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说的是什么
- 怎么才能看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底在说什么
- 看了一部分纯粹理性批判,还是没搞懂什么是“先验”,有人举个例子说说看吗
- 《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为什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内容与批判无关,却要翻译成批判这个词
- 读《纯粹理性批判》之前需要先读其他哪些书做准备
- 《纯粹理性批判》值得一个业余者去精读吗
- 如何评价《纯粹理性批判》呢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说的是什么
康德在那个时代两种哲学理论(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极致,就是唯理论只相信理性,越来越忽略经验。经验论只相信经验,越来越忽略理性。经验论得大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著名的归纳问题,即归纳没有必然性,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归纳推理上,所以也没有必然性。例如我们物理规律是建立在某次实验室的实验结果,推导出全部物质都有这个规律。从而归纳问题否定了整个科学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康德基于此,写出了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主要是关于认识论的,并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学说,把它们综合起来。
康德认为认得理性重要,经验也重要,不能孤立的看待某一方。他在此书中提出了三种命题,先天分析命题,后天综合命题,先天综合命题。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先天综合命题,另外两个休谟也提出过。
先天综合命题是说人之所以能够认识事物,是因为人有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能力就是人所有的先天直观形式,即时间和空间。就是人在没有接触到感觉经验之前,就有认识能力,这是一种形式,没有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感觉经验就是质料,是具体的内容,形式结合上具体的经验内容构成认识。例如,一个石头经常收到风吹雨打,但是他接受这些经验并没有认识风雨,因为他没有认识能力,没有先天直观形式。
在感性认识中,经验是质料,时间个空间是形式,在理性或者知性认识中 重点介绍了图型论,感性认识到的成型的感觉材料成了质料。特殊要说明一下的是,康德的认识论是在认识自在之物也有叫物自体产生的现象,那个客观的自在之物我们是无法认识的,所以有的教科书说康德是唯心主义我觉得也有点不妥,康德的本体论就是自在之物,而且他认为这个是客观的。但是这个我们无法真正的认识,我们认识的只是自在之物产生的现象。如果要去认识自在之物,就会发生矛盾,比如休谟问题。 他也是不可知论者,但是某些书写的也有点片面,他是为了应对休谟问题,从而区分自在之物和现象,这样我们的科学理论在现象界是成立的,并且有因果关系的。他是认为可以认识现象的,所以也不能算一个纯粹的不可知论者,休谟全是比较纯粹的不可知论者,即除了感觉经验一切都不可靠,很多理论我们无法确定。
上面是康德的一些思想,我个人认为休谟问题解决不了,我自己倾向于一种约定主义的立场来看待科学命题。
怎么才能看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底在说什么
,早晚的关张。
他的那本书主要是想论证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所理解的客观事物并非与真实的“物自体”完全吻合,那其中包含了人在处理感觉材料的过程中加进去了人的因素。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其实是感觉材料以及人在处理这些感觉材料附加进去的因素的混合物。为了说明这个简单的问题,他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很多人为这些论证所陶醉,完全忽视了他那本书要说的主题。当然,他全书并没有就那个主题拿出明确的结论,例如人的因素(也就是纯粹的理性)是如何具体地影响到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这些东西可以在他为这本书所写的《导论》中很容易地看到,在《导论》中,他明确地指出,他是号召人们去发现那种“未来的科学的形而上学”,也就是去发现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的纯粹理性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可惜的是,自康德以后,哲学家们没有一个这方面取得成就的。现在,甚至没有人准确的知道他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主张的是什么了。
看了一部分纯粹理性批判,还是没搞懂什么是“先验”,有人举个例子说说看吗
先验就是在经验之前,康德之前有两种认识论观点,要么是先天的,要么是后天的。先天的也称为绝对理性,是人特有的本质,后天就认为人的知识体系不能超出他后天的经验。两种说法各有道理,如果人的认识能力来源于纯粹理性,那后天的教育却很明显能造就不同的人。但是如果认为完全来源于后天经验,那么为什么同处世界的猪狗没有形成知识呢?所以康德调和了两种哲学观,他认为人有的先于经验的某种能力,比如演绎逻辑能力。更多的知识从后天经验中获得,但也仅限于此。
这只是个人理解,康德的三大批判出名的难懂,任何人的解读都很难说一定是作者原本期望表达的意思。但综合康德的生平来看,个人认为他是一个试图用冷静的理性的思维重新构造哲学,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深刻的二元矛盾论。所以二律背反也是康德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本人并没有解决这个矛盾(我也不认为这个矛盾有实际可以解决的方式),而是最终依赖于道德信仰,这是他的个体选择,不能说具有普遍的说服力。
但是康德开了思辨哲学的头,哲学得以从以往那种玄幻的空谈转入理性思辨,直到黑格尔大成。
而现代哲学已经完全不在矛盾本身上纠结,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都在承认这个现象客观存在,而不解释它为何存在,只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客观事实。
另一方面,分析哲学则主张放弃空想,把哲学拉回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来,必须言之有物。到了维特根斯坦,甚至直接只在语言本身的范畴讨论哲学问题。他的主张成为了:能说清楚的问题就说清楚,说不清楚的就闭嘴。
实际上,科学带来的不单单是知识,而且也带来了新的哲学研究方法。比如以前说世界有阴阳五行,那只是主观的纯粹虚构,或许玄幻,各说各话。但到了康德,他在试图用科学的精神解释哲学问题,这是一个进步。
个人观点,哲学上主要在于自己思考,读别人的思想是读不出结果来的。
《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被称做康德三大批判中的“第一批判”, 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标志西方哲学史出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我简单概括《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思想:①主张用理性对纯粹理性进行审视、批判。②“理性的批判最终必然导致科学”。
“我们的时代是真正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
为什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内容与批判无关,却要翻译成批判这个词
1*“批判”是一个近代的词汇。根据相关文献,这个词的最早语言形式是法语,有“审查”,“厘定”的含义。这个词获得一种“概念”的语言形式是德语,有“扬弃”,“否定”的含义。
2*“批判”这个词汇产生于法国启蒙运动之中。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开启了法国理性主义。法国启蒙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所有的事情拿到“理性法庭”进行批判,而理性的关键词就是“自由”,“平等”,“博爱”。
3*法国的“批判”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政治上批判专制主义,在社会中鼓吹平等人权,在知识上尊重科学创造。最后这个方面与英国经验主义和重视实验的传统结合,为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4*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理性的解放,牛顿力学解释了世界,将世界解释为一个“决定论”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中,“自然规律”决定了一切。于是,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用这样的标题作为书名《人是机器》。苏格兰人休谟不满意这样的结论,提出构成所有自然规律基础的因果关系是一种“心理习惯”。
5*这是康德面对的最大哲学问题:必然(科学)和自由(人性)的矛盾。如果将理性主义贯彻到底,这个世界受必然性统治,没有自由;如果将经验主义的休谟原则贯彻到底,这个世界一定自由,但没有科学,没有自然规律。
6*这是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个“哈姆雷特问题”:生存还是毁灭。康德的基本思路是认识这一切的理性出了问题。因此必须重新审视“理性”。而且不是我们的“常识理性”,是“作为理性的理性”,即可以认识“规律”的理性,“纯粹理性”。
7*康德认为必须对“纯粹理性”的来源,界限,作用作一个详细分析。论证这种理性的正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及其运用边界。康德的方法是“批判”,即“否定”,“扬弃”。扬弃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理性的界定,确定“自在之物”是所有理性的界限,论证“先天认识形式”是所有规律“逻各斯”前提。在此基础上,论证“真”的可能性,“善”的可能性,“美的可能性”,从而“自由,平等,博爱的可能性”。
8*因此,“批判”是“辩证的否定”,人对自身的“辩证认知”,对人性的“自我认知”。这是“纯粹理性批判”的确切含义。
当然,理解这些需要学习,需要理解,需要思辨,需要聪慧而自知的人性。
读《纯粹理性批判》之前需要先读其他哪些书做准备
我是撞进来的。个人体会,不做研究,大可不必摆架势,摸到康德这里来的人,而且摊开了纯粹理性批判,积累已相当了得。本身就在性情中,直接乘兴而为,先快为乐,看看高在哪,深在哪,让我们着迷在何方,那多书不瞟,为什么独独膜拜他,阅读中,凡挪不动的地方,就要加油了,加多少次,加多少年,没准称,洛克,休谟,莱布尼茨,可能一岔开,什么时候转回来,又是春暖花开时。反正是逛逛,尽兴就好!
《纯粹理性批判》值得一个业余者去精读吗
我又撞进来了!这本书,我就做到随身带,尽管每天做饭带娃。讲理的人多,讲至理的少,泛泛说的多,追根追源的少,颠覆创新的理论勇气总让我激动,是他让理来追人,完全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解释确立形而上学是如何可能的。他时刻告诫提醒我,沉静深思是学的根基,是做成一点事的前提,即便是把菜做熟可口,心气浮躁,盐就给不准,还不说长年乐呵呵围着锅台转。回答够业余的哟!
如何评价《纯粹理性批判》呢
鉴于看过很多深奥哲理的书籍,给几个建议,如果发现自己难以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可以缓一缓,因为有些书不是你阅读量大,理解天赋好可以理解的,需要年轮的阅历和经力,所以对自我生活的阅读才是最深的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