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吉安县发生了一起命案:
一天上午,乡民王俭赶着牛出门放牧。在城郊的一个黄土洞边,王俭的牛发现了一堆嫩绿的稻禾便埋头吃了起来。牛一边吃一边扯动稻草,结果扯开的稻草后面藏着一个土洞,牛嗅了嗅土洞,嗷嗷直叫。王俭赶来查看,发现黄土洞中有隐约藏着两具尸体。王俭吓得把牛赶回家,立刻去县衙报案。
县令唐昭敏接下报案,立刻带人到黄土洞勘验现场。衙役们把稻草搬开,发现黄土洞中藏着两具尸体,分明是一对母子。女子一丝不挂,衣服被人扯烂丢在一边,女子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生前貌美。女子死前被人强暴过,脖子上有一手印,很显然是被人用手掐住脖子窒息而死。女子身边是一个小男孩,年纪约四五岁,小男孩头部被重物击破颅骨,血液已经凝固发黑,显然是遭到钝器击打而死。从二人的情形来看,显然是被人杀害的。
母子二人遭此毒手,死状凄惨,令人不寒而栗,很显然是有人贪图女子貌美,起意图奸,女子身边带着孩子碍事,所以凶手先用钝器打死了孩子,再对女子实施强暴,事后又将她掐死。杀死母子二人后,凶手又将尸体藏到这个黄土洞中,再割来稻草盖住洞口,企图蒙混过去,不料王俭的牛吃稻草扯出了洞口,发现了这一桩命案。
唐县令让人把尸体抬出,停放在路边一处凉亭里,用席子将尸体盖住,再让地保秘密探访,寻找尸体来源。
展开全文
不久后,城郊一个叫高锡禄的男子前来认尸,高锡禄见到尸体后放声痛哭,他说尸体就是他的妻子盛氏和儿子宝崽的。紧接着,高锡禄说出了一件事情:
高锡禄的家住在城南郊,他在乡下一家私塾当教书先生,妻子盛氏的婆家在四五里外的陆家庄。盛氏的父亲也是一个私塾先生,盛氏从小读书,又长得貌美如花,因此成了远近都知道的美人。盛氏的父亲与高锡禄的父亲是至交,高锡禄又年轻俊朗,且颇晓诗书。因此盛氏的父亲把女儿嫁给了他,希望女婿高中举人,让女儿也跟着享福。
盛氏嫁入高家,夫妻二人关系融洽,一年后便生下了儿子宝崽。但好景不长,高锡禄的父母接连病故,家道从此衰落下来。接下来,高锡禄几年考试都不中,又不会经营生产,所以日子越过越难过。最后,还是盛氏的父亲凭着自己的关系给高锡禄找了一个私塾先生的活干,这才勉强维持得了一家三口的生活。
一天下午,儿子宝崽因为要买玩具哭闹,惹得高锡禄心烦意乱,踢了儿子几脚。盛氏见状,埋怨高锡禄屡考不中,又不会赚钱养家,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难,如今还有什么脸面拿儿子出气。夫妻二人争吵起来,盛氏气愤之下抱着儿子回了娘家。高锡禄没有及时出来追赶,任由妻子带着儿子离开。
高锡禄原本以为妻子过两天就会回来,谁知妻子一去不回。高锡禄去问岳父母要人,岳父母说并未见到盛氏回来,高锡禄此时才慌了神,到处寻找也没有半点消息,直到今日听说地保正在帮忙寻找尸源,这才知道原来妻子和儿子已经遭了毒手。真是悔不当初,那天若不吵架,悲剧也不会发生了。
高锡禄说完这番话,又放声痛哭起来。唐县令让高锡禄回去待命,随时听候县衙传唤,盛氏母子之尸暂且由县衙管理,待案情大白后再准其领回去安葬。高锡禄听罢,拜辞而去。
高锡禄告辞后,唐县令询问了地保,证实了高锡禄所言非虚。为了找到破案线索,唐县令带着衙役们沿着盛氏回家的路走了一遍。唐县令带着衙役们沿着道路前行,走了没有多久后便到了一片西瓜地,西瓜地就在小路边上,一个个绿油油的西瓜在地里随处可见。
时值盛夏,在西瓜地的边上搭了一个凉棚,棚子门口的边上放着一个拳头大小的西瓜。唐县令看了小西瓜一眼,随后走进了棚子里,却见棚子之中空空如也,并未见到瓜农在其中,又四下看了一眼棚子四周,并未发现有何异常。
离开瓜棚时,唐县令看到瓜棚门口立着一把锄头,锄头木柄前端与铁锋处还是湿的,锄头上还有几根青色的稻草根粘在上面,一只苍蝇停在锄头与木柄交接处,驱赶之后又落下来停住。唐县令让人把锄头和小西瓜拿走,并留两个人在此蹲守,一旦瓜农回来就把他抓来县衙问话。
当天中午,衙役们回来复命了,衙役们带回了一个挑着担子的瓜农。瓜农来到县衙大堂后,还未等唐县令开口问话,就连呼冤枉自己并未杀人,为何被衙役们无端擒来?唐县令问瓜农:“本县还未问话,你怎么知道本县要问杀人案子?莫非你知道杀人凶手是谁?”
瓜农一听,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连连说自己也是瞎猜的,但凡老爷拘捕问话,不是杀人就是偷盗,小人不过是个瓜农而已,既没有杀人也没有偷盗,为何要被大人拘捕到此?若没有正当理由拘捕,小人一定会上告知府大人定夺。唐县令听罢对瓜农说:“你说对了,你不仅杀人还偷盗,如今到了这里,你还想继续隐瞒吗?”瓜农不服,问唐县令有何证据。
唐县令不动声色,问出了第一个问题,他问瓜农是否娶妻,瓜农说家贫尚未娶妻。唐县令紧接着又问瓜农,今日上午去瓜棚走访时,为何不见他在西瓜地里。瓜农说西瓜成熟,他挑西瓜去街上售卖,故而不在地里,有挑瓜担子和买瓜的百姓可以作证。
唐县令又问瓜农,是不是经常有小孩子去瓜地里玩耍。瓜农说他没有娶妻生子,瓜地又距离村落较远,所以不曾有孩子到地里玩耍。唐县令又让衙役拿来锄头给瓜农看,问锄头是否是他的?瓜农说锄头是他的。唐县令听瓜农说完,当即让人将瓜农上了枷锁,瓜农不服争辩,唐县令见瓜农不肯认罪,说出了抓他的理由:
第一,盛氏母子尸体被发现后,衙役上下保密,只让地保秘密调查尸体来源,因此很多人尚未知晓盛氏母子被杀的事情。高锡禄一大早就来县衙认领尸体,所以地保也就没有理由再继续去暗访了。从时间上来说,你此时正在挑瓜赶往城里去卖,所以你不可能知道命案。你一来县衙就说自己没有杀人,显然是知道有命案发生了。你欲盖弥彰,实则显露了罪行。
第二,本县走访到瓜棚时,一路计算行程步伐。按照盛氏母子的行走速度,来到西瓜地附近时应该是下午落日前不久。西瓜地附近没有村落,拐过西瓜地后再走几里路就到盛氏娘家了。盛氏母子只要走过这片西瓜地,就会有一个村落和驿站,这也是盛氏敢赌气回家的原因。所以盛氏母子遇害,最佳的作案地段就是西瓜地附近。
第三,本县在凉棚门边发现了一个被摘掉的小西瓜,这个小西瓜仅有拳头大小,且长得滚圆,像一个小皮球。按理说长得这样好的西瓜不该被摘掉,却被人摘了下来。而且小西瓜上有一个小指甲印,还有三瓣小孩子咬过的牙齿印。你刚才亲口承认西瓜地里从未有孩子来过,这个小西瓜上的指甲印和牙齿印是谁的?
第四,本县离开凉棚之时,在瓜棚边上发现一把锄头,锄头用水洗过,上面沾着几根稻禾杆。盛夏之日,瓜地里泥土干燥,锄头不挖湿脏之物,为何要进行搓洗?锄头放在凉棚边上,苍蝇飞来停在锄头木柄与铁锋交接处,多番驱赶也不飞走。
苍蝇为何不肯飞走?因为锄头上曾经沾满血腥,苍蝇趋之若鹜。锄头铁锋面上虽经稻草多番搓洗,却无法搓洗木柄与铁锋交接的细缝之处。本县让人将锄头带回检验,拆掉木柄和铁锋之后,果然发现了残留的斑斑血迹。盛氏之子宝崽颅骨被重物击打致死,锄头是最可疑的凶器。
第五,据高锡禄交代,盛氏离家之时头上插着三支银钗,如今尸体头发散乱,三支银钗也不见踪影。盛氏的银钗想必是被害她的人抢走了,因此凶手不仅强暴杀人还劫财,真是罪大恶极。所以,本县才说你既杀人也劫财。
以上五点,足以定你的罪了,一定是你见色起意,用锄头打死了宝崽,又强暴了盛氏最后又将她掐死,母子二人被你杀死之后又被藏到黄土洞之中,这一切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县令说罢,怒斥瓜农认罪,若不认罪就进行拷掠。
瓜农见证据确凿,这才承认杀了盛氏母子,说出了那天的经过来:
那天下午,瓜农杨和在瓜棚里摘瓜准备明天去卖。傍晚时分,见到一个年轻少妇牵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走到了西瓜地边上。杨和一眼就看出来人是村里嫁到县城的女子盛氏,杨和一直垂涎盛氏貌美,盛氏嫁给高锡禄他心中甚是不快。杨和见盛氏母子二人前来,料想盛氏可能与丈夫吵架,才会带着孩子回娘家去。杨和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主动走出西瓜地来打招呼。
杨和随手摘了一个圆圆的小西瓜递给盛氏的儿子宝崽,宝崽见到这个像小皮球一样的西瓜很开心,用力掐了掐西瓜皮,又用牙齿在上面咬了一口。盛氏见状,连忙阻止儿子不能吃。杨和问盛氏为何来到这里,盛氏见杨和是娘家的村里人并不提防,于是便告诉他自己与丈夫吵架,要带孩子回娘家去的事情。
杨和听罢,忙说天色将晚,盛氏带着一个孩子回家很危险,不如在他的瓜棚里住宿一晚,明早他亲自送她们母子回去。盛氏一听,知道杨和没安好心,便说不用劳烦杨和了。杨和哪里肯善罢甘休呢?他说话越来越粗鲁,用话语挑逗和引诱盛氏,盛氏怒斥杨和无礼。
杨和见天已经黑了下来,便上前将盛氏抱住欲行不轨。盛氏拼命挣扎,宝崽见母亲被人欺负,抱着杨和的大腿撕扯。杨和不能得手,愤怒将盛氏推倒在地,捡起放在地里挖排水沟用的锄头朝宝崽头上砸去。杨和一下子将宝崽砸倒在地,又接连砸了几下将他砸死。盛氏目睹儿子被杀,当场都吓傻了。
杨和扯下盛氏的衣服撕破,塞进她的嘴里防止她喊叫,又将她的双手捆住,随后便将盛氏玷污。完事之后,杨和知道此事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便索性杀人灭口,用力掐死了盛氏,还抢走了盛氏头上的三支银钗。杀死盛氏母子后,杨和将尸体偷偷背到一处被流水侵蚀形成的黄土洞里躲藏,并割掉田里青色的稻禾堵住洞口,待日后再想办法处理尸体。
杨和藏好尸体后,把锄头拿去河沟里搓洗,他心慌意乱地胡乱搓洗了一番后,把锄头拿回凉棚立在了门边。那个被宝崽咬过的小西瓜,也被他一起拿回了凉棚,他打算明天下午带回去喂猪。杨和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于是第二天照常挑瓜去卖,结果没想到牛发现了尸体,唐县令又慧眼识奸,从细节处发现了线索。杨和中午卖瓜回来,准备带上锄头和小西瓜回家去,结果刚走进西瓜地就被逮捕了。
此案真相大白,杨和贪财贪色杀人,其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唐县令按律判处杨和斩首示众,没收三支银钗归还高家,又将其西瓜地、房子等没收官卖作为给高家的赔偿。高锡禄与妻子争吵,明知妻子连夜回家也不追赶,导致悲剧发生,害了三条人命。作为丈夫不够尽责,判处杖责二十大板,以示训诫。杨和被公开斩首后,人们这才知道了盛氏母子的真正死因,盛氏母子才得以下葬。
奇案之奇:丈夫的责任
杨和固然可恨,但高锡禄也有很大的责任,高锡禄功名无望,又不能经营养家,工作还要靠岳父帮忙寻找。儿子吵闹本该好好哄劝,却拿儿子踢打出气,最终导致夫妻不和,盛氏带着儿子离家出走。高锡禄明知岳父母家较远,妻子出门必然要走夜路,也不前来追赶挽留,任由妻子和儿子涉险,以至于让光棍杨和得逞,害死了妻子儿子,杨和也被抓住斩首,三条人命由此葬送。
高锡禄没有本事、没有担当、脾气却不小,这样的男人害了妻子儿子被杀,这也是他的报应。所以,唐县令杖责他二十大板是对的。这样的男人古往今来似乎不少,时至今日依然还有。
自此,明代母子被害案,宣告结案。
参考文献:《明代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