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 死因 父子 剖析 并非

从朱标死因之谜剖析朱元璋父子间的真实关系:并非那么美好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30 11:11:0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长子(有疑义,下文会讲到),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任太子。因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未即皇位,被谥称懿文太子。

关于这位懿文太子与朱元璋之间的父子关系一直被世人所津津乐道,多数人认为,朱标是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太子,没有之一。如果朱标在世,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靖难之役。甚至如果朱标谋反,朱元璋也会乐见其成。他们之间的父慈子孝确实在血腥的皇室政治中难得一见。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

1367年,朱元璋在南京自称吴王,朱标随即被立为世子。第二年,明朝建立,朱标自然而然地成为新王朝的第一任太子,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储君生涯。这时朱标仅有13岁。

建国之后,朱元璋一边忙于国事,一边不忘加大对朱标的教育力度。为此朱元璋特意在宫中设立了大本堂,收集各种古今图书,并聘请各地名儒为太子授课。而且,朱元璋唯恐太子的权力不够大,几乎把所有的重臣都挂职东宫,比如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胜兼太子府右詹事等等。

此外,朱元璋还常常以自己的经历训导太子,希望他可以体会到创业和守业的艰辛。据载,在朱标还是世子时,朱元璋曾派他去祭拜祖墓,希望他可以离开衣食无忧的生活,亲身去体会舟车劳顿,并借此来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这样在他继承帝位后才可以更好地勤政爱民。

展开全文

在对太子的教育上,朱元璋可谓费尽了心机,然而朱标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奇予的厚望。由于教育有方,朱标虽然身为皇族之后,并且从小就锦衣玉食,却丝毫没有其他贵族子弟身上的那种纨绔之风,而是温文尔雅、忠厚善良,再加上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年纪轻轻便颇具王者风范。

朱标的优秀潜质让朱元璋看在眼里、喜在心间。于是在1377年,朱标22岁时,朱元璋便开始带着他每日与朝臣见面,并下令一切政事先启太子处分,然后再奏与他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朱标提前熟悉国政,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在协助朱元璋处理日常政务时,能做潜移默化地学习他的治国之策,为将来管理国家奠定基础。

不止如此,朱标在诸兄弟中也是威信甚高,《明史》记载,朱标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都曾多次犯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才避免他们受朱元璋的责罚,世人所说的,如果不是早死,就算是朱标要削藩,他的几个弟弟可能也会洗干净脖子,引颈就戮!不是没有道理。

朱标死因之谜

按理说,朱标作为大明江山第一代储君,又受到父皇的精心培养,天然具有太多的优势,似乎应该龙行虎步,一路顺畅。然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年仅37岁的朱标突然病逝,让这一切俱成泡影。

朱标作为朱元璋最宠爱的长子,历史上身有谥号的太子,史书留名的大明兴宗康皇帝(崇祯皇帝追封),史书上应该详细记载其死因,但是《明史》对此却讳莫如深。

根据清朝张廷玉编撰的《明史》第115卷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是患病去世,至于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是寥寥几笔,说是风寒。

对于古代的风寒之症,《素问玉机真脏论》这样解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简言之,就是今日的感冒。是怎样的感冒居然会夺走一个年纪轻轻的男人生命?况且这个男人还是锦衣玉食的皇族中人?

故此,朱标风寒而毙,让人感觉不可思议。退一步讲,就算朱标是死于风寒,那么被侍卫包裹得密不透风的皇太子是如何得这风寒之症的呢?明宫中的太医又是干什么吃的呢?区区风寒夺走太子之命,为何不见伤心欲绝的朱元璋大开杀戒呢?是不是朱标之死本就与朱元璋有关?

根据明末清初傅维麟撰写的《明书》记载,朱标早逝就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争吵,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致。这和明朝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对于朱标的死因——投水自杀以致感染风寒之症,基本雷同。

朱标之死或可以解开朱元璋父子之间的真实关系。

父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朱元璋父子之间的关系貌似和风细雨,其实是隐藏在暗礁之下的暗流涌动。

众所周知,在治国方面,朱元璋没有重复元朝末期的暴政,但却提倡以猛治国,运用法庭监狱特务和死刑震慑官民,从而建立自己的威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然而,在相对安逸的环境里长大的朱标却认为,朝廷应当崇尚仁政,这与朱元璋的执政理念有明显的冲突。而偏偏朱元璋还是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在处理政事上很少听从他人的意见,甚至宠爱的长子也不例外。

比如,有一次,朱标因为老师的孙子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找朱元璋求情,说建立国家是以仁慈为根本的,这也是您对我的教导。没想到朱元璋瞬间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严厉地斥责朱标,吓得朱标不敢再说话。

还有一次,朱元璋把李善长满门抄斩,70多个人全杀了,朱标听到消息之后,来到朱元璋面前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天和。朱元璋听完之后没说任何话,第二天叫来太子,往地上扔了一个带刺的藤条,让太子把它捡起来。

然而朱标并不解其意,而且面露难堪。朱元璋便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你拔掉,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朱标却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朱元璋听后十分生气,拿起椅子就打,朱标故意将事先准备好的马皇后画像掉出来。朱元璋感念马皇后才消了怒气。

朱标虽然仁慈宽厚,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也藏着像他父亲一样的倔强。他虽然深知朱元璋忠于严猛之政,但却始终不愿顺从,而是与父亲据理力争。实际上,如此倔强的内心,在朱标尚未和朱元璋一起处理政事之前就有所体现了。

傅维鳞在《明书·懿文太子记》第一百十六卷列传记载:洪武七年,孙贵妃去世,朱元璋要朱标服齐衰杖期(就是服丧),朱标却以其不合礼法而拒绝,气得朱元璋拿剑要杀他,幸而在其他人的劝说下才平息下来。生性仁厚的太子,为什么会不愿为贵妃服丧呢?人们猜测这很可能与他不为人知的身世内幕有关。

据明末清初的潘柽章等人的考证证明,朱标并非像正史中记载的那样是马皇后的儿子,另《南京太常志》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也明确指出,朱标和朱樉都为朱元璋的淑妃李氏所生。而据有关史料记载,马皇后只生过两个女儿,即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

朱标的生母为什么会被改成马皇后?多数观点认为,有可能是为了维护马皇后的尊严和面子,同时也想要让大明继承人的身份更加正统。

如果这个说法属实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从小就不能确认和接近生母的事实一定赋予了朱标更多的痛苦和无奈。因此,拒绝为父亲其他的妃子服丧,表面上是要遵从礼法,但实际上却似乎像是朱标对自己的痛苦和不满情绪的一种发泄。

朱标虽然有可能不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但这位皇后对朱标的情意却是并不比别人少。在朱元璋与朱标之间产生分歧之时,马皇后通常都会从中调和。朱元璋虽然独断,但也并不是冷酷无情的人。所以才会看到马皇后的画像而消气的举动。

由此可见,马皇后可谓是减缓这对父子之间矛盾冲突日益激化的一条纽带。然而,尽管如此,朱元璋和朱标之间的争执却仍然时时都在上演,并且在马皇后过世后变得更加频繁,也更加尖锐。《明太宗实录》中说,“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生性猜忌的朱元璋对不喜欢讨好自己的朱标,在马皇后过世后开始变得不冷不热。

朱元璋为了消灭内部的敌对力量,巩固皇家统治,他时常大开杀戒完全不顾一些将相过去的汗马功劳,甚至也不顾及亲戚情谊和兄弟友爱,这让朱标十分不满。

有一次,朱元璋让朱标对一些刑囚之事进行审决,并令吏部尚书詹徽对太子进行辅佐。但在审决的过程中,朱标与詹徽却产生分歧,前者欲宽,后者欲重。对此,朱元璋最终采取了詹徽的决定,朱标不服,争辩说:“立国应当以仁为本。”没想到此话却再次引起朱元璋的愤怒,他生气地说“难道你想要自己当皇帝,以此来教导我吗?”此话让朱标无言以对,并心生畏惧。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给太子提供了接触和学习处理政务的机会,但却没有给他最终裁决的权力,甚至还在朱标的多次据理力争中对他产生了怀疑。这不仅让朱标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同时也使他们父子间的分歧日渐扩大,冲突不断升级。在被立为皇太子后,朱标不仅没有享受到这个身份的特权,反而终日生活在等待、紧张、郁闷甚至惊恐之中,这些都给他造成了难以言状的心里摧残,并且也消耗着他的生命力。

据说,在经历了与詹徽一起审决刑囚的那件事之后,朱标因此事而惊惧,之后竟自投了金水河中,被左右救起后,便得了风寒之症。没过多久,朱标不治而亡。

大家可能对朱标投河的举动不理解,其实朱标此举早有先例,当年朱元璋整治胡惟庸,把朱标的老师宋濂也牵涉了进去,朱标不忍心看到自己的老师被冤枉,就多次找朱元璋求情,但朱元璋不仅没有答应放过宋濂,还严厉斥责了朱标,并阴阳怪气的说:“等你做了皇帝再说吧!”。朱标一时气愤,就跑去投河自尽来要挟朱元璋,幸运的是朱标被救了下来,朱元璋也因此放过了宋濂。

但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并不算融洽,也可以说朱标一直活在父亲的压力下。朱标本来身体就弱,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他屡次投河未必只是做个样子,可能真是想就此解脱。

如果真是这样,就可以解释,朱标因区区风寒去世,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深究,史料也讳莫如深的原因了。

朱标的离世让朱元璋十分悲痛,毕竟朱标是他辛苦培养了三十多年的接班人,虽然不得自己之喜,但白发人送黑发人,由不得朱元璋不悲痛,朱元璋为朱标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葬礼,并赐谥号“懿文太子”。

然而这些对于朱标来说,却都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他出身于帝王之家,却没能享受到天伦之乐,从小便在极端的约束和压力中长大。他整整做了25年的储君,虽然踌躇满志,却一直都没有机会进行施展,为了让父皇采纳自己的意见,朱标曾试探性地与父皇交流,可朱元璋总是以那句颇有分量的“等你做了皇帝再说!”的话,彻底封住了朱标的嘴巴,就这样,颇有韬略的朱标成了宫中的一只政治孤鸟,只得无奈地收起羽翼,安静等待。但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悲伤和恐惧。这一切的一切,都无疑让本该是一个幸运儿的朱标最终却变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