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龙 榔头 通缉犯 铁锤 杀手

“榔头杀手”李小龙:持铁锤2年杀23人,被抓后,才发现是通缉犯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30 07:48:02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10月8日,宁夏银川。

早八点刚过,解放路的23号院子外就来了一个陌生男人。他穿着工作制服,挎着工具箱,不紧不慢地敲响了院子大门。

正在屋内忙活的高凤姐听到敲门声,走到门口开了门。“你好,检修暖气管道。”男人的语气很正常,不见丝毫起伏,再加上他这一身“专业打扮”,高凤姐并未怀疑。

然而,就在高凤姐带着男人进屋的时候,身后的男人突然目露凶光,从工具包里掏出了一把铁锤,重重砸向高凤姐的后脑。

沉闷的响声过后,高凤姐倒在了血泊里。

男人面色如常地收好凶器,大摇大摆地进屋翻箱倒柜,将屋内的现金和所有值钱的东西搜刮一空,扬长而去。

这不是他第一次杀人。

八个月前,也是在银川市,他用锥子捅死了一名和他发生纠纷的人,自此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在杀人夺财的邪路上越走越远。

两年的时间里,他辗转于宁夏、河北、山西等地,一共杀害了23人。

因他杀人喜欢用铁锤,故而得了个“榔头杀手”的名号。“榔头杀手”疯狂作案期间,受害地区的居民们人心惶惶,谈“锤”色变,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不管谁敲门都不开。

展开全文

那么,这个嚣张而凶残的“榔头杀手”到底是什么来历?他又为何会成为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呢?

李小龙,宁夏银川人。此李小龙非彼李小龙,和光芒万丈的功夫巨星相比,来自银川的李小龙就要平凡很多,像是星辰旁边最不起眼的尘埃。

李小龙的童年充斥着巴掌声。他的父亲脾气极坏,经常变着法儿的殴打他,他的左耳就是被父亲打聋的。

十三岁时,忍无可忍的李小龙从学校辍学,独自一人在社会上游荡。

小小年纪,既没有学历,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偷东西为生。

17岁时,李小龙因盗窃罪被抓,关进了少管所。

这次的关押经历并没有让李小龙吸取教训。从少管所出来后,李小龙故态复萌,并且再次翻了车。

1982年,十八岁的李小龙“二进宫”,被判五年有期徒刑。

服刑期间,李小龙还不老实,暗中计划越狱,结果以失败告终。

罪加一等的李小龙又被加了两年刑期。等他出来时,他的父母已经离婚,并且各自组建了家庭。他的家,他的人生,都分崩离析。

为了谋生,李小龙成为了一名临时工。然而,临时工工资低,工作也不稳定,李小龙干了没多久,就再次“重操旧业”。

怙恶不悛的后果,就是李小龙又被抓了。

不过这次,他因患病取保候审,倒是免了一场牢狱之灾。

27岁时,李小龙认识了一位刘姓女子,两人坠入爱河,很快就结为夫妻。

婚后的李小龙规规矩矩,十分老实地和妻子过了一段普通而甜蜜的日子。但狗改不了吃屎,三年后,李小龙又一脚踏进了犯罪的深渊。

1996年,李小龙出狱,然而他的妻子却已经自杀。

再次变成孤家寡人的李小龙破罐子破摔,他不再想着安稳度日,而是流窜于各个地方实施盗窃,成了一名毫无底线的法外狂徒。

1997年2月26日,李小龙将凤凰茶楼的一名吧女杀害。此后,他就打开了“格局”,觉得杀人就和偷东西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1997年10月,李小龙流窜至银川市解放路23号,用一把锤子夺走了高凤姐的生命,并将她的财产洗劫一空。

尝到甜头后,李小龙决定“升级业务”,将盗窃改为杀人夺财。

为了干扰警方办案,李小龙采取随机作案。他不会在一个地方久待,而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十月底,李小龙逃到了太原,一名68岁的老人惨遭毒手。

1997年11月18日,李小龙为躲避追查流窜到了河北省,将一名何姓女子杀害。接着,他又逃到了河南郑州和河北晋州,先后杀了两个人。

李小龙的作案手法很简单。他挑选的对象都是老人或者妇女,这些人比较好掌控。

确定目标后,他会冒充专业维修人员,骗受害者是来检修暖气管道的。受害者开了门,他就会趁受害者转身进屋的时候伺机作案,一击毙命。

1997年之后,李小龙的作案地点变得比较固定,集中在石家庄、太原和榆次三地。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李小龙在太原作案7起,杀害两人,重伤数人。在山西晋中榆次市作案四起,致一人重伤,三人死亡。

这三个地方中,石家庄是重灾区,李小龙在此地犯下的血案最多,足足有18起。最疯狂的时候,李小龙三天就杀害六人。

截止到1999年12月,共有14名无辜之人命丧他手。

这一连串入室杀人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注意。疯狂作案三十余起,杀害23人,重伤9人,这串血淋淋的数字让所有民警心里都沉甸甸的。

为了尽快侦破此案,他们通宵达旦,但破案哪有那么容易?

李小龙十分谨慎,他作案时用的是“刘军”这个假名,而且他很会挑时间,案件都发生在早八点后,这正是职工出门上班,邻里无人的时间段。

所以,这些案件的发现时间都比较晚,现场的物证几乎没有,更别提目击证人了,警方要侦破此案难如登天。更令人焦虑的是,在数起杀人案的刺激下,石家庄和太原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大街小巷都陷入了一种风声鹤唳的紧张感中。

“最近出了个‘榔头杀手’,就喜欢用锤子杀人!”

类似这种消息不断被传播,当地居民十分恐慌,大白天的都不敢敞开着门。家中有人时,听到敲门声都会选择无视,就怕开了门之后被“榔头杀手”杀死。

1999年10月,太原警方首先绷不住了,他们决定将侦察范围扩大至周边省市,希望得到更多线索。

这不扩还好,一扩就和隔壁的河北“会师”了。河北的石家庄和榆次正为了数起杀人案焦头烂额,现在他们得知太原也发生了类似案件,这就说明这一系列案件很可能是一人所为!

11月9日,三地警方齐聚一堂,围绕这一连串案件展开了探讨。经过三方精心“会诊”,警方发现这些案件的作案手法极其相似。为了验证猜想,他们提取了案发现场的指纹一一比对,结果完全吻合。

有了证据支撑,警方便将两省三市的系列入室抢劫杀人案并案侦察,命名为“11·9”案件。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搬救兵”,请来了鼎鼎大名的张欣。

张欣是一名出色的刑侦专家。

他擅长凭口述模拟嫌疑人画像,每次都能画得八九不离十。凭着这项神乎其神的技术,张欣被誉为“神笔马良”。

所以,当李小龙的案子久攻不破时,太原、榆次和石家庄三地警方都不约而同地给张欣打了电话,请这位大佬帮忙破案。

张欣首先赶到了石家庄。他走访了案发地周围的邻居,希望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线索,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

有人说凶手是圆脸,十多岁,有人又说二十岁。至于凶手的身高,说1.8米的有,说1.6米的也有。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李小龙和这些邻居根本没碰过面,充其量只是路过他们家门口,或者和他们在楼道里碰见。群众记不清他的特征很正常,毕竟没人会在意一个路人不是吗?

于是,张欣忙活了一圈,最后得到的也只是语焉不详的碎片信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张欣再厉害,他也不能脱离口述,凭想象画一个人出来。

就在张欣思索下一步该如何走的时候,太原警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一个小男孩曾见过凶手。

这可真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据这名小男孩所说,他看见凶手那天是星期天,他爸爸出门办事去了,他在楼上的邻居家写作业,他妈妈则一个人在家。

突然,小男孩听到自己家门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他惊得跳了起来。家里只有妈妈一人,她平时关门都很轻,就怕惊扰到邻居,今天为何发出这么大的声响?

小男孩爬上窗台往下张望,看到有个男人从他们家走出来。楼下停着辆自行车,男人骑着车走了。

小男孩并不认识这个人,他跑到家里,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妈妈。躲过一劫的小男孩将这个凶手的背影深深印在了脑海中,他告诉警方,他没看到凶手的正脸,只记得凶手不是很高,不超过一米七。

信息有限,但张欣想得很多,男人骑自行车离开这一点让他尤为在意。凶手骑着自行车,就说明他对太原地势很熟悉,由此推测,凶手可能长期生活在太原。

接下来,警方的调查证实了张欣的猜测。有目击者称,他曾看见凶手背着一台29寸的彩色电视机,电视机用床单罩着。

背着这么大一个彩电,凶手确实在太原有落脚点。根据这个线索,警方推测凶手应该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毕竟29寸的彩电很重,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很难背得动。

警方的推测合乎常理,但张欣却不认同这个观点。凶手作案频率很高,作案手法残忍,为了几百块几千块就可以草菅人命,如此惨无人道,绝非正常人所为。

在张欣看来,凶手很大概率是个心理变态。

对于这种人,不能按照常理去推断他,警方得出的结论还有待商榷。

听完张欣的分析,警方虽觉得有理,但碍于没有确切的依据,对张欣的说法不置可否。一时间,案子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时,前去摸排的一线民警送来了宝贵的群众口述。经过警员们日夜不停地走访调查,一些目击证人提供了准确的凶手特征。

头发稀少,年龄不超过四十岁,身高一米七以下………靠着这些零碎的信息,张欣勾勒出了凶手的大致轮廓,但凶手的五官,他依旧毫无头绪,因为没人注意过凶手的脸。

案子又陷入瓶颈。当警方不知如何下手时,一名年轻律师找上了门。

“凶手在我这咨询过法律问题!”这名律师开口就是王炸。

据律师所说,他姓蒋,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老板,凶手之前找过他,向他咨询专业经济类问题。

那么,凶手为何会找上蒋律师呢?

“你和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张欣一点儿也不拐弯抹角。这个问题抛出去后,蒋律师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他眼眶通红,像是愤怒,又像是悲伤

:“我父亲被他杀了。”

蒋律师回忆,他父亲被害的前一天,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来了一个不到四十岁的男人。蒋律师热情接待了他,二人进行了短暂的交谈。末了,男子表示第二天还会来,蒋律师却说自己明天上午要出去办事。

这本是一个小插曲,但蒋律师的父亲第二天上午就遇害了。蒋律师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惨死让他大受打击。悲痛之余,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男人。第六感告诉他,男人就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咨询法律问题只是个幌子,他的真实目的是踩点,确定作案时间。

思及此,报仇心切的蒋律师主动找到警方提供线索。但办案讲究证据,蒋律师的第六感并不能将凶手绳之以法。最后,压力还是给到了张欣这边。

张欣并未急着让蒋律师回忆凶手的面部特征,而是让他回想一下对方有没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特征。

蒋律师回忆半晌,说:“他不喝茶,只喝白开水。”接着,警方在蒋律师家中找到了男人用过的杯子,并成功提取到了上面的指纹。

经技术比对,杯子上的指纹和案发现场的指纹完全吻合。

确认了男人就是“榔头杀手”,张欣开始描绘他的长相。据蒋律师说,凶手的穿着打扮并不像农民,而且他很懂经济,提出的都是期货交易类的专业问题。

除了这些之外,蒋律师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

“他和我说话的时候显得有些紧张,右眼总是抽搐。”蒋律师回忆,不到一个小时的谈话中,凶手的右眼抽动了五六次。

张欣很兴奋。要知道,谈话的时候蒋律师不可能一直盯着对方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抽搐了五六次,这个频率算高的了。在蒋律师注意不到的时间里,凶手右眼抽搐的次数只会更多。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习惯性动作。从事期货类工作,一着急就右眼抽搐,再加上张欣画的画像,范围一下子就缩短了。

张欣让警方先拿着画像到期货交易所或是证券市场走访一下,找到凶手的几率更大。

果不其然,当警方到达期货交易所时,一个工作人员告诉警方,画像上的人他认识,是正在进行期货交易的李小龙。

至此,李小龙这个杀人狂魔再也无处可逃。

12月1日,警方将李小龙抓获,他的指纹和案发现场凶手留下的指纹一致。

李小龙落网后,石家庄、榆次和太原的警方都松了一口气,李小龙老家的银川警方却懵了。原来,早在李小龙杀第一个人的时候,银川公安局

就将他列为了通缉对象

为了将李小龙逮捕归案,银川警方多次找到李小龙的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求他们深明大义,积极提供线索,协助警方追捕李小龙。

哪曾想,李小龙的家人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背地里却故意隐瞒他的下落。李小龙的弟妹多次和他联系,甚至还给他打钱,让他逍遥法外。

这就导致银川警方一直没抓住李小龙,让他制造了后面一系列惨案。眼下,李小龙在太原落网,银川公安局也立马传讯了李小龙的弟妹,他们对包庇兄长犯罪的事实供认不讳。

最终,李家三兄妹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李小龙被判死刑立即执行,他的弟妹也被刑事拘留。

只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正义的利剑可能会迟到,但它终有一天会亮出刀锋,斩下恶人的头颅。

遵纪守法,敬爱生命,与大家共勉。

信息参考:

1.东方新闻:“敲头狂魔”的末路

2.央视国际:[法治在线]追踪“榔头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