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境美到极致的宋词

意境美到极致的宋词(你心目中的宋词哪一句最美)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09-02 01:01:00 浏览6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你心目中的宋词哪一句最美

谢谢,

岳飞的满江红就很美,其中的词句: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不但是岳飞当时的情形,就是放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也很有道理。

谁能推荐一下意境优美的宋词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词美在哪里,读宋词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吗

现在谈诗词歌赋都是走历史虚无主义的吗?

现在是个人都能谈诗歌,一谈诗歌就是大谈唯美、意境-----怎么玄乎就怎么谈,怎么煽情就怎么谈,活深深把诗词歌赋谈成矫情鸡汤文。至于让这些“爱死了诗词歌赋”的人讲一讲诗词好在哪里,就屁都放不出,甚至不拿着白话文翻译,连诗词写的啥都不知道。就这,还好意思谈诗词好美?谈诗词能陶冶情操?谈诗词能涵养气质?

宋词美吗?是美的,但这种“美”并不仅仅只是宋词、甚至不仅仅是诗词歌赋所特有的,而是所有文学作品、乃至艺术作品所通有的。

从文学作品上来看。这种美,是起源于情绪,然后依靠巧妙的语言艺术来呈现。宋词也不例外。但大多数人言之凿凿谈宋词很美,都是人云亦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多数人对于诗词歌赋是有阅读障碍的,甚至是缺乏审美的。那这部分人所认知的“宋词美”,不外乎来自于各种诗词鉴赏的二手饭和白话文翻译。前者只是别人的体会,后者直接就是另外一种东西-----西瓜和去瓤的西瓜是一样的么?

所以,要探知宋词之美,首先便是要了解“语言艺术”之美。而语言艺术不外乎三个方面:

韵律

词之一体,最为贴合音乐。要体会个中之美,首先便是需要体会其中的韵律之美。何为韵律?“轻重扬抑、参差相错”。

《词说》:作词当以读词为权舆(始也)。声音之道,本乎天籁,协乎人心。词本名乐府,可被管弦。今虽音律失传,而善读者辄能锵洋和均,抑扬高下,极声调之美。其浏亮谐顺之调固然,即拗涩难读者亦无不然。及至声调熟极,操管自为,即声响随文字流出,自然合拍。

词中每一词牌有不同的节拍、声律。而作者填词之时,须得将情感的变化与词牌的节奏相适应,方才能将语言艺术发挥的淋漓精致。这点读者怎么去体会?就是需体会每首词中的四声平仄、韵位的安排。

例如:

《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句就是通过节奏较快的七言律句与音节较长的四言句的落差感,体现了情绪上的巨大起伏。所以吟咏起来,动人心魄。

辞色

辞色之美,在于字句的精准表达,以及字句上的色彩搭配。而对于读者来说,要体会到这两点。一个是对于文字的积累要有一定的基础,另一个就是对审美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

《暗香》姜夔: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首先是字句的准确,“千树压西湖寒碧”虽然没正面写雪如何之大,但用在树上用一“压”字,便着人联想到白雪倾覆之景象,又写做“千树”,更强调了是大雪;

至于颜色的搭配,便是“千树压”联想出的白雪皑皑作为背景,独衬出湖水碧,同时又由“雪”“寒”的搭配,便使得读者自然而然的感觉到湖水刺骨的冰冷。

这就是字句的精准,色彩的搭配。-----但这些东西非得自己有一定的审美水平、文字积累水平,才能体会的到。所以很多人天天把宋词美挂在嘴边,但却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就是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读懂过宋词,也没下过功夫去学罢了。

以上,就是宋词之美,或者说文学作品之美。倘若真的读进去宋词了,自然会有一些气质,但这种气质仅仅是自信而已,绝不是一些伤春悲秋的、文青式的矫情,是决然不会说什么“千年一叹的美”、“有种美叫纳兰性德”之类的东西-----到这时候你就会知道这些话是多么的令人作呕和无知。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宋词是不是唯美汉语的颠峰

是的,宋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丶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阙。它的词句非常精练也非常华美,所以受到后人的喜欢,也被广泛使用。

你听过最美的诗词是哪一句

唐诗中的题崔逸人山亭

钱起

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

羨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

在药材植物园的小路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苔藓,从窗口中向外望去,到处都是青翠欲滴的山色,我真羡慕你能醉倒在开满鲜花的小树下,在甜美的梦中还能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

宋词展现的意境很美,你有同感吗

宋代是词创作的高峰,那个时代,肯定自然生态保护很好,从赵匡胤开国开始,北宋到南宋300多年,一直延续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涌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如欧阳修、苏轼、晏殊、秦观、晏几道、柳永、李清照、陆游、姜夔、辛弃疾等一大批著名词人,为我们留下许多经典词篇。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苏轼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等,无不展现出情与景的交融,意境的美妙美奂,令人身临其境。

上下五千年,你感觉最有意境的诗词是哪一首,或者哪一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最有意境。

眼望红艳半边天的晚霞,一点点在散去,金色的夕阳在天边慢慢的落下,每个人都会感概万千。

为什么大自然有,如此又有令人惊叹的,又让人必须见到结果的景观呢?

为什么人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想到了许多呢?

想到了一首歌《一晃就老了》

不知道何时鬓角已染霜,

不知道何时颜容已沧桑,

忽然怀念从前那些逞强,

和懵懂无知的年少轻狂。

一瞬间发现人生太短暂,

一瞬间发现路不再漫长,

还没腾出双手拥抱自己,

时光竟已走得这么匆忙。

怎么刚刚学会懂事就老了,

怎么刚刚学会包容就老了,

怎么刚刚懂得路该往哪走,

怎么还没走到就老了!

怎么刚刚开始成熟就老了,

怎么刚刚开始明白就老了,

怎么刚刚懂得时间不经用,

怎么转眼之间就老了!

这首流行歌曲也可诠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道理。

人的一生,说长有长,说短有短。不要总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的想法,一晃几十年,那真就老了。

这是告知我们,从小就要学好文化知识,要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大成人时,要尽自己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要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我们多是平凡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一生无悔。

当不可避免的到了老年时,放下过去,坦然面对夕阳,仍然心在晚霞满天,一生珍重了自己的生命,一生无憾。

这时会真正感到夕阳无限好

你去到过唐诗宋词里提到过的地名吗是否感受到了诗词里描绘的意境

别说远行听唐诗,就在我的住地就有诗人王昌龄《龙标夜宴》诗一首。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春山明月不曾空。

这里确确实实地写出了湖南黔阳(今湖南怀化)的真实写照。

沅溪就是现在的沅江,湖南境内的大河之一。上溯贵州,下流北上注入洞庭湖。一句(沅溪夏晚足凉风)写出了盛夏的夜晚是很凉爽的,有足够的凉风。第二句(春酒相携就竹中)。更深层的刻画了当地人爱喝酒的习惯,把脸喝红了所以比喻(春酒),然后带上没有喝完的酒在荫凉的竹丛中美美的睡上一觉。第三句(莫道弦歌愁远谪)是写作者本人被贬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最后一句(春山明月不曾空)道出了作者王昌龄本人虽被贬在偏远地区,却在青山明月的环境中感觉很舒服。很满足!

宋词虽然称为”诗余“,为什么感觉意境比唐诗还美

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我只能从业余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有人称“词“为“诗余“,无非是认为“诗庄词媚“,词太过“浮艳“。其实,文艺创作的发展规律应该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宋代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特别是南宋,它偏安富庶之地,到处歌舞升平。这时再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形式整齐的诗句已不能容纳更为复杂的思想情感,于是更富于弹性,形式上也更为自由的词便兴旺起来。词有着诗的意境和易于传唱的声律,因此词给人的感觉是比诗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富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