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开宝八年》,发生在宋灭南唐期间,相关人物为宋太祖赵匡胤,徐铉,南唐后主李煜。原文如下:
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使宋,谋求和平,告太祖曰:“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一月,徐铉、周惟简再次入奏,徐铉道:“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与太祖辩,反复再三,声气愈厉。赵匡胤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公元960年,赵匡胤效法后周太宗郭威,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史称北宋。在建立宋朝后,他合纵连横,驰驱戎马,在攻灭荆南、湖南等地后,吴越上贡,北汉疲竭,南唐更是江北之地尽失,其后主李煜更是上表祈怜。
在974年时,宋之疆域已经占中国之七八,实力强劲,天下唾手可得。而作为藩属国的南唐和吴越,也就成为下一步的目标。
为了进表衷心,吴越和南唐更是竭力上贡,资费上万。民虽富裕,但也日近枯竭。
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召南唐后主李煜入汴京朝见。实则为自己南伐南唐寻找口实,而李煜担心自己会被其扣押,便派臣属徐铉到汴京求和。
徐铉指出:李煜如子事父,言辞恳切,卑微而不亢。与宋太祖反复辩论,而太祖赵匡胤更是辩论不过,拔剑而起,无需多言,李煜有什么罪过?一姓天下,卧榻之下,不容他人酣睡!
徐铉遂不敢再言。
展开全文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意为自己的床铺边,又怎么能让他人呼呼大睡?比喻自己的利益范围不容他人侵犯。
而作为故事的主角,李煜这位才子皇帝,花间作词算是一流,但要论治国,或许就不如他的杯中酒,胸中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了。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奉表出降。次年,更是被押至汴京,封为违命候,连自己的妻子小周后都被已经亡故的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凌辱,自己最后也落得个饮鸩而亡的结局。
至于宋太祖赵匡胤,在攻灭南唐后却溘然长逝,年仅50岁。在经过美化的宋史中,并无确切描述其是何种缘由而死,只是模棱两可的描述了其与胞弟赵光义酌酒对饮,是夜而亡,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皇子尚在,何来胞弟继位一说。而继位后赵光义更是拿“金匮之盟(杜太后所言,太祖以后周少子继位,让太祖立下誓言兄终弟及)”来显示自己的合法性。历史会有机缘巧合,但无数的机缘巧合则就显得不那么合理了。
权力的斗争,始终如跗骨之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
李煜之死,是因为淫而无治国之能,乱而无理国之才。也更是缺乏这种“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的权利意识,只知一味的苟安屈从,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正是由也。
而赵匡胤之死,又何尝不是?即使是自己的胞弟,在权力的卧榻之上,也是他人!
而至于另一个当事人徐铉,也在李煜归宋后归附,官至官至散骑常侍,有《说文解字》等传世,而也正是他告李煜之境况于宋太宗,以至于李煜被宋太宗鸩杀。后又因为他人诬告,而被贬谪,风寒而卒。
此番种种,无一不说明一个问题,权力的诱惑与社会的演进如影随形,概莫能外。而谁能坚持“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谁便更能立足。
(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必删)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