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这个主题,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我们将持续给您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您的支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百善孝为先”。
孝敬父母长辈,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举孝廉”制度,只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人,才会被推举任用。当今社会,同样对孝道高度重视。
只可惜,不是每一个儿子都能养来防老,也不是每一个女儿都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贵州省福泉市就发生过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2000年,一位老人一纸诉状将6名子女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承担赡养责任,并赢得胜诉。
可一晃15年过去,老人已年过7旬、疾病缠身、生活无以为继,儿女们却从始至终都没有支付过赡养费。
期间他们甚至对老人置之不理,哪怕天天从家门口路过,也从未探望、关心过父亲一次。
就连老人实在忍无可忍,再次找上法院求助时,6人都冷漠表示:“老的做的事绝对不对,小的才这样做”,言语之间尽是在讽刺父亲“活该”。
这家人之间究竟有何深仇重怨,父亲与孩子怎么会闹得如此地步?
操劳一生养出6个“白眼狼”
2015年的一天,贵州马场坪石板河新村7号,在这间老旧简陋的平房内,一位老人缓缓打开布满灰尘的柜子,翻找出一份封存15年之久的法律文书。
随后,老人拖着孱弱的身体,一步一步走上福泉市人民法院门口高耸的阶梯。他眼含泪光、颤抖开口,请求法院帮忙执行一起早在2000年落定的判决。
老人名叫程家银,他起诉之人正是6个亲生儿女。
展开全文
程家银
程家银出生于1941年,土生土长的贵州福泉人。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贫苦农民一样,程家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犁地、生儿育女,几乎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土地。
原本程家银的一生,就应该这么按部就班、平淡而幸福地度过。
可天不遂人愿,198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残忍地夺走了程家银妻子的生命。
都说人生有三悲: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妻子的突然亡故,给程家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令他肝肠寸断。
但他却连沉湎悲痛、颓唐买醉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他的6个孩子,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只有2岁,照顾养育他们的重担全都压在了程家银一个人的肩上。
此后的10年里,程家银是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将6个孩子拉扯长大。
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负担沉重的生活费和儿子们成家立业的费用,程家银在辛苦劳作之余,半夜都得到煤场赚外快。
当时的艰苦心酸,用程家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挖煤挖地,黑得没像个人样子,那样苦”。
人人都说“苦尽甘来”。眼看着自己年过花甲,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操劳大半辈子的程家银,正打算开始享受儿孙绕膝、安逸祥和的晚年生活。
可不料,子女们竟个个翻脸不认人,将他弃养。
大约从90年代中期起,6个子女便不约而同地开始疏远起程家银。
他们回家的频率越来越少,态度也愈发冷漠敷衍,发展到后来,就连逢年过节都不愿陪程家银吃顿团圆饭。
不仅如此,他们明知道程家银满头华发、垂垂老矣,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却连最基本的赡养责任都不愿尽。
仿佛父亲病死、饿死都与他们无关,那副冷冰冰的态度,搞得程家银仿若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寡老人。
程家银的子女
最令人惊愕的是,做儿女的不赡养老人就算了,他们反倒理直气壮的向程家银索要钱财,活脱脱的“白眼狼”、“讨债鬼”。
利益面前见人心
“说得不好听,不该讲的话,你老的做的事绝对不对,小的才这样做的。”
当被媒体问及不孝之举时,程家银的二女儿如此说道。说这话时,她一脸的趾高气昂,仿佛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
而二女儿口中的“程家银做得不对的事”,正是最能暴露人类本性的——金钱。
那是在1992年,当地开展了一项拆迁开发工程,程家的老宅和田地恰巧全都处于征收范围之内。
就这样,程家获得了一笔高达12万元的田土山林补偿款。靠着这笔钱,家里的生活条件得以大幅改善,却也随之牵扯出一连串的纠纷。
众所周知,大部分回迁安置项目都会将户口人数来作为补偿金额的考量,程家银与6个子女显然各占一份。
只不过身为一家之主的程家银,自然而然将12万全数存进了自己的账户。
起初,兄弟姐妹6人对此并不在意。直到日子一天天过去,程家银始终没有半点分钱的意思,金钱欲望日益膨胀的他们,渐渐对父亲产生了怨念。
他们认为是父亲私吞了这笔钱,侵占了本属于他们的那份天降横财。
都说“金钱乃万恶之源”,在巨大利益面前,什么亲情、友情、爱情乃至道德都可能不堪一击。而这句话就在程家身上得以充分应验。
1999年11月,在多次索要补偿金无果后,程家银的5个儿女竟丝毫不顾养育之情,联手将老父亲告上法庭。
就连因分家单过、没有插手此事的大儿子,都坚定站在弟弟妹妹这边,直言父亲“分配不公,确实真的也分配不公”。
开庭那天,3个儿子、2个女儿和儿媳、女婿,浩浩荡荡坐满了一大片,聚得比春节还齐。
看着从小呵护长大的孩子们,齐刷刷坐在自己对面,厉声细数着自己的种种“罪状”,程家银心里是五味杂陈。
他气恼,羞怯,寒心,又难以遏制的委屈。因为他真的没有私吞那笔补偿款,恰恰相反,钱早已全部用到了孩子们身上。
自打家里的田地被征收后,程家银便开始绞尽脑汁为孩子们想出路。
两个女儿还好,毕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嫁出去的女儿犹如泼出去的水。不过4个儿子养家糊口的生计问题,的确令程家银十分费心。
有句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程家银打听到跑车拉货特别赚钱,便果断一掷千金给四个儿子一人买了一辆拖拉机,让他们跑运输。
要知道当时一辆拖拉机的价格就要1.5万元左右,一下子12万补偿金就去掉一半。
不仅如此,为了让儿子们能顺利成家娶媳妇儿,程家银还重新修建了房屋,这笔开销自然也是不菲。
房屋、拖拉机两个大头,再加上生活费、彩礼什么的,12万补偿金自然所剩无几。
这一笔笔的账,程家银曾不止一次清楚解释给孩子们听,奈何他们始终固执己见,就是不信。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时,程家银找了个老伴翟文书。对方比他小7岁,同样是早年丧夫,独自拉扯5个孩子长大。相似的经历令两人惺惺相惜,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程家与现任妻子
按理说,年迈的父亲身边终于有了个伴,两人知冷知热,可以相互陪伴,这本是一件大好事。
偏偏程家银的6个子女却对此嗤之以鼻,原本还算冰冷的态度,直接恶化成为横眉冷对。
他们认定程家银把私藏的补偿款,全都花在了翟文书身上,就连翟文书小女儿搞运输的三轮车,都是父亲买的。
为此大女儿还公然讽刺程家银:“娶了后娘,就成了后爷”。
可事实上,早在再婚之前,12万补偿金就已经花费一空。甚至于程家银都是依仗着翟文书子女的赡养过活。
所谓的独占补偿款,所谓的胳膊肘朝外拐,通通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拖欠15年的40元赡养费
“有五六千斤谷子,就把这个谷子,家产啊,商店里的烟酒啊,七七八八地全部算给她们了。”
1999年底,经过全面的走访调查,法院确定,程家银所言全部属实。他的次子、三子和幺子都充分享受到了补偿款,还超过了平均金额。
不过两个女儿作为程家的一份子,的确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所以法院最终判决,程家银需给予两个女儿各5000元补偿。
程家银的两个女儿
彼时,程家银与老伴翟文书两个人就守着一个巴掌大的小卖部,靠着每天六七块钱的微薄利润勉强糊口,他根本就凑不出1万块钱。
奈何两个女儿完全不在意父亲的难处,不依不饶向他讨债。万般无奈之下,程家银只能用谷子、酒水来抵债。
一时间,从小卖部到囤积的粮食,全部被洗劫一空,程家银夫妻俩真的沦落到一贫如洗的地步。
儿女的不孝和“赶尽杀绝”,让程家银羞怒难当。在律师的建议之下,他一纸诉状将6个孩子全都告上法庭,索要赡养费。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第一次起诉时,程家银心里还残留着一丝幻想,关于全家人能重归于好的幻想。所以他在给子女敲了一下警钟后,就迅速撤诉了,不想把情况闹得更难堪。
可一晃半年过去,6个子女非但没有支付一毛钱赡养费,甚至变本加厉,再没主动看望过程家银一次。
彻底失望之下,程家银再次上了法院,要求每个子女每月支付100元赡养费。
中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所以程家银顺利赢得胜诉。
很快,法院便根据2000年当地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做出判决,程家银的长子、次子、三子和两个女儿,每人每月需支付给程家银40元赡养费;最小的儿子受经济状况限制,则每月支付30元。
不得不说,程家银的6个孩子,真就是个个钻进了钱眼里。就连白纸黑字的判决文书摆在眼前,他们都仍旧死死捂住钱包。
每一次都要程家银挨家挨户亲自找上门,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掏那40块钱。而且每一次都会冷嘲热讽、恶语相向,仿佛程家银不是父亲,而是一个抢劫犯。
一次两次,程家银还能勉强忍受。但每一个月,每一个子女都是如出一辙的恶劣态度,闹得是鸡犬不宁。渐渐地,程家银的心态彻底崩溃了。
他不懂好好的一家人怎么会落到这般势不两立的地步。
没过多久,程家银就被愈演愈烈的争吵折磨得精疲力竭。他放弃了对亲情的期待,不再上门索要赡养费。
至于6个子女,他们自然求之不得,不约而同地装聋作哑,没有一个人再主动支付过一次赡养费。
此后整整15年间,程家银与他耗尽心血抚养长大的6个孩子,彻底形同陌路。
几乎每一天,跑运输的4个儿子都会从程家银的小卖部门口经过。但他们从来都是一踩油门加速通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跟他打过招呼。
甚至于二儿子一家明明还住在程家银当年修建的平房里,他都对父亲和继母视若无睹。甚至特意把门窗刷成别的颜色,以与父亲区分开来。
为钱反目、联合起诉、冷漠相待、恶语嘲讽,这些年来,程家银早已被儿女们的所作所为彻底伤透了心。
程家银儿子
可以说,倘若没有2014年的那场变故,他或许也会当自己从未有过孩子,只与老伴两个人相守余生。
2014年,73岁的程家银被查出脑梗塞。他原本还算硬朗的身体一落千丈,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连说话都不利索了。
为了治病,翟文书带着程家银四处求医问药,本就微薄的积蓄迅速消耗一空,连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走投无路之下,程家银时隔15年,再次敲响了子女们的家门,希望他们支付拖欠的赡养费,但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上演了开头那一幕。程家银翻出15年前的判决书,请求法院帮忙执行判决。
6个儿女对年迈体弱、重病缠身的老父亲置之不理,这起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件引起了法院的高度重视。
福泉市人民法院第一时间下达执行通知书,要求6人立即支付全部赡养费。
讽刺的是,事态发展到这般地步,竟只有大儿子一人把赡养费交给了父亲,其余5人依旧装聋作哑。还是法警亲自上门拘传,才强行将他们带到法院。
最终在执行法官严肃的教育与劝说之下,程家银的次子、三子和两个女儿终于通知家人送钱,当场缴清了拖欠15年的赡养费。至于小儿子,程家银体谅他失业在家、捉襟见肘,主动放弃了对他的执行要求。
至此这场赡养费闹剧暂时尘埃落定。只是这2万多的赡养费,虽然能缓解程家银夫妇的生活压力,却也让他内心名为亲情的伤口再次开裂流血、面目全非。
仅仅因为钱,因为那12万明明花在孩子身上却被质疑私吞的补偿金,因为那每月仅仅40元的赡养费,一个曾经幸福美好的家竟彻底支离破碎、无法复原。
对此只能说,金钱果然是检验感情的试金石,它能探出人性,亦能看透人心。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记转赞评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