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中的家书你有什么感触
- “家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书”,有何意义
- 你们觉得看《曾国藩家书》有用吗
- 农村的“农家书屋”都变成了“麻将屋”,怎么才能让农村人既扛得了锄头,又捧得了书本
- 村里的农家书屋,为什么很多农民不爱去读
- 对于《傅雷家书》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内容
- 《傅雷家书》一整本每页批注完需要多久
- 快过年了,对于远在外地不能回农村老家陪父母的游子,你会不会给农村父母写一封家书
- 过年了,如果给父母写一封家书,你会怎么写
- 孩子升入初三,家长给孩子写封“家书”,这样的方式价值有多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中的家书你有什么感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我国伟大的“诗圣”杜甫《春望》里的二句诗。杜甫时运不济,仕途不利,虽有满腹才学,却报国无门,为生计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又逢“安史之乱”,潼关失守,辗转入川躲避。自此与家人失联。
大家知道,古代的交通状况和通讯工具非常落后,由于战乱更进一步阻塞了信息通道。不像我们能随时拿着手机悠闲地与四海亲友闲聊。远离家乡的古代游子,隔着千山万水,人地生疏,精神苦闷,思乡之情炽烈难熬。李白的《静夜思》不是这种心情的生动写照吗?在战乱年月,家乡亲人的安危时时撕扯着诗人的心。他们身边什么精神寄托都没有,只有暗夜的凄风和秋虫的悲鸣。
这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家书抵万金”了。古人不能用数码产品“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亲人的手迹文字就是最宝贵的东西,写信时通常要写上“见字如面”,确实,看到那熟悉的字迹,如同看到了亲人的音容笑貌,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信中字里行间表达的真挚情感,滋润着诗人心灵的荒漠。这仅仅是几行文字,但它不是普通的文字,它是滚烫的语言,是天底下最纯真的情感的结晶,它只属于我们人类。、
我们中国人有很深的故土情结。中国农耕文明以家庭、家族、宗族为单位组成社会。中国家庭对子女照顾的无微不至,作为回报,中国文化重视孝道,强调家庭感情,提倡晚辈在长辈年老后提供照顾。孔子提倡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俗语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国人把故乡视为自己的根,在外只是漂泊。无论走多远,都还希望年老之后回到故乡,身后葬在祖辈身旁。
正是因为中国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才使家书显得那样宝贵。也容易理解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作者的心情。可惜杜甫梦断中原,最终也没有回到故乡。生活的窘困,使他客死归途,给后人留下了深沉的哀伤。
“家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书”,有何意义
“家书”,自古以来饱含了中国人最私密却又最有共鸣的情感世界,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然而到了今天信息化的飞速时代,家书却似乎渐渐从我们身边淡去,人们连笔都很少拿起,又怎会写信,更不用提家书了。那么杜甫“家书抵万金”的心情,怕是难以体会到了。
史书上说,自从文字产生以后,家书就出现了,最早的家书可以追溯到战国,那时还是刻在木简上的,是从军出征的兄弟俩给家中的书信。看来,中国人对家的观念以及对家的那种深深依恋的牵挂之情,也是早就有了。
先介绍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家书:
现如今人们最为熟知的该是《傅雷家书》,这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书里都是平常聊天家常话。他对儿子的书信里从四个方面来写: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再介绍一个母亲给儿子的家书: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 ,首次出版于2008年12月。
《亲爱的安德烈》共收录36封书信,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记录了两代人试图消除隔阂与冲突的努力,也为中西文化的碰撞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范例。
家书,家在前,书在后。它强调的并不是一定要亲笔写下书信,它蕴含的更深的是你对家的眷恋,将“家“放在心中。
古往今来,哪封家书不是因游子远行,夫妻分离,亲友异地,而用来突破关山阻隔保持亲情友情的纽带!
你们觉得看《曾国藩家书》有用吗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认为《曾国藩家书》不仅有用,而且还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家书》,《曾国藩家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曾国藩,以及晚清政府,和晚清社会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而他是四大名臣之首。
曾国藩不是一个有天赋的聪明人,但是他恪守中国儒家思想,并且坚信勤能补拙的思想,靠着自己勤学苦练,扎扎实实的去做人,做学问,做事情,锲而不舍,日积月累,用诚心去感动别人,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曾国藩家书》里面,通过展现了曾国藩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核心理念,成为他的毕生追求。他对人生的理想、精神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都有着非常高的追求,对后人都起到很大的指引作用。
不管喜不喜欢他的人,都对他的这本《家书》称赞不已,他的《家书》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在《家书》里,更是全方位的诠释着儒家思想,团结、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以及如何做学问、如何做官、如何交友、如何带兵、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持家教子等方面的百科全书。
他的《家书》中每一句话都非常的精妙,他处处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书中句句是金玉良言,
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如: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唯愿诸弟发奋立志,念念有恒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凡事皆贵专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
交友需常常来往,不可太疏
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曾国藩的敦敦教诲,不仅仅影响了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人,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一个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还有他的弟弟,他的部下,他的门生等等。
曾国藩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成为一个立功、立德、立言 的三不朽的圣人。
清朝的张潮在《幽梦影》中说:
著的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
曾国藩的这部《家书》,发行以后,广受好评,深受各方喜爱,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家书》一再出版发行,曾国藩把儒家的思想精髓和具体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并指导着自己的行动,他强调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要有恒心、勤俭节约,等等优良品德,一直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思想仍然闪闪发光,这些都是我们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
农村的“农家书屋”都变成了“麻将屋”,怎么才能让农村人既扛得了锄头,又捧得了书本
这件事情很难做到,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这一两代农民,没念多少书,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二是缺乏贯输条件。记得当年哪位伟人说过,马克思主义需要贯输。同样,知识也需要贯输。当年集体经济时,农村党团及行政组织,经常组织农民学习,向农民贯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通过贯输,农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所以老一代农民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修堤修路,交爱国粮等各项建设,这就是集体学习贯输的结果。现在,没有集体力量了,失去了向农民贯输知识就是力量的条件,农民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没有得到很好学习贯输,因此他们对读书没有兴趣,缺乏对精神食粮要求的思想。
三是受市场经济大环境影响,一切向钱看。在农民思想里,只有钱是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他们忽视了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有了技能才能多赚钱,而知识,技能都在书里。这就是农民勤劳不致富的根本原因。
所以,没有集体力量,没有贯输条件,很难使农民热爱读书的。
村里的农家书屋,为什么很多农民不爱去读
村里的“农家书屋”可谓是层出不穷,是如今创建人居环境的一个亮点。可是农民对它的热情度不是很多。
农家书屋辛辛苦苦地建起来了,当农民劳动之余想去看书时,却发现铁将军在把门,这个书屋敢情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当外面的人来参观、观摩时才敞开大门,还会叫上一些人做幌子。大多地方,它就是一个“亮点”,但没“亮”到农民的心里。当然,这仅是个别现象。
在小编看来,农家书屋很少有人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农家书屋没有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自然无法正常开放书屋,书屋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
总而言之,村里的农家书屋是个好项目,应当重视起来,切莫让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与初衷偏离,把好事办好,把好事真正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对于《傅雷家书》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内容
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傅雷家书》
这段话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哪怕你是真理的掌握者,也不要盛气凌人,“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这就是人的修养。有的人“无理也要强三分”,稍不如意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说话,别人就不能说,这些都是修养差的表现。读《傅雷家书》这段话,让我们懂得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沉着、冷静、谦逊、随和、大度。
第二、应该怎样传播真理。
“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
真理刚被发现的时候,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坚持真理、传播真理是“艰巨的斗争”,常常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生命。为了宣传日心说,八十多岁的伽利略被送上了审判台,年轻的布鲁洛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发现真理难,坚持和传播真理更难。傅先生说得多好啊——“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图片来自网络)
《傅雷家书》一整本每页批注完需要多久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而成。傅雷家书整本每页批注完预测要花时间如下:
如果你看的快的话一天40页需用7天
如果你看的慢那么一天20页需用14天
书总页数是按280页算的
快过年了,对于远在外地不能回农村老家陪父母的游子,你会不会给农村父母写一封家书
写家书是不可能的了!为什么?现在的通讯技术这么好,不但有电话可打,而且可以和家人视频,既方便快捷,又能表现双方的亲情,为什么要再去写信哪?
你不能回去过年给家里打电话就行了,而且一定要转些钱回去。
过年了,如果给父母写一封家书,你会怎么写
父母的爱|从贫困村走出来!
世人都很羡慕温暖、和谐、幸福、团聚的三口之家;羡慕他们互相照料、互相包容的处事之心;羡慕他们能够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爱人之心。但仅仅是羡慕而已,在没有接触到杨绛老师撰写的这篇《我们仨》这本书之前,我仅仅是羡慕与向往。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了,也有点向往他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方法。看的时候,也曾想想自己以后的家庭能否像他们一样;也曾回忆自己孩子时期的一些琐事。就这样,写下来吧。
孩童时期,父母对我跟哥哥都非常的严厉,入学之后,母亲督促我跟哥哥的学习与生活,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成才的树木不需要阔,不成才的树木需要经常阔”,那个时候很不理解,也不懂得母亲说这句的意思,也只是简简单单的认为没菜母亲说完这句话之后,表情都很严肃,那个时候我跟哥哥就非常害怕她。久而久之,对母亲的害怕之心一直保留到现在,等到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那种害怕并不是真的害怕,而是担心辜负她对我跟哥哥的所有付出。
我跟哥哥年龄相差两岁,从记事时候开始,我就只能穿哥哥剩下的衣服,村子里面的人就起哄着说“我是要来的孩子,没人要”。那个时候我也不懂事,回到家之后,就跟母亲苦恼,傻傻的询问我是不是她亲生的,是不是从河边捡来的,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自己真的很傻。那个时候,我们一家四口从老家搬出来(父亲兄弟两人分家),单独生活,那个时候使我们家过得最艰辛、最贫苦的日子。记得母亲为了凑出我跟哥哥的学费。她每天起早贪黑,骑着八二加重自行车带着两大笼鸡蛋穿行各乡各村,两笼鸡蛋重量竟达将近200斤,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如何骑着自行车走过我家后面那座不到1米宽的石桥。父亲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在我们村收羊奶,然后开着车给奶场送去,风雨无阻;忙完这项工作后,还要开着车收水果或者忙家里的农活,基本上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初中时期,因为家离学校不是很远,每天跟哥哥结伴去上学,母亲无论地里活有多忙,都会准时回家给我跟哥哥做一顿好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喜欢上母亲做的每一顿饭。直到上班以后,只要是母亲做的饭,我跟哥哥都会超出自己的想想,美美地吃完,也许就是从初中时候开始,我跟哥哥的胃就这样被母亲拴中了,母亲做的许多可口的饭菜,我跟哥哥独爱“猫耳朵”、“拉面”以及“烩饼”这三样,直到现在,每次休假回老家,只要母亲在家,就会让母亲做一顿“猫耳朵”,美美滴喋一顿,写到这儿,有点想家,有点想母亲了,有点想念她做的“猫耳朵”了。
高中时期,哥哥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而我辜负了母亲的期望,没有考上高中。那个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愧疚,但是史上没有后悔药,如果有的话,我想重新来过,不想看到母亲那双望子成龙而失望的眼神,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下定决心,高中三年我一定要客户学习,不能辜负母亲。我跟哥哥高中三年时间,每周回家一次,那个时候家里的条件虽然有点改善,但是毕竟需要供我跟哥哥两个人上学,经济上并不是很宽裕。每周回家,家里无论多忙,无论母亲回家有多晚,都会在我跟哥哥离家之前备好“烙馍”,够我跟哥哥在学校时候吃的。三年时间,一次都没有落下,写到这儿,作为儿子的我想对父母说声“您辛苦了”。我跟哥哥也算是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上了大学,找了一份好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想让父母亲好好地放松,不让她们太劳累了,刚开始的时候,父母亲还有点不太情愿,但是现在也慢慢地看开了,能到孩子的家庭小住会。
有些时候,自己独自躺在床上,父母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大勇气跟力气,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也曾没有体谅过,现在想想自己的我,得有多么的不应该啊。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玻璃脆。三十而立的我,好好珍惜身边为你付出的所有人,尤其是你的父母,现在给与她们不过是当时孩童时期她们给予你的冰山一角。
孩子升入初三,家长给孩子写封“家书”,这样的方式价值有多大
家书,家信,是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温柔而体面的好办法,循序渐进,审时度势,交往内心深处的疑难困惑,畅所欲言而不伤尊严,无话不谈而不失自信。
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孩子内心的烦恼挖出来,父母思维的不利倒出去,双方共勉相互增进,教学相长。拿捏分寸,掌握尺度,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做。
过犹不及,千万不可取!适时,适量,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尊重父母,礼尚往来。不要认为孩子不懂事,这是错误行为。他是他的想法,评价,认识。父母掌握子女命运,子女衡量父母成败。你是你的想法,评论,认可。只有平等公平公正无私奉献,感知,感化,影响孩子,他才可以进入状态,打开心门,接受,认同,理解。父母同时也在提高教子育人的能力水平,认识教育作用价值意义功能。学习老农种庄稼思维,耕耘先,收获后,有时间去等待,有肥水来施入,有阳光温暖,有风雨滋养,有陪伴护理,有热心良心,有尊严自信。父母合情合理,点燃孩子智慧之火焰,父母尽心尽力,耕耘天赋之土地。
教子育人文化才是父母真实的学问,既是家族百年大事,又是民族千年大业。
道德价值,责任担当,智慧学问,为人处事,能力本事,孝敬父母,上下前后左右六位一体缺一不可,这样会翅膀硬飞得高,脚腿硬走得远。教子良方,最终目的是让父母生活的有尊严!善道育人,最大理想是让子女生存的有价值!
书信,古人智慧,不可丢失放弃。有助练字功能,有助提升写作能力,有助放松降温效果,有助涵养培养功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毛笔书信更可取。
弘扬古今优秀家族文化精神。
传承中外科学教子人文理念。
良方教子乾坤大,善道育人日月长。
积德润子弟血脉,行善泽后代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