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川 标本 最早 年代 古隶

青川木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30 20:31:02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青川木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青川木牍被视为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

1980年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郝家坪第50号战国墓的青川木牍,书于秦武王二年至四年(公元前309年-公元前307年)。木牍为楠木,长46厘米,宽2.5厘米,厚0.4厘米。牍文正文三行,121字,背面文字与正面颇有联系,但残损过甚,仅上端部分可识,直书四行33字。木牍正面记载了秦武王二年,王命丞相戊更修《田律》等事,背面为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据《史记·秦本记》载,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29年)灭蜀,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甘茂即牍文所书之“戊”,茂、戊古通。背面为“四年”补记事项。以风格求之,二者非一时之作,字为早期隶书。此牍现藏青川县文化馆。

需要注意的是,青川木牍的古隶书体,与秦国统一中国前的石鼓文以及统一中国后的李斯小篆都毫无相似之处。这说明,周秦以来的篆书、金文及石刻文字是当时文字的精华,但那是贵族化了的工艺美术字,真正普遍流行的书写文字是竹简书。由于竹简的材质影响书体的变化,使字体逐渐演变为扁方形,这是汉代隶书结构形成的渊源所在。因此,青川木牍被视为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是具有代表性的先秦简。青川木牍应系目前我们所见最早的秦系署书范本,同样为秦官方使用古隶书写律令、公文的最早一例。

青川木牍的隶书字形不拘一格,起笔、中笔、收笔富于变化,点面有明显起伏,出现了波挑的笔意。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木牍简率的用笔意识和参差不齐的天然美感,与金文所具有的严整、均衡对称、凝重等美感已大相径庭,展示了与金文审美系统完全不同的书法语言和审美模式。篆法隶势,是一种介于篆隶之间的新体,通常称为古隶。笔力沉静,结体严谨,章法已破篆书之板滞,显示出清丽劲秀的书风与气格,为后面分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青川木犊不是我国最早的墨迹,比它的产生早的还有侯马盟书等,不过它却是由篆向隶演变的过渡性字体的力作,比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整整早了88年,既是作为后来隶书发展定型的源头和依据,也同时对篆书创作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