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案例摘要】
都说天上掉馅饼,想的美!但安徽王某就白捡了16年的“馅饼”,还扯出了一桩离奇的冒名顶替案。
早在十多年前,王某一直在努力准备自己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为此她苦心学习,没想到最终竟没能上岸,心灰意冷的她只好去了上海另求发展,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放弃自己的教师梦。
2016年,回到老家安徽县城上班的王某惊讶的发现自己的社保一直缴不上去,于是选择了报警。然而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情并没有像她想的这么简单。
出身于教师家庭的王某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梦想,她当时也很想不通自己这么刻苦为啥没被录取,但对于结果又毫无办法只能另谋出路。
当地有一名叫苗某的女子也想成为老师,但是当年的教师招聘计划只能录取一个人,所以苗某为了自己的私心便心安理得的将属于王某的教师名额顶替了。
这位苗某可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物,她的舅舅刘某曾在当地的教育局从事领导职位。就这样,经过这位刘某的操作,苗某就顶替了王某的名额成为了一所学校的老师。并且一直以王某的名义从事各种教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所以王某回到老家工作后社保一直缴不上,真相是因为苗某一直在以王某的名义缴纳着社保,也就是说当年自己被冒名顶替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当王某询问苗某当年顶替自己当老师这件事的时候。苗某表现得异常淡定,打死不承认这回事,态度还极其嚣张。还说王某污蔑自己,要告她,这倒打一耙的功夫着实让人佩服不已。
按理说这名叫苗某的女子顶替王某进入学校以后,她的身份没有被核查过吗?原来苗某在刘某的帮助下,花了3000元办了一个伪造的身份证明。
除了照片以外,里面的信息几乎都是王某本人的信息。而且苗某在学校留下的档案也是王某的,利用伪造的身份证和刘某的安排,苗某几乎躲过了所有的身份核验。
展开全文
由于这件事过去的时间很久,调取证据显得十分困难,至于案件的真相,还需要进一步的取证调查。但是,苗某非法盗用王某的个人信息是既定的事实,因此,苗某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和伍万元的罚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是王某再也回不到过去,不能成为一名老师是很遗憾,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自己的人生因为被暗箱操纵而被彻底改变了。
【以案释法】
本案中,苗某一开始就知道冒名顶替的行为会对王某造成不好的结果,但她仍旧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类似于苗某这样投机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那么,这种冒名顶替的行为在法律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首先,苗某伪造了王某的证件,这种行为确实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了伪造、变造或盗用证件罪。
其次,她以冒名顶替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得工作机会,影响到了苗某的权益。这种行为违反了职业道德,也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是王某的教师名额当初没有被苗某顶替,也许她现在会有另外一种人生。
在这个案件中,我们看到,苗某的做法确实违反了刑法的规定,构成了犯罪行为,最后也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坚决不能做苗某这样投机取巧的人,破坏社会的公共秩序和信任体系。
毕竟冒名顶替是一种非常不道德和违法的行为,利用别人的信息冒名顶替是一种更加卑劣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对被冒名顶替的人造成损失,也会给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
当我们哪天不幸遇到了王某这样的境况,如发现自己的学籍、工作等被冒名顶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遇到此情况时先不要着急,要积极向相关机构申诉,如学校、用人单位等。提供相关证据,并要求相关机构核实真伪,并采取相应措施。
有关部门会针对我们递交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如果确认我们的名额被冒名顶替,相关部门会采取措施来进行补救。
如果冒名顶替者涉嫌违法犯罪,相关部门会依法追究其责任,并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作为个体,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我们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如妥善保管劳动合同、工资单等证明文件,不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等,尽量避免利用别人的信息来冒名顶替。
只有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冒名顶替的危害不仅涉及到个人利益,也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冒名顶替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到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