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心 生子 刺痛 女神 对象

从公知女神变群嘲对象,赴美生子的柴静,刺痛了谁的“玻璃心”?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30 17:12:04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谓爱国就是在内心的深处,永远对自己的故土有一份热爱,即使在异国他乡也不会减淡对自己母国的感情,相反的,随着距离的增加,这份对故土的思念会愈加深重。国家的兴亡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国外留学或者移居国外,不少人认为这些人都是不爱国的,甚至可以说是背叛了祖国。但是离开国家就一定是背叛吗?

清末时期清政府外派了大量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前往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为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

他们难道也不爱国吗?恰恰相反,他们正是因为爱国才会跋山涉水前往外国求学。所以去外国并不代表就是不爱国,一个人爱不爱国还是要从他多个行为来判断,而不是用是否出国,是否移居国外来判断。

在中国,曾经有一位有名的女记者,本来是出了名的爱国记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公知女神”,但是后来因为移居国外而备受争议,甚至大批网友直接指责她不爱国。

昔日的“公知女神”柴静

展开全文

这名女记者就是柴静,柴静出生在山西临汾,2001年进入央视担任《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柴静曾经在非典时期勇敢地前往一线,在非典肆虐的时候凭着一腔新闻人的热血,从一线为我们发来报道。

关于非典的报道让柴静迎来了事业的春天,柴静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同年柴静被评为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后来柴静先后担纲《柴静两会观察》、《24小时》这两档央视的热门节目,成为了央视比较受关注的主持人之一。之后柴静也一直在提升自己,思考自己能够为社会带来什么。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柴静以她自己对新闻的理解,开始了她的事业快速上升期。

2012年《穹顶之下》在中国爆火,上线两天播放量就达到了2亿次,这也让柴静的名字被全国人们熟知。这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是柴静自费拍摄,重点关注了国内的雾霾问题。

也正是这部纪录片,推动了国内的雾霾治理。柴静也凭借干净利落的外型和优秀的专业素养被网友们称为“公知女神”。

柴静为《穹顶之下》花了许多的心思,自己投资百万,在纪录片中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让纪录片更加直观地表现出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因此引出了雾霾污染的源头——工业化。可以说因为柴静,社会大众开始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才开始着手解决雾霾问题。

从2012年开始,PM2.5成为一个热词,人们对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变得异常敏感。街道上出现了洒水车,绿化也有所增多;车辆限行,减少尾气排放;对烟花爆竹的燃放进行严格的管控……一项项关于治理雾霾的决策实施落地,中国的环境也真的有所改善。

但是柴静却很快却又被卷入舆论中心,不少人对她制作的这部纪录片产生了质疑。有人质疑她数据的真实性,有人质疑她讲稿的煽动性,有人质疑她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不是为了环境保护而是为了利益。

网络群嘲,柴静怀孕后选择移居国外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众多质疑,柴静并没有过多的解释,甚至很少出现在荧幕上了,似乎《穹顶之下》就是柴静的绝唱。

《穹顶之下》之前柴静是优秀的主持人,是公知女神,但是《穹顶之下》之后,柴静却成为了群嘲的对象。越来越多所谓的黑料被曝光出来,柴静的风评也越来越差。柴静的事业究竟为何突然走下坡路,舆论的方向为何又从一片赞扬变成了讽刺谩骂呢?

关于柴静突然销声匿迹,有些人认为是柴静如此大张旗鼓地揭露工业化雾霾问题触及到了大人物的利益,毕竟中石油中石化被柴静在纪录片中点名,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可都是国企。

另一方面柴静突然爆红,难免被同行嫉妒,镜头就只有一个,柴静红了自然别人就失去了爆红的机会。

柴静被抹黑,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是幕后推手,但让柴静彻底失去民心的其实是这件事。

柴静在怀孕之后决定移居美国,这意味着她选择让她的孩子加入美国国籍。柴静之前的爱国志士形象完全破灭了,不少网友都觉得柴静辜负了自己的信任,本以为她十分爱国,结果居然移居国外。

其实移居国外真的就是不爱国吗?《穹顶之下》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柴静当初也是怀着希望中国变得更好的心去做调查分析的,她移居美国与她之前的爱国行为并不矛盾。

柴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移居美国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呢,柴静和她的丈夫有能力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为什么不呢?客观来讲,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早已经度过了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期,生活环境确实比中国好一些。

在教育方面,世界名校排名中美国高校更是排在前几名。从做父母的角度来看,柴静想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其实也没有什么错。

成也舆论败也舆论

“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柴静的自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有温度的柴静,《看见》中我们看到一个执着于真实新闻的记者,我们在书中看到她在采访非典病人时候的勇敢,我们看到她她对华南虎的惋惜,看到她对挖煤事件的愤怒。充满感情的文字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柴静,更加了解了她作为一个记者的执着和操守。

《穹顶之下》让她成为全国人们心中的保护环境的勇士,敢于言他人之不敢言的现代言官,又让她被网友们唾弃,成为群嘲对象,甚至被戴上了不爱国的帽子。可以说柴静的事业被舆论左右,成也舆论败也舆论。

舆论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当大众认可柴静的时候,可以把她推上神坛,奉为所谓的“公知女神”,但舆论又是十分容易操纵的。只需要有心人稍微推波助澜一下,舆论的方向就会立刻改变,柴静也瞬间被拉下神坛,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网络上的人看似都有自己的思想,但其实这个思想真的是自己的吗?网友们做的决定真的是自己做的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网络给我们千百次暗示之后的结果。所有的文字图片看似随机,其实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精准投放。

对于网络上的言论,我们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自己出发,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是突然的喜欢,又突然的讨伐。

小结:

柴静其实一直是一个有理想的记者,事业的起点就很高,从央视的小记者开始,一步步有了自己主持的节目,逐渐成为央视有名的主持人。因为《穹顶之下》达到事业顶峰又突然滑落谷底,一位优秀的新闻人因为舆论而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新闻界。

其实柴静是爱国的,虽然她为了孩子移居美国,但是在她移居美国之前,每一次采访调查,每一次对新闻的报道都是因为她对国家的关注,如果不是热爱一个国家希望她更好,柴静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揭露雾霾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