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财经九号
作者 | 跳跳
3月底,美股上市公司宜人金科董事长唐宁,及其宜信公司旗下的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称宜信普诚)被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下达限制消费令。
据了解,这是由一起涉及员工劳动争议的案件引起的司法纠纷,涉及的金额也仅有11.9万元,不过这也是该公司及宜信公司实控人唐宁第二次遭到限高.
上一次,同样也是员工因为劳动纠纷将公司和老板送上了限高名单。
1
员工频频起诉公司,劳资关系有点糟
公开信息显示,宜信普诚隶属于宜信集团,是宜信旗下小贷公司海南宜信小贷的100%股东,旗下信贷业务主要依托小贷公司开展,海南宜信小贷旗下关联两款信贷产品商贷通、宜享花,分别针对小微企业主的普惠金融和个人的信用借款。
宜信普诚作为宜信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且本身处在重点监管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其本身的司法风险似乎也揭示了宜信公司的风险一角。
宜信普诚的法人和上市公司宜人金科一样,都是唐宁。只不过仅今年4月份,宜信普诚就已被多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累计被执行金额超33万元,基本上都与人事劳资纠纷有关。
而历史被执行信息显示,仅今年1-3月份,宜信普诚就被沈阳市大东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北京市朝阳区、丽水市莲都区、太原市小店区等地法院列为司法被执行人7起,案由绝大多数涉及劳动纠纷,被执行金额超73万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2年宜信普诚也被各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10次,几乎都是由劳动人事仲裁转来的司法被执行。
除了宜信普诚之外,唐宁担任法人的多家公司也被列为被执行人了。
展开全文
如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称宜信普惠),今年2月至今已被司法执行3次,涉及金额约7.5万元,涉及案由也是人事劳动纠纷;
天津霖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被南平市延平区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约2.7万元,同样也是人事劳动纠纷。
由此看来,劳动人事争议频发,而且此类劳资纠纷到了闹上法庭、司法强制执行的地步,显然宜信公司的劳资关系可能有点糟糕。
值得关注的是,从天眼查显示的信息来看,宜信普惠去年被多地法院列为被执行人高达19次,所涉案由绝大多数也是劳动人事仲裁转来的司法被执行,或者是劳动合同纠纷。
且宜信普惠公司在邢台、天津、鄂尔多斯等多个城市的分公司及其法人,去年底至今被多地法院列为限制消费对象。
无论是从去年以来发生的司法被执行案件的数量,还是从被强制执行案件在全国多点发生的覆盖面来看,宜信公司在劳动人事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短板和问题。
否则何以有那么多员工选择和公司对簿公堂、维护权益?
而宜信系公司,甚至不惜搭上老板个人被限制消费的代价,也要和员工对峙到被法院强制执行,又是为了什么呢?
2
戒不掉的P2P业务和日益下滑的营收
宜信系的起家,就是互联网金融业务,本身就是游走在金融监管的灰色地带,近年来国家也多有整治。
宜信系旗下主要板块,上市公司宜人金科,就是由宜人贷升级而来。虽然据公开信息显示,宜人金科旗下的宜人贷业务已于2021年年初关停,但截至2020年12月底,宜人贷待收本息194.09亿元,仍有14.1万的出借人存在待收借款。
此外有信息显示,有近3000人是恶意逃废债人员。
P2P业务的清退,不仅让宜人金科失去了一块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还遗留了较大规模的清退资金需要陆续偿付。
不过很快,告别宜人贷之后,宜信系立马推出了新的小贷产品宜想花,依然是吃息差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P2P的暴利,看来还是戒不掉啊!
不过反映到上市公司财报的数据上,似乎并没那么好看了。
目前宜人金科有两大主营业务板块,分别是信贷科技和财富管理,2022年报显示,宜人金科总营收约为34.35亿元,同比下降23.3%.
作者发现,宜人金科上市以来,营业收入逐年下滑,从2017年的115.3亿元,一路下滑至目前的不足35亿元,即使是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年,当年净营收仍有近40亿元。
从业务表现来看,作为主营收入来源的信贷科技板块2022年表现令人失望,2022年,宜人金科累计促成贷款226亿元,同比下降2.59%;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贷款未偿余额达到112.60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1.02亿元下降20.15%。
另一板块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收11.72亿元,同比下降了7.06%。
3
业绩疲软客户增幅放缓,年内股价跌超四成
业绩疲软的背后,是宜人金科客户增速的大幅放缓。据宜人金科在财报中透露,2022年,宜人金科的借款人数为160.69万人,与2021年相比仅增加了31万人,而2021年的借款人增加数为77.17万人。
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宜人金科今年2月创下3.85美元每股的高价之后一路下跌,截至26日,收盘价为2.06美元每股,跌幅高达46.5%,近乎腰斩。可见投资者也已是用脚投票。
除了业绩疲软、投资者离场、股价暴跌之外,宜信公司面临的恐怕还有监管风险,宜人贷平台的后续清退安排,始终是一个隐忧。
在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当天,有网友向网媒“壹家媒”投诉称,自己的妹妹遭到了疑似宜人贷委外方的电话软暴力催收。
“壹家媒”向其了解到,投诉人妹妹2017年通过宜人贷平台借了一笔3万元的贷款,但实际到账金额为27908.32元,该笔贷款分24期偿还,每月还款2634.83元,目前已偿还金额为52696.6元。
据测算,该笔贷款需要偿还的总额超过6万元,远高于本金金额,综合年利率也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指标。
另一位昵称为“bale米啊米”的用户在黑猫投诉称:2019年12月在宜人贷办理了贷款,到账85000元,合同金额却是101190.47元,除此之外该用户每年还要付出近36%的年利率,最终这85000的贷款连本带利还了140142.15元。
类似此类的高息网贷投诉还有许多,这也让宜人贷背后的宜信公司企业品牌形象受损严重。
尽管宜人贷宜人贷已于2021年停止了贷款业务,但截至2020年底仍有超过14万人的出借款等待回收。
由于宜人贷平台上出借资金的最长期限是36个月,目前还有许多客户的借款期限仍有一到两年。这部分的借款能否如期追回,是否会成为呆坏账,恐怕也是宜信公司考量的问题,毕竟这些都是纯信用借款。
当然,另一方面来说,换个马甲卷土重来的小贷产品宜享花,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宜人贷呢?
END.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司官网、天眼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媒体报道等公开信息,数据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上市公司最终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