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央行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城市已扩展到26个地区,有人担心第三方支付平台和数字人民币的“围堵”可能让现金真的完全被取代,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数字人民币
数据显示,2022年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的苏州,在数字人民币应用方面已首创出50多个支付场景,累计实现交易额超3400亿元。相信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逐步扩大,其应用场景必将更加丰富,整体交易额也会迈上新台阶。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取代了大部分的现金交易,那么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将真正实现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支付平台与数字人民币之间存在着包容关系,即支付平台这个“钱包”,可以接入数字人民币来完成支付,未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功能将会被弱化。
展开全文
二、支付平台的弊端
从两者的本质区别分析,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最大隐患莫过于支付安全问题。毕竟平台不是银行,并不具备金融属性,应付日常的支付需求还好,在遇到大额支付的场景时,人们还是普遍愿意相信正规银行。
而数字人民币则是央行发行的数字版货币,其与现金拥有同等效力,相信在数字人民币广泛应用之后,大额支付交易将会更加的便捷且高效。
再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要盈利点就是靠收取转账手续费和各种理财产品的提成。相信大家在提现的时候都或多或少被扣除过手续费,自己的财产在转账的过程中被收取手续费,这明显是不合理的。数字人民币发行后,人们不必再担心自己的资产转账会被收取手续费,也算是对个人资产权益的一种保护。
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都会连接很多的金融理财机构,看似降低了民众的理财成本,实则增加了理财的风险。入驻平台的各类机构鱼龙混杂,各家的收费标准也是五花八门,理财门槛降低而机构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随着数字人民币系统在功能上的不断完善,传统第三方平台的理财功能也会被进一步被取代,相信一个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理财体系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三、纸币是否将“完全消失”?
当然,不管是移动支付的普及还是数字人民币的广泛试点,都不可能取代现金的地位。作为法定货币流通的重要手段,现金绝不可能完全消失。
在部分应用场景中,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更倾向于使用现金。平日领取退休金或发压岁钱时,现金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还有支付党费或部分特殊场景中都需要用到现金。
现金存在的意义远不止用于支付场景,而是作为一种财富的实际载体出现。人民币数字化的确为民众提供了诸多便利,营造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环境,但数字化应该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弄巧成拙,过度依赖数字化货币经济。
把财政运行的重心放在互联网上,背后必定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多元化的货币运行模式才是抵御风险的最佳选择。现金流通不光要存在,银行等相关部门还要提供相应的鼓励和支持。
总结
随着央行数字人民币加速试点推广,传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苦日子恐怕就要来了。在日常支付和理财功能上,第三方平台的作用将进一步被削弱,安全、高效、便捷、免手续费将会成为数字人民币的竞争优势。
当然,不管国家货币数字化程度有多深,现金作为财富的实体象征,是绝对不会被取代的。甚至在部分应用场景中,现金要比数字化货币更受欢迎。多元化的货币表现方式可以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支付需求,同时也起到规避金融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