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群 花旦 移居 当家 如今

从当家花旦到全网群嘲,移居国外的柴静,如今怎么样了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30 17:12:02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不仅方便讨论和分享,还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协作感。感谢您的支持

艺术的

约翰的实验室

编辑

约翰的实验室

“-[·前言·]-”

说到央视主持人,恐怕应该是

柴静

口碑两极分化最为强烈。

展开全文

在非典肆虐、面临生死考验之际,她挺身而出,走进病房面对患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国民女神”

名声。

十年过去了,“拜洋”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标签。

十年间,柴静的名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今天,网络上关于她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有些人称赞她有知识,为真理挺身而出;也有人斥责她“以爱国之名仇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柴静出现如此巨大的口碑逆差呢?

“——【·媒体之路·】——”

柴静1976年出生于山西临汾一个科学世家。

父亲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母亲是教书育人的老师。

在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柴静成长为一个外表温文尔雅,口齿伶俐的女孩。

15岁那年,柴静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千里之外的长沙铁道学院求学。

在求学期间,她熟悉了播音主持行业。

柴静拥有财务会计学位,与节目主持人关系很好,但她对节目的声音很着迷,渴望站在麦克风前发言。

因此,她继续参加学校广播。每当电台播放她的稿件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毕业那年,长沙地区一档新的广播节目即将开播。柴静听到这个消息,毅然决然地给电视台写了一封自荐信。

好在这一次柴静自荐,柴静得到了电视台的回复。

在校三年,柴静潜心钻研播音员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样的准备让她通过了电视台的采访,最终成为了节目《夜色温柔》的电台主持人。

也许柴静是天生的播音天才,也许她的声音无法让人产生亲切感,观众也无法帮助她敞开心扉。

短时间内,她聚集了一批忠实的听众。随后的岁月里,她温柔知性的声音,在长沙寂静的夜里抚慰着无数人的心。

随着她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三年后,她从一个年轻的领导一跃成为部门的副主任。

1998年,柴静出人意料地决定离开不断进步的事业,决定到北京广播学院继续深造,提升自己。

在全身心投入学习之后,柴静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努力进修的同时,她抽出时间在《三联生活周刊》做兼职记者,默默积累经验。

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同年,湖南卫视向柴静抛出橄榄枝,邀请她担任《新青年》的主持人。凭借丰富的主持经验,柴静游刃有余地深入节目。

很快,《新青年》在她的主持下焕发青春,成为观众万众期待的热门节目。柴静也在节目中成长。

随着在电视圈的名声越来越响,新的机会又来了。

2000年,世纪之交,柴静接到央视主持人陈妈的电话,邀请她北上加入央视新闻评论部。

央视的邀请是无数电视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柴静也不例外。

只是,当她收拾好行李一路北上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怎样的困境。

加入中央电视台后,柴静与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共同主持了《东方时空》。

但她的出道并不顺利。

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准备做一个剖腹产的节目。柴静接到车站通知后立即行动,一口气包揽了所有工作,不眠不休地跑来跑去了解情况、查资料、写稿子。

她希望一举在舞台上站稳脚跟,结果却出乎意料。她提交的稿件连初审都没有通过。

负责审稿的编辑普遍对这份稿件评价不高,认为柴静写的很肤浅,不够深刻。可即便知道症结在哪里,柴静还是找不到重点。

写写写不行,最后白岩松给她写了一篇新闻评论,也算是及格了。

柴静从小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上小学时,她近视了。为了看起来像她的同学,她记住了整个视力表。

首秀的失利,让柴静不屈不挠的气势再次展露无遗。在台上,她每天努力学习,一遍又一遍地寻找选题。每天中午之前向领导汇报选题,下午马不停蹄联系嘉宾,熬夜记录,工作到凌晨几乎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她熬夜上班到第二天,迷迷糊糊回到家,电梯又要维修了,她只能摇摇晃晃地爬到18楼。然而,刚回到家,凳子还没有暖和,同事就打来电话说昨晚录的片子有问题。

没有丝毫犹豫,柴静挂了电话,拿起衣服就冲出家门,爬下18楼回到了舞台。

正是凭借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柴静挺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制作出了一档比上一期更优质的节目,逐渐在央视站稳了脚跟。

“——【·国民女神·】——”

柴静似乎总是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2003年,她再次勇退,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电视解说节目,成为《新闻调查》的记者。

那一年,整个中国都笼罩在非典的阴影之下。当柴静向《新闻调查》纵队报到时。分管领导张杰正在召开非典报告会。

没有要求,没有催促,柴静主动承担了这个生死攸关的任务。

不是她不怕死,而是她心中有着一个迫切的念头。她想了解、了解和报告什么是SARS。

或许这就是她后来所说的:面试即是到来。

接受任务后,不顾生死的柴静与调查人员一起来到了关门大吉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悄无声息的穿过长长的走廊,病房的门打开了,一个脸色通红,呼吸急促的老者出现在他的面前,旁边病床上的一个青年用无力的目光看着柴静,眼中带着恐惧和害怕。有一种对生活的渴望。

整个非典时期,柴静七次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抗击非典前线。她是第一个敢于与非典患者面对面交流的记者。她用个人的感受向公众传达了最真实的一线报道。

那时候,每次面对病人,都像是在和死神交流。

最后,所有的冒险都汇集在一个节目中——《北京“非典”狙击战》。

节目播出后,无数人落泪。

公众第一次知道摇晃镜头中穿着防护服的瘦小女孩名叫柴静;第一次,他们知道,喧闹的救护车,掩盖不了一种叫坚定的声音。

未来十年,这个温柔又坚定的声音,总会出现在无数的新闻场景中。

矿难现场、汶川灾区废墟、被拆毁的工地……

在镜头前,柴静讲述了一系列或悲伤、或愤怒、或凄美的故事,向观众揭开鲜为人知的真相。

那些年,柴静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成为了央视的掌门人,成为了大众口中最著名的女演员。

国民女神

«——[·从祭坛上坠落·]——»

2013年,柴静的职业生涯达到了巅峰。

那一年,她凭借十年前的牺牲获得了“2003中国年度记者”称号。

但此后,柴静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14年,大家才从同事口中得知,柴静悄然离开了奋斗了13年的央视。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出,柴静2013年赴美生下女儿。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根据美国法律,在美国境内出生的孩子主权自动拥有美国国籍。

难不成柴静去美国生孩子,就是想让孩子有美国国籍?

要知道柴静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爱国的形象,但是她的孩子却是美国公民,这让很多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被骗感。

一时间,网上骂声一片。

柴静在大众心目中的女神形象第一次被打破。

2015年2月,消失两年的柴静带着自费拍摄的纪录片强势复出《穹顶之下》。

《穹顶之下》原是一部美剧的名字,内容是天空中突然出现一个半球形的罩子,将小镇完全隔绝。

柴静拍摄了一部记录雾霾污染的纪录片。当时雾霾问题频发,一些大城市一年甚至有200多天的雾霾污染。

纪录片中,柴静实地走访了多处污染点,试图找出雾霾的真正来源,以及治理雾霾的方法。

柴静为这部纪录片倾注了很多精力,影片整体制作精良,各种数据也很多。更重要的是,谈到了公众最关心的雾霾问题。一经推出,便风靡全国。

尤其是开头,柴静一句“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集体同情。无数人称赞她忧国忧民,敢说真话。

不过,随着舆论的发酵,不少人提出了一些质疑。

原来,有网友发现,纪录片中的中国空气污染数据几乎全部来自美国,部分数据疑似造假。

其次,在纪录片的最后,柴静的纪录片得到了美国一个基金会的赞助。

要知道,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曾经在碳排放方面位居世界第一。

京都议定书

最后成了一纸空文。

一个一心要毁灭地球的国家突然变身为环保卫士,让不少网友质疑美国基金会的目的。

随着舆论的发酵,这种质疑延伸到了柴静本人身上。

在纪录片中,柴静提到她拍纪录片的初衷是因为女儿在出生前就因为Haze得了肿瘤,所以她声称Haze有私人恩怨。

她不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孩子像她女儿一样,所以她拍了一部纪录片,呼吁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不过,自2011年雾霾问题在社会发酵后,政府开始着手应对,各项管控措施相继出台。到2014年,雾霾问题得到缓解。

网友们觉得,柴静在雾霾严重的时候没有建言献策,却在国家开始治理、举家移居美国后突然提出雾霾问题。他的目的并不纯粹。甚至有人质疑柴静打着爱国主义的幌子帮助美国打压中国。

这直接触动了民众敏感的心理。

这时,一段柴静2010年采访丁中立院士的视频被网友扒了出来。

当时,柴静和丁仲礼院士正在讨论减排问题。

当时国际上有节能减排的规定。

“公平公正”

两种选择。

“公平”就是设定一个统一的减排目标,与世界各国共同执行。“公平”就是发达国家为了发展,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发达国家首先应该减排。落后国家还需要发展,减排将逐步进行。

最初,世界各国一致同意寻求“公平”,但随着欧洲国家的衰落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发达国家逐渐不再坚持“公平”的选择。

在美国和西方的推动下,IPPC后来提出要遏制一些国家的碳排放,放宽发达国家的排放限制。

中国

丁仲礼院士坚决支持“正义”观点。他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加强碳排放,给落后国家一定的发展机会。

但柴静认同IPPC的观点,一再强调中国应该为世界环境做出贡献,这显然意味着要降低中国的排名,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速度必然会放缓。

丁仲礼院士显然没想到柴静会站在另一边,怒斥道:中国人是人吗?

这段视频被扒出来后,很多网友一想到《穹顶之下》就觉得柴静已经站在美国一边了。

结果是,不久前,柴静还是为国为民的女神,转眼就成了汉奸。

《穹顶之下》也在大众的抵制下消失在网络上,成为历史的浪潮。

“-[·结论·]-”

如今又是十年过去,柴静彻底淡出公众视线,过着相夫教子的安稳生活。

尽管她后来的一些做法时至今日仍饱受争议,但她前半生的新闻生涯依然令人刮目相看。

只希望以后的日子,不要再有纷争,生活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