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你小时候住过防震棚吗
住过,正读初二76年记得是热天,也是三位伟人相继去世的那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松潘平武也震了,人心惶惶,到处都搭防震棚,二哥关系广整了一顶车皮帆布防雨棚,展开面积很大,单元9户人家,除了两家先已搭好,还有一家住一楼胆大的没住进去,其余全部挤住一起,记得那年雨水特多,搭的棚子又在泥地上,潮湿的厉害,床下各家都洒炉渣除湿,夜里遇上下大雨打的棚顶咚咚作响,让无法入睡,那惨状让人难以忘记,家属院三面都是农田,其中一块种的是毛豆已经成熟,时不时摘回来放点盐煮着吃,几个胆大调皮点小伙伴合伙夜里翻墙进入大学内,去偷钓院内水塘的鱼,收获颇丰,感觉挺好玩的,
地震中应该怎么自我保护
地震自救方法:借助“生命三角”躲震难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家庭避震
冷静判断。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记住,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
就近躲避。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发生地震时,如没有条件迅速撤离到室外,则不要急着往外跑,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
选择合适避震空间。高层居民遇地震时,应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还可以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不要躲避在阳台、窗边等不安全位置。如住平房,迅速跑到门外。
做好自我保护。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更不能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地震的时候,关火的两次机会: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如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会滑落下来,是很危险的。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室外避震
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砖瓦及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公共场所避震
可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一起拥向楼梯、出口,要避免拥挤,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在商场、书店等处: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内墙角,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处于楼上位置的,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学校避震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中,第一条就明确地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但是,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课桌等压毁,孩子如果躲在桌子下,后果不堪设想。在教室里,应迅速躲到教室的四个角落,或迅速就地蹲下,用书包、书本等保护头部。在操场或教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后不要回到教室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可躲在窗户下!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写字楼内避震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寻找安全空间躲避。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遇见地震如何逃生
地震是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震级较高的。与飓风,海啸,台风齐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生物都会带来严重的威胁,并且以现在的科学技术还难以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发生的等级。所以多了解一些地震来时逃生很有必要。我国地域辽阔,存在很多地震带,比如经常发生地震的四川云南青海地区,更需要多总结经验,多搞一些教育和演习。
一,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快速判断自己的位置和震动情况,根据专家的经验,“地震发生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原则。”
二,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平房或楼房一层,应立即迅速跑出室外,如果二楼以上,且建筑质量较好,要选择室内避震,因为地震时震动时间短,强度大,人往往无法站立奔跑,容易发生二次伤害。这时应立即躲避在室内的卫生间,储物室,浴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的地方,这些地方在房屋坍塌时容易形成三角空间。这时尽量趴下,卷曲身体,降低重心,用衣服或枕头护住头颈,等待时机逃离或等待救援。
三,如果地震发生时在户外,则应迅速逃离楼房(特别是有大玻璃幕墙的),立交桥,过街天桥,烟囱,广告牌等的高达建筑物。远离水坝,山崖,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处,特别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以防触电,更不要在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附近停留,迅速到空旷平坦的地方。
四,地震发生时切记不要在慌乱中跑向阳台,翻窗或跳楼,因为地震来袭,门窗会迅速扭曲变形,这些地方是最可能先坍塌的地方,高层住户千万不要选择电梯逃生。
五,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立即减速,逐步刹车,乘客应抓住拉手,更要防着上面行李落下。
六,为四川长宁人民祈福,向勇敢的武警战士和救援队员致敬。
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避险
地震避险是个经常要讨论的话题,因为这样可以让大家保持一定的灾害意识。
地震时,每个人所处环境不一样,个人的经验、意识和体力等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如何逃生避险没有统一的做法,但有基本的原则。
第一就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地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比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看是平房还是楼房,还是要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等等。
第二就是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险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本已跑出危房,又转身回去取财物,可能导致危险发生。
第三就是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公共场合人多,容易发生踩踏,这时一定要听从指挥,快速有序撤离,不要擅自行动。
最后想说的是,地震时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积极躲避次生灾害,而建筑物倒塌是最常见的次生灾害。
对于地震,你有什么防备吗怎么去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
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破坏性地震是指发生地震级别较大,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或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地震.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地震时切忌惊慌】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因此,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特别在高楼和人员密集场所,就地躲避最现实。我国有过地震并没造成任何破坏,但惊慌失措的人们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的教训。
○不要跳楼
○要相互关爱
○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学生要听从指挥
【房子防震指标】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注:
1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教你如何自救与互救】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救了自己的同时才可以去帮助他人,这里就教教大家具体的如何自救与互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自救原则包括: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日本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岛国,是怎样预防地震的
日本为了尽量减少地震频发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可谓是不遗余力。2018年3月下旬以来,日本气象厅开始采用一种新的紧急地震快报机制,以期在地震发生后,在更大范围内提醒人们保持警惕,并尽可能施以必要的减灾措施,包括:关上燃气阀门、电源、紧急制动正在高速行驶的新干线列车、来不及逃到室外也能先躲在桌子下面等等行为。
科学已知的是,地震发生时,地震仪会先检测到传播速度快但破坏力小的“P波”(Primary,第一波),并即刻得知震源位置和强度。随后,破坏力大的“S波”(Secondary,第二波)到来。在这两道波之间,如果离震源有20公里以上距离的话,则间隔至少有大约10秒钟。当测到地震强度在5弱级别(房屋可能会开裂、书架可能会倒塌,和我国说的烈度7度相当)以上时,日本气象厅将发布预警。
迄今为止,这种预警原则上只发布一次。2011年3.11大地震时,日本气象厅就没能呼吁远离震源的关东等地保持警惕。为了汲取教训,新的紧急地震快报机制已经开始使用。它的具体做法是,把“P波”之后的“S波”大幅晃动的实际观测数据,向最远距离观测点30公里以内的地区发布后续预警。今后,在发生大地震等情况时,日本气象厅将发布后续预警,进而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醒民众保持警惕。
由于全球的大地震有约两成发生在日本,近期更有特大地震将在北海道发生的预测,因此,日本已经在地震预警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可以说是最前列。但看得出,日本人并未止步,还在不断探寻更能早一点点让众人得知地震在某地发生的消息,也包括让更多的设备,如电梯、列车等自动接收到这种预警并自动采取措施的做法。另外就是通过电视和手机,让更多的民众知晓。这是一个庞大的全民全国工程,其他国家都还没有类似较完备的作法(主要是没有这个需求)。也怪不得那么多外国游客赴日旅行,并不怎么担心自己会赶上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