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的评价

你怎样评价苏轼?如何评价南宋词人辛弃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5 22:18:49 浏览8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你怎样评价苏轼

苏东坡,这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苏轼诗词欣赏。

对于百姓,他一刻也不曾忘过,无论是在京城,在杭州,在黄州,还是最后被贬海南,无论他有权利还是没权利,他都尽力为百姓做事,造福一方。他自称是“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民”。

对于世上的人,他相信他们都是好人,他以一颗善心看待世界,哪怕是政治上与他不和的人,私下里仍可成为朋友。

对于朋友他肝胆相照,朋友有难必当全力相助。

对于妻子,他情深意重,对于王弗的死,他十年未忘,一首《江城子》感人至触粻鞭救庄嚼彪楔波盲深。

对于自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满腹的不合时宜”。






如何评价南宋词人辛弃疾

我来回答: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里比较特殊的一个。

首先,他能文能武‬,年轻的时候就参加‬北方‬耿‬金‬的‬起义军‬,而且‬多次‬立下‬战功‬,这是‬辛弃疾‬年轻的‬情况‬,而且‬身在‬金‬占‬区‬,条件‬很危险‬,没有爱国热情‬,是不会这样的‬。

而且,他‬曾经‬率领‬十几个‬骑兵‬闯‬入‬金人‬万人‬之‬众的大‬营‬,抓住‬暗害‬耿‬金‬的‬起义军叛徒‬张安国‬,并‬把‬他‬带出‬军营‬,以至‬送‬到‬南宋‬领土‬伏法‬。辛弃疾‬也‬顺便‬带领‬剩余‬的‬起义军‬兵士‬南下‬归‬宋‬。

辛弃疾‬是一个‬以‬家国情怀‬为‬重的人‬,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也‬无可奈何‬。只能‬将‬新仇旧恨‬埋没‬在‬心头‬,不能发表‬牢骚‬话‬,一‬说就要‬贬官‬,辛弃疾‬一辈子‬也是‬不断的‬被‬贬官‬。

他带领人马归于南宋,渴望一展宏图,却壮志难酬。他曾在江西上饶归隐近二十年。

而在六十四岁时,重被启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又过三年,他与世长辞,享年67岁。

辛弃疾的‬词‬作品‬属于‬豪放派‬,气势‬宏大‬,给人以‬眼目‬一‬新‬的感觉‬。不过‬他也有‬一些‬词‬是比较‬温婉‬的‬,比如‬:

他的作品《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就‬挺‬贴近‬人民的‬生活场景‬,十分的‬亲民‬。

再看一首《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文字‬朴实无华‬,接近‬白话‬,‬很‬有‬亲和力‬,把‬农家‬生活‬描绘‬的‬十分‬贴‬真‬。

他的‬豪放‬派‬的‬词‬如‬~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写的是军营生活,太贴切了。

辛弃疾一心为国,希望能够收复失地,但是南宋的政治环境不允许他的政治军事理想实现,他只有徒叹奈何了。临死的时候大呼三声杀贼,而去世,享年67岁。

当然,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辛弃疾家里小妾都有四五个之多,可能好色比较严重。

这些都是一些个人的小的细节问题,与辛弃疾的民族大义是不好相提并论的。 总之,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他舍生忘死,一心收复失地的精神,家国情怀,值得肯定。

(图来自网络,侵删)

如何评价、理解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词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首先,我们读这首词时,看到的是词人浓烈的家国情怀。词人登北固楼,远望中原,想到国家大事,思潮翻滚。大宋朝遭遇外族入侵,战乱纷纷,一败再败,致山河破碎,丢失了长江以北大片中原地区。词人一生征战几十年,忧国忧民。而今国家岌岌可危,朝中大臣却懦弱无能,极力言和,没有一个像孙权那样的英雄挺身而出,力据外敌,词人不禁感慨万千。借曹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讽刺朝中权贵,像猪狗一样,没有一丝英雄气慨。

其次,这首词结构巧妙独特,三问三答,关联密切,逐层递进。思想感情也随之升温。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北固楼。远望大好河山,进而想到国家大事,于是就有了第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历史以来,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事太多了,宛如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由此自然引出下片的怀古,借古讽今。下片怀古,盛赞三国孙权,自然引出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最后用曹操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结尾,讥讽当朝权贵,没有英雄模样,实在妙绝。真是大家手笔,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