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校园。图片来自网络
在台湾,招生正成为各大高校的“心病”。台教育主管部门此前公布,2022学年有19所大专院校新生注册率未达60%,较上一学年的7所大幅增加,创下招生缺额的历史新高。
岛内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受少子化浪潮持续冲击影响,加之资金短缺、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岛内高校或将面临“生存危机”。
招生缺额成常态
新生注册率即实际招生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的比值,是判断大学招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台湾私校工会曾表示,学生数在3000人以下、注册率低于六成的学校就有倒闭退场风险。过去几年间,岛内已有6所大专院校吹响“熄灯号”,黯然退场。
2022学年度的数据显示,岛内共有19所大专院校注册率不及六成,其中7所高校注册率不到五成,2所院校甚至低于三成。公立院校台东专科学校、老牌私立院校中国文化大学等岛内名校也未能幸免,足见招生之难。
硕博士班的招生情况更不乐观。据统计,2022学年度台湾高校的硕博士班共54个系所无人就读,台湾师范大学、阳明交通大学等31所公立大学都有硕博士班招生“挂零”,就连“天花板”台湾大学也有5个博士班没有招到新生。
受少子化持续加剧的影响,招生困难已成为岛内高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根据台内部事务主管部门统计,2022年,台湾地区人口总数连续3年负增长;全年新生儿更是不到14万人,较2021年减少9.6%,创历史新低。依出生率推估,岛内高校的招生缺额将会越来越大。
台湾私校工会理事长尤荣辉认为,在少子化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当前高校面临的招生问题还只是“雪崩”的开始。台教育主管部门此前发布报告称,台湾高校学生数正持续减少,预计2025学年大一新生数将首度跌破20万人,2028学年大一新生将降至17.7万人。未来5年,至少还有40所院校将面临退场风险。
资金不足难过活
展开全文
挨了少子化的“一记重拳”之后,台湾高校还要应对资金不足的挑战。在岛内高校的经费来源中,公家补助占了很大一部分,然而一向挥金如土的民进党当局,在教育投入上却十分吝啬。
据台媒统计,台湾公共部门每年投入高等教育的经费仅占台湾GDP的0.39%左右,同大陆相比可谓少得可怜。对比两岸顶尖高校,台湾大学2020年度预算仅为197亿元(新台币,下同),而同期大陆的清华大学预算折合约为917亿元,相差数倍之多。对于一般高校而言,每名学生每学年得到的教育经费仅有10至15万元,甚至比一些岛内私立幼儿园的投入还要低,这让不少高校管理者感到心寒。
“高等教育的资金不仅少,分配也不合理。”有台湾高校校长表示,教育主管部门的拨款分配就像“大锅饭”,拔尖学校给的不够多,快倒闭的学校也要给足。资金原本就少,还要简单平分,直接造成了办学平庸化。“有些高校缺钱缺到只能勉强苦撑,又何谈在学术科研上有所建树?”
为了弥补经费不足,岛内高校的管理者只能到处“化缘”募款办学。一些民进党籍政客借机发挥,做起了花钱买学位的勾当。在去年岛内的一场选举中,绿营政客林智坚、郑文灿等被爆学位论文造假,名校台湾大学涉事其中。学术不端、利益交换等丑闻接连曝光,严重损害了岛内高校的名誉和权威。
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日前公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显示,中国台湾地区223个参评大学学科中,有135个学科的全球排名下滑,其中“学术声望”和“雇主声望”两项指标退步明显。多次卷入“论文门”的台湾大学41个参评学科中,高达30个学科的全球排名下滑。
高校自毁声誉、降质办学,直接的恶果就是生源外流。眼下越来越多台湾学生开始倾向于到岛外求学,尤其是近年来大陆经济文化实力快速发展,岛内优质生源“用脚投票”,到大陆求学追梦。据统计,目前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人数已经过万。有岛内教育界人士感叹,如今招生越来越难,优秀生源还不断流失,台湾高校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过。
挣扎自救求生存
面对重重挑战,名气不高、水平一般的私立高校首当其冲。为了引导经营不善的私立高校有序退场,台教育部主管部门早在2017年就提出要研究制定“私校退场条例”,却拖沓近5年才得以落地实施。期间,多所私立高校挣扎自救以求生存,但最终还是停招停办,难逃草草退场的结局。
“学生转到的新学校不久后也传言要停招停办,丢掉工作的老师只能到处‘流浪代课’,甚至有人转行去工地当建筑工,这些都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们看不到的。”提起学校停办后的心酸经历,前南荣科技大学教师许金彦这样说道。
私校退场进展不顺,不少高校又将希望寄托在开拓岛外生源上。过去几年间,民进党当局揣着私心推动所谓“新南向政策”,怂恿岛内高校开拓东南亚生源,但收效平平,甚至还爆出岛外学生被骗“假留学、打黑工”的事件。加之台湾高校双语师资和教学资源本就不充足,鲜有非中文母语的学生首选到岛内求学。
事实上,大陆学生曾是台湾大专院校招生的稳定资源。2011年至2015年期间,陆生赴台人数每年以三至四成的幅度增长,巅峰时期曾有超过4万名陆生在台湾求学。然而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却对在台求学的陆生百般刁难、重重阻挠,以致陆生人数不断减少接近“清零”,岛内高教界对此十分不满。
“如陆生能来,至少可以满足一半的招生缺额。”台湾实践大学前校长陈振贵认为,两岸文化一脉相承,陆生是最可能来岛内求学的潜在生源。教育主管部门应递出橄榄枝,吸引陆生来台,推动两岸教育实质交流。“陆生是两岸的和平天使,来得越多,对两岸和平发展越有帮助。”陈振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