了,觉得大兰的弟媳妇做得过头了,还纷纷安慰大兰。
大兰自从老妈去世以后,就迷上了赌博,总是输的多赢的少,输了钱就发火,村里人开始躲她了。以前的好脾气怎么没有了?她还喜欢喝酒,每天都喝,她丈夫一切随她。
大兰对其他五房的的儿孙,也没有好脸色了。平时总是斤斤计较。每次家族里有人结婚生孩子,她出钱总是不积极,大家也习惯了,没人计较她。老年的大兰,好像变了一个人。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在一次庙会上。周家小姑子巧遇了大兰的弟媳妇,小姑子意外地得知一个真相,让她惊讶不已。
原来,大兰把婆婆的羊皮背心,送给娘家妈穿了。婆婆一辈子攒了9000块钱,全给大兰了。有一个小金戒指,婆婆让大兰转交小姑子的,最后也让大兰给吞了。
这些都是大兰和她妈妈说话的时候,大兰弟媳妇偷偷听到的。大兰拿了婆家的,还想拿娘家的财产,所以大兰的弟媳妇提前下手,拿走了大兰妈妈所有的财产。
小姑子听完抬头望苍天,大声喊道:妈妈呀,这回真让人打脸了!大兰啊,我妈白疼你一场了……
古人说:偏儿不得偏儿力,做父母的应该一碗水端平了,当婆婆的人也一样,不能太偏心。
婆婆越是偏心,越是错位。上文中的周奶奶有六个儿媳妇,偏心三儿媳妇大兰。结果呢?越偏心,越不成器。
周家另外的五房媳妇,旺夫旺子,没有婆婆的偏爱,反而越来越好。这世上就是这样,好婆婆遇不到好儿媳,好儿媳遇不到好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