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金莲 小钢炮 名义 好几 为何

《人民的名义》为何比《我不是潘金莲》高好几个小钢炮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02:08:02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马庆云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聊过,认为它是当代的《伤痕》,因为题材的缺失性而非内容的经典性,而成为当代电视剧的重要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已经破2,这是一个最热门喜剧综艺节目都无法轻松赶超的成绩。而伴随着这部电视剧的大火,我估计,心里边特别憋气甚至不解的,应该是我们的小钢炮冯小刚导演。

去年,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也是类似的题材,小刚导演本来信心满满,至少有两方面的野心。第一方面,是口碑上的爆棚。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再无如此全面的有“深度”的题材电影出现,小刚导演有理由为自己的口碑高涨做看好的姿势。第二方面,因为题材的缺失性,小刚导演也有理由期待这部《我不是潘金莲》成为票房现象级的影片,对标电影《老炮儿》,这部“金莲”也至少应该10亿起的。

那么,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我不是潘金莲》到底比《人民的名义》差在哪里呢?我想,这个问题,也不光是冯小刚导演一个人在思考。看明白这个问题,对洞悉当下的中国文艺走向,很有指导意义。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内向型的影片,包括其同名小说,也是颇具中国传统型内向叙事的。什么叫内向型叙事?就是打掉了牙齿往肚子里边咽,自己憋屈自己。像《金瓶梅》啊、《红楼梦》啊这些传统小说,都是自己憋屈自己的。尤其《红楼梦》,难受的是贾宝玉,而且只能自己难受,不敢造次半点。刘震云岳父的《我不是潘金莲》在本质上,就是这种自己憋屈自己的小说。

展开全文

您别给我讲主人公多不容易,生活多悲惨,我想看他是如何战斗起来的。所以,《老炮儿》就口碑非常好。尤其年轻人,看《老炮儿》特别带劲是因为,他们能在这部电影里边看到一点黑帮片的意思,虽然冯小刚饰演的角色是老北京老流氓了,但面对现实不公正,他还是可以扛起刀来吆喝一声,颐和园野湖后边茬架的。茬架,就是外向型了!年轻一代,开始放弃一种隐忍的民族性格,转而在艺术作品中寻求某种精神特质上的突破。

从内向型作品到外向型作品风格的转变,也是中国逐渐进步的表现。一个民族,积贫积弱,容易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内向的性格来。清末以来,中国老百姓被欺侮了二百年,性格上早已软弱化。我们听京剧,其实便是内向型的阴阳怪气与哭哭啼啼。年轻人不喜欢,是必然。因为民族性格随着中国开始在世界上能够说话了,而逐渐改变了。年轻人开始要求他们的艺术作品要外向,要敢于突破,而不是自己憋屈自己。《我不是潘金莲》,吃的就是这个亏。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便不一样。它是对腐败问题给予有力打击的。民众需要一种“有力打击”,需要这种有奈而非“无奈”!跟《老炮儿》有类似的地方,面对腐败,《老炮儿》是不仅写信举报而且拿起大刀来上野湖茬架。《人民的名义》也是这种外向型的作品,不是说大家受害多么憋屈,而是用查处腐败的方式,给观众以精神愉悦。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腐败行径的有力打击,而非“李秀莲”式的憋屈自己。

因此,我更希望,在冯小刚导演以后的作品中,看到积极面对不公正愤怒一吼决绝迎战型的作品。我想,很多影迷也希望看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