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会出现‘城市病’,从国际规律看,当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50%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城市病’。”4月26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提到了当前城市发展遭遇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碳中和。在他看来,城市的发展模式正在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转向对能源技术的依赖,需要建成大规模稳定使用的新能源技术,这给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带来新思路和新的驱动力。
▲贺克斌
城市发展遭遇的“城市病”主要有哪些类型?贺克斌提到了一些例子,比如,会涉及环境污染问题,还包括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他说,过去几年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尤其是从“十三五”以来成都经济发展的很多数据中可以看出,成都的空气质量改善与经济发展取得了双赢的局面。
贺克斌现场分享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出成都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效。“经济、能耗以及交通量的指标在上涨,但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在下降,成都老百姓看到雪山的天数稳定在每年60-70天,随着成都开展水生态治理,水质也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贺克斌说。
“也要看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贺克斌对比分析了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研究数据显示,2019-2022年,北京市PM2.5值持续快速下降,成都的数据则表明,空气质量还有改善的空间,在贺克斌看来,这背后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
事实上,成都正在加快推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优化调整,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在贺克斌看来,城市能源结构调整中,应该处理好化石能源总量、成品油用量与水电能源用量的关系,此外,城市中的工地、加油站、客运、商品市场集中,这些来自产业结构层面的因素也会对城市能源结构带来影响。对不少城市的发展而言,绿色低碳成为一大主题。
贺克斌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有13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承诺,已覆盖全球80%以上的GDP、二氧化碳排放和人口,是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的主题。碳中和背景下,城市发展如何迈向绿色之路?“全球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足以支撑世界走向碳中和,我们未来可能不是存在资源约束,而是要建成大规模稳定使用的新能源技术。”贺克斌分析,在全球推动碳中和进程中,正在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转为对能源技术的依赖,而这给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驱动力。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