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在《滕王阁序》,你觉得哪一句写的最好试做分析
《滕王阁序》是骈体文中一篇素负盛名的作品,若说那一句写得最好,那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下面四韵八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其实那一句都很好,至于首尾照应,结构紧凑,辞藻绚丽,风骨苍老,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用事而不失于晦涩,对仗而不落于板滞,这是本文突出的优点。
《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为何有古今两个版本
目前可查的资料来看,《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有两个版本,仅一字之差。
第一个版本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意思是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第二个版本“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意思是越是年纪老的时候, 越要振作精神, 怎么可以预先知道白发人的心思; 越是困苦的时候, 越要坚定志气, 不可改变自己青云般的远大志向。
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意思意境完全不一样了。“宁移”是指怎么可能改变,是指信心坚定。而“宁知”却是怎么可能知道的意思,前者是站在老年人的位置上表决心的,感觉上充满了决绝;后者是站在年青人的角度展望的,感觉上充满了希寄!
为了更好地体会王勃当时的心境,我们不妨先考查一下他当时创作《滕王阁序》时的背景:初唐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由此可见,王勃当时虽有才名,但并不被别人看好,尤其还是刚刚被中央政府贬了的,憋了一肚子怨气,通过《滕王阁序》确实一鸣惊人!那年他仅仅25岁。所以我认为他应该是站在年青人的角度,展望未来,抒发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当然如果仅从对仗工整的角度讲,也许用“移”字更恰当些,但是从意境深远反复的角度看,用“知”字更有韵味!
由是观之,我个人认为原文中“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更合适一些!
请问怎么样能快速背出《滕王阁序》全篇啊
引言
记忆力因人而异,更因年龄而有差异,年老记忆力也会衰退。所以,快速记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有些人可能几个小时就背下来了,有人却要好几天。对于几天时间背熟的人来说,几个小时算快的。而对于像我这种个把月才背熟《滕王阁序》的人,看人家几天就背下来,那便要惊为神速!
其实,最快背熟滕王阁序的人,不是几天,也不是几个小时。而是王勃刚写完,人家就背下来了。这人还不是作者本人,但这个故事确实同《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有关。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故事
话说这王勃王子安当年只有十三岁(另有二十几岁说),才华横溢,经纶满腹。一日,王勃由金陵前往九江,途径马当山。期间得中源水君相助,一夜七百里,前往洪都阎府君处。是日重阳佳节,阎公延天下贤才、当世名儒百余人,欲作《滕王阁记》,刊石为碑,垂于后世。
吏人捧笔砚至众人前,无人敢受。直到王勃面前,他却不推辞,慨然受之。满座之人见其年幼面生,各自不屑。阎公见此,也心生不快,遂起身更衣,至一小厅内。
其实这个阎府君心内早有打算,他有个女婿叫吴子章,也有冠世大才。今日邀请诸儒来就是希望他们推辞,最后好让吴子章作此文,以光大门楣。不想却被个无名小辈坏了计划。于是吩咐下人观察他的作文,随时来报。
写出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下人来报。阎公道:“老生常谈,不过如此!”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为所动。数人分别来报,阎公暗暗称奇。直至一吏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再也坐不住了,称其为天下奇才,欲邀王勃上座。待须臾全文作毕, 阎公令人遍示诸儒,众人莫不敬服。
然而,正当此时,忽有一人离席而起,当场指责王勃“论文造假”。说:“此乃先儒遗文,我打小就会背。”说罢于众人面前朗朗而诵,从头至尾竟无一字差错。
此人便是阎公女婿吴子章,真正有过目不忘之才!全文背诵,用时不到一刻钟,无人能够超越。
然而,接下来王勃是如何破局的呢?正当诸儒失色、阎公疑惑之际,只见王勃不慌不忙地说道:“你说这是旧文,文后另有诗八句,在座诸位可有知道的吗?”问之再三见无人作答。王勃于是健笔如飞,写下《滕王阁序》后面的诗句: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言归正传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如上文中吴子章那样过目成诵呢?答案是不可能的,那是个传说。
①分段记忆
我本人背的方法很普通,就是分段记忆,然后及时巩固,最后连成一篇。这个方法的优点是不用动脑筋,我是把全篇存在手机记事本上,然后随时利用零散时间做机械记忆,完全没有计划性,只顺其自然。所以,这方法也很容易让人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其实,古代的韵文、骈文已经比毫无规律的现代文好背多了。尤其是诗词,随便哪个上过学几年学的人都能背下来不少。然而,现代诗你又能背出几首?因为古人研究并遵从声音的规律,让诗文朗朗上口,这便是格律的意义。
②理解意义
要想提高背诵效率,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肯定比死记硬背来得快。比如你若知道《滕王阁序》中每一个字词的意义,以及文中都用了什么典故,每一句的白话翻译等。在背诵过程中,除了感受骈文的音律优美和谐外,还体会着内容的趣味。你喜欢它,感兴趣,自然就会更用心于此,背起来就快。
③其它方法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有人研究西方的图形联想记忆法等。把几个句子或一个段落,根据内容设计出图像,人脑对画面的记忆要比抽象的文字容易。还有就是可以把几个句子的首字串联起来记忆,也可利用谐音的方法编口诀。不过并非每句之间都能找到规律,有动这个脑筋的功夫可以已经背下来好几段了。
④及时巩固
另外,熟练掌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刚背下来时不要沾沾自喜,因为不复习很快就会忘光哦!
一字千金
最后补充个小故事,说是王勃呈上《滕王阁序》全文后就走了。阎公聚精会神地细品序文,却发现文末那首诗的最后一句少了一个字,空着没写。阎公不解其意。空字众人有猜是“水”的,有猜为“独”的,却都不能使阎公满意,且越发感觉这一字必有深意,应为画龙点睛之笔。于是命人快马去追王勃,让他补上这一空字。
追上后,来人从王勃随从口里得到消息称:“公子有言,此一字值千金。”最后阎公果然送去千两纹银。王勃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听者不解,王勃笑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