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 洛阳 论坛 亚洲 古都

两场论坛,链接古都与青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在洛阳举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5-01 00:37:02 浏览9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两场论坛,链接古都与青年!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在洛阳举行

4月26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在洛阳举行。现场,来自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的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围绕青年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使命、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作主旨报告,带来古老文明与青春力量的精彩互动。

汇聚青年力量,推动更大范围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秘书长、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贡维列

“柬埔寨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华文明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渗透到其社会日常生活中。”贡维列的主旨报告围绕“青年的使命”展开。

他认为,青年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担当重要使命,要通过各种形式,如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这样的开放性活动,帮助青年了解文化遗产,从而引导更多年轻人为保护文化遗产采取积极行动。

“吴哥窟背后有一群中国专家。”他在介绍吴哥窟的遗产保护工作时提到,1993年,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该行动是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是该行动最早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中国工作队于1998年开始工作,先后修复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2019年起开展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修复项目。

他向此次论坛主办方表示感谢,期待论坛进一步加强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汇聚青年力量,推动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洛阳是日新之城,在文化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萧正洪

萧正洪结合洛阳在中华文化中的形象和作用,详细阐释了古都洛阳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等精神气质。

“洛阳因其‘居天下之中’的地理空间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得以成为中华文明演进的根本之地。”他介绍,洛阳作为西周早期的主要都城之一,其规划和建设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此外,洛阳在典籍与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在中国历史文化演进中发挥着重大而无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全文

他认为,洛阳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地位,是文明与文化的重要渊源之地;洛阳是兼和之城,历史上多种文化在此汇聚并繁荣;洛阳是具有格致精神的古都,寻求内心的“诚”与“正”,是洛阳学术文化的重要特色;洛阳是日新之城,在文化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绵绵不绝的文化脉络。

“在诸古都中,洛阳与众不同,是为数不多具有宝贵文化遗产的城市之一,其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加以弘扬。”萧正洪说。

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贡献青年力量

——中国青年大使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中心负责人王晶

作为一名青年大使代表,王晶在主旨报告中结合自身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经历,号召更多青年积极投身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为亚洲文化的延续与繁荣贡献青年力量。

“文化遗产的修复可以进一步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同时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王晶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对当地乃至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环境因素影响,亚洲地区存在大量濒危的或者高风险的文化遗产,急需专业人员的介入与修复。

“青年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力量,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相关领域工作,贡献自身力量。”王晶建议,青年群体在充分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带领更多人了解相关工作,提升大众认知。同时,青年要扛牢自身责任,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贡献智慧与力量。

青年要传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接力棒

——马来西亚国家遗产局保护部负责人穆罕默德·曼苏尔·本·艾哈迈德·库索西

“在马来西亚,青年一代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不仅是对本国的责任,也是对世界的责任。”穆罕默德·曼苏尔·本·艾哈迈德·库索西结合马来西亚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诸多举措,就青年群体如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宝贵意见。

他认为,青年在文创产业、新技术应用及诠释文化遗产和考古发现的意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鼓励青年积极参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跳出与社会脱节的局面,形成与时俱进的良好格局。同时,青年群体要肩负起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与责任,将接力棒顺利交给下一代青年,让文明得以延续。

此外,青年要积极应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风险与挑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青年力量。

青年要成为文化遗产的探索者

——新加坡管理大学黄金辉传媒与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黄耀辉

黄耀辉以《青年与非物质遗产的未来》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青年常常被现代生活的喧嚣所吸引,他们过于期待下一场文化变革,却常常忽略身边的非物质遗产。

“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文化和社会遗产‘活生生’的宝库中。”黄耀辉举例说,比如大家日常的饮食习惯,其实就是传承至今的饮食文化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印记,甚至可以说,每一个家庭或民族的特色美食,都是他们共同的宝贵遗产。从这一角度出发,他认为,更多地了解身边类似的非物质遗产,将帮助青年塑造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

他建议,各种社会机构、文化机构应多为青年提供机会,让他们发现并沉浸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推动他们走进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更广泛地参与跨文化交流。正如本次论坛主题中提到的“青年的使命”,青年要胸怀宽广,成为一个对文化遗产充满热情的探索者。(通讯员 智慧 李雅君/文 张光辉 李卫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