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丰城剑回。”杨振宁说:“我父亲游历甚广。但是我也不可否认他直到临终前,在他心底一角始终没有原谅我的抛乡弃国之罪。”
晚年的杨振宁做出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的决定,是其爱国夙愿的达成,也是他对父亲致以的真诚歉意。杨振宁作为对世界科研有着极大建树的物理学家,他直言“很高兴恢复中国国籍”。
一是对其父亲的交待,二是他不可质疑的中国心仍在。换句话来说,杨振宁这样的大科学家,能够毅然决然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也是对其他的华裔学者最好的示范。杨振宁于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这个决定让他踌躇不决的同时,又不免觉得痛苦难耐。
杨振宁深切地知晓自己生而为中国人,流淌的也是不可更改的中国血液,加之杨振宁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被灌溉成长的,启蒙教育自然也是中华文化,只是后来到海外求学深造,却殊不知有一天却忽然要转变身份,加入其他国家的国籍。
这让杨振宁难以坦然处之,也让其父亲愤然大怒,曾三次追到国外,好言相劝让他回国发展。杨振宁直言其父亲直到临终时都没原谅他放弃中国国籍。
其中不乏杨振宁是愧疚感,本来也并非是心甘情愿地改变国籍,却也再也没有办法给父亲解释,但幸而,他给了全中国一个最好的交待,也算是对其父亲最好的告慰了。
展开全文
走时与归时不同,祖国繁荣富强
都说“科学无国界”,杨振宁毫无疑问是世界级的物理研究者,不仅发表过诸多学术性论文,还和李振道一起获得过诺贝尔奖这项殊荣,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荣誉。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杨振宁出国深造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毕竟1945年的旧中国,难以有力量支撑起科研事业的财力和物力,更别说支持杨振宁等人的科研事业了。
所以杨振宁选择谋得更好的科研条件和先进的知识熏陶,也是无可厚非的。杨振宁心底也深谙其道理:他离开中国时,旧中国落后,百废待兴,举国上下仍旧是一片颓唐之景。
可当杨振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回国时,便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画卷在他眼前展现,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他咋舌,也让他惊喜万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更是焕然一新,百尺竿头,进步飞快,这无疑让杨振宁感受到了新中国的魅力,中国的发展实力不可小觑。
走时与归时不同,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杨振宁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无限潜力和动力,这也为他日后能够毅然放弃美国国籍埋下了伏笔,祖国的日益强大是难以一言半句就能够概括得了的,且发展前途无可限量。
这点也让杨振宁心向往之,他在巅峰待过,也在谷底短暂停留过,人生的起伏,也不妨碍他的爱国心,归国心切,却忽而年老,终于完成恢复中国国籍,回国的心愿。
忠诚纯正,心向祖国
杨振宁与朋友交谈时曾直言,新中国发展的可喜可贺之处,不仅在于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还加上中国各级政府对于科技高度重视,且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国家,极大地表现出了中国对科学家们充分的尊重与无限的支持。
在这样足够的国家支持背景下,才让中国科技的发展实现了快速腾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的那样,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能够向上走,不去在意那些自暴自弃者所言。
能做事就去做事,该发声的就发声。有一分热,就要争取能够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哪怕在黑暗里也要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所以在改革开放以后,便踊跃出一批批选择到国外留学的中国青年,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展现出来的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青年的素质,而这些就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之下的结果。
这足以证明中国的强大,才赋予了这些青年足够的底气与信心,不过换句话来说,“少年强则国强”,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是以更好的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曾国藩曾言,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中国能够有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有着这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努力的结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杨振宁身为中国人,忠诚纯正,心系祖国。同时他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人才选择投身科研、报效国家,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去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身为中国人,很高兴恢复中国国籍
“形骸未与流年老,诗句更争造化工。”杨振宁于15 年 4 月 1 日放弃了美国国籍,其实这对他而言,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心情就如同当年加入美国国籍时的纠结与复杂一样,难以言喻。
杨振宁肯定美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确给了他一个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环境。所以对美国,杨振宁是心存感激的。
除此之外,杨振宁在美国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一起搞科研,能够时常在一起讨论科研进度,也能够偶尔举杯同庆科研成果,这些都是让杨振宁难以割舍的情感。
但杨振宁的根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杨振宁曾说,回归祖国的最大感受,就是哪怕父亲虽已辞世,但他身体里流淌循环的仍旧是他父亲的血液,更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所以杨振宁回国是必然的,他的回国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是他一直致力于中美关系发展,努力搭建起中美交流的桥梁。哪怕杨振宁只是谦虚地说,他也只不过在中美友谊之间做了一些不必耿耿于怀的努力。
但对中美关系的实际意义却非凡,要是没有中美关系的这座友谊的桥梁,世界真正的和平与安定就更加遥不可及了。
中科院院士朱邦芬赞杨振宁先生是一个率真的人。在个人情感上,有着对故土的无尽热爱与思念,毕竟各得其所,落叶归根。
朱邦芬
在科学方面,杨振宁又是一位在珍惜人文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传统的同时,却不守旧,能够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革命保守者”,所以他才得以在他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并不断有新的进展与思考。
功名利禄,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杨振宁对科研所做的贡献的确是中国乃至世界都交口称赞的,可是再多的功名对他而言,都是身外之物,既不能永远停留在那样的荣誉里,又不能就此在科研上止步不前。所以杨振宁回国,成为中科院资深院士,仍旧在奋斗不止,乐此不疲。
一个人要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位置,也就无所依归了。所以说人必须自己去赢得尊重,每个人都有努力的自由,也有努力的责任,毕竟碌碌无为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我们都不应该觉得天然的存在就可以享有尊敬,这是荒谬的。
李叔同说,过去的事情也已经过去了,未来也不必预思量,当下也就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杨振宁落叶归根,载誉而归,回国安定下来,是他作为中国人欣然恢复的中国国籍,杨振宁以王者的身份归来,也给他自己的事业迎来了不同的崭新的挑战。
毕竟生活哪有清清楚楚的开始和结尾,生活本就是不断地在进行循环着,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而所有的一切就在生活中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