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大学生家长群存在的一些状况,包括:多名家长在群中就保研条件向校方提诉求;个别家长表现过于紧张,“事无巨细都找辅导员,一日三餐都要问孩子”。这并非大学生家长群第一次引发争议,近两年,辅导员在家长群中向家长训话、上了大学家长也逃不过打卡接龙等相关内容时常冲上热议话题。
资料图 大学开学迎新
针对家长群存在这样的或者类似的现象,有高校辅导员表示大学生还要建家长群“很离谱”,有网友质疑上大学还让家长管是在制造“巨婴”,当然也不乏高校管理者认为,建群可以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起到积极作用。一时间,大学生需不需要家长群,成为一个无解之题,建或不建,都有人满意或不满意。
对于上大学之前的孩子来说,家长与学校、班级、老师等,都是觉得有必要建群的,尽管中小学的家长群,也因承载的任务内容过多而时常闹出一地鸡毛的新闻,但仍然较少有人反对建群,因为在社会与学校都同步处于快节奏当中时, 群的确能节省不少沟通时间,统一的告知,比一对一的联络要有效、快捷得多,但同时也因为家长与学校都缺乏必要的边界意识,使得双方对群都持有又爱又恨的态度。
对群的作用有理性认知的学校和班级,会尝试新的使用规则,比如禁用群讨论功能,家长只有接收的权利没有反馈和讨论的权利,这使得群变得清静且有效。但不是所有家长群都这样,因为在多数学校看来,家长群还兼具情感沟通的作用,况且还有不少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家长群家长必须有发言权。 问题在于,家长们也时常无法统一意见,群里聊天记录刷屏,却经常留不下实质性与有效性的建议。
需要厘清一个事实,即家长群的存在,和孩子们本身关系不大。虽然家长们聚在一起是因为孩子,但学生的意志、想法、愿望等,是被排斥在家长群之外的,很多学生其实对家长群的态度是讨厌的,因为家长群中的信息无论来自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只有接受很罕有提出反对的机会。
同样,大学生家长群的建立,与大学生会不会成为“巨婴”没有必然联系。 从培养大学生独立能力的考虑来看,是没必要有家长群的,作为成年人,大学生有必要尝试独立管理自己,也有必要学习承担责任与义务,而不能像中小学时那样,凡事都由学校和家长决定。如果一名大学生的家长,依然没法控制住自己,在群里表现出对孩子的宠溺心态,这只会徒增孩子的耻辱感,也会让大学生家长群变了味道。
笔者在自己孩子上大学报到时,也不能免俗地加入了家长群,但除了起初几天的热闹之外,剩下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寂静的状态,非但家长们不会在群里讨论鸡毛蒜皮的小事,班主任在群里发布重要信息,也极少有人接龙“收到”。这样的家长群虽然显得冷清,但也算正常,因为它没有变成家长与校方的较劲群,客观上也说明,除了家长与学校都对群有边界意识,双方也都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任务。
群是工具,建群是为了高效传递信息,至于教学、沟通、情感交流等等,其实都是强加给群的义务,这会让群负重不堪。所以说, 家长群可以有,但不必凡事都拿去群里说,发生什么样的事态,就去找对应的渠道与人,让群成为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挺好。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评论
撰文: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