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城 中国 最早 一座 如今

中国最早的石油之都,如今真变成了一座鬼城了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30 01:47:05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说起石油之都,估计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东北的大庆,而实际上在大庆之前,我国还有一座更早的石油之城,那里曾是新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基地,出产的大量石油帮着中国扔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座城市,就是甘肃的玉门。

虽然曾经的玉门十分繁华,可现在许多的人们提起玉门,似乎都与衰落、萧条挂钩,各种关于玉门的传闻叫嚣尘上,“城市已经废弃了”、“两千块钱能买一栋楼”、“根本就没什么人”,甚至于人们将玉门称作是“鬼城”,那么,事实当真如此么?

玉门关遗址

玉门挖石油的历史,远比你想象中的更悠久

西汉时期,霍去病进攻匈奴夺取河西走廊之后,汉朝在当地设立诸郡,元狩二年,汉朝在祁连山尽头设立玉门县,由酒泉郡管辖,开始了玉门建制的历史。

所谓的“玉门”,就是美玉之门,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个说法,一是因为张骞通西域之后大量西域的宝玉从这里进入中原;二是酒泉西南的山中盛产美玉,山前的地方就被称作是“玉门”,不过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玉门关是以军事要塞关隘出名,并非这里的美玉。

其实,相较于美玉,玉门的石油更加出名,不要以为玉门直到近现代才发现石油,当地有石油的事情,在上千年以前就被我们的祖先知晓!西晋时代,敦煌出身的名士张华就在《博物志》当中记载,西北的延寿县“山南有石山出泉,县人谓之石漆”,而这里的“石漆”,实际上说的就是黑色的石油,至于延寿县,就是今天玉门老君庙油田的所在地。

展开全文

汉朝的河西四郡

虽然很早就发现了石油,可是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怎么利用,也就看个新鲜觉得奇怪,清朝同治年间,当地的百姓们在淘金时,偶然发现“石漆”居然能够点燃,而且十分耐烧,因此有意进行收集,人们还在当地石油涌出的地方修建石坝拦截石油,也就是如今的石油河。

缺乏木料柴火的西北地区,石漆这种东西很快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照明物品,玉门当地的百姓们将“石漆”收集起来,并且进行开采,对外出售,主要就是用于照明。

玉门的石油引来了当时很多人的注意,毕竟西方的内燃机已出现并广泛使用,1921年地质学家谢家荣前往玉门进行勘探,将玉门的石油资源状况进行了总结报告,打破了当时西方对于中国没有石油的妄断,因为当时世界正在大规模流行内燃机,玉门这个盛产石油的地方,自然也就引来了密切的关注。

老君庙油田所在地

玉门油田,新中国的石油工业摇篮

近代时期,我国虽然也出产石油,但是总量很少,当时国内大多数的原油都需要进口,尤其是东南亚与美国,然而随着抗战的爆发,沿海地区陷入战乱,加上日寇的围堵劫掠,国内的石油供应陷入困顿之中,为了保证石油供应,当时加强了对于玉门油田的勘探与建设。

因为玉门深居内陆,与日本侵占区距离也比较远,环境自然也相对安全,经过反复勘探与研究之后,直到1939年,玉门的老君庙油田终于喷涌出了石油,玉门油田进入真正的工业化开采阶段,整个抗战期间,玉门油田供应着国内超过九成的原油,为之后的胜利,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玉门油田的原油开采陷入了暂停当中,1949年的时候,随着西北各地的全面解放,玉门油田的生产才重新恢复,不过当时的条件有限,所以玉门油田的出产量仍旧不算有多大,与抗战时期也没多大的差别。

河西走廊上的石油工业重镇

新中国是非常缺油的,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又非常重要,总不能一昧地依靠苏联等援助,为了摆脱“贫油国”的帽子,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加强了对于国内各地原油的勘探开发力度,其中玉门油田就是重点项目之一,国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搬运到了玉门油田地区,成千上万人,将自己的青春抛洒在这里,就是为了建设新的石油基地。

为了给当地更好的自主性,1955年玉门市正式建立,这就是一座依托于油田而生的城市,第二年兰新铁路之中,兰州到玉门这一段也开通了,玉门油田的产能突飞猛进,到了1959年的时候,玉门油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这里供应着当时国内一半以上的石油,是当时无愧无可匹敌的新中国石油之都。

因为石油,当时的玉门也十分繁华,在整个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城市化率、工业化率与居民生活水平方面,能与玉门相比的城市也没几个,小小的玉门一度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昌盛的城市之一,那时候,也是玉门最辉煌最耀眼的时代。

玉门油田的炼油厂

依靠石油而生,因石油枯竭而衰

玉门因为石油的关系,也牛气了一段时间,可到了七八十年代,玉门开始走下坡路,那时候国内除了玉门之外,很多地方的石油资源都被发掘出来,像是东北的大庆,山东的东营,河南的中原,甚至隔壁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这些地方的原油储量,也都远远超过了玉门。

由于玉门油田的建设很早,所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更好地建设新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很多的技术人才都被抽调到全国各地支援建设,像咱们非常熟悉的“铁人王进喜”,就是那时千千万万挥洒热血的石油工人之中的一员。

其实玉门的石油开发已比较成熟,如果只是人员被大量调走倒也没什么,可关键是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玉门油田的储量并不算非常巨大,尤其后来随着国内经济全面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玉门的石油资源显得愈发不足。

玉门的一井碑记

到了1998年,玉门全年的石油产量仅仅38万吨,而那时候的大庆油田,年产量已超过了五千万吨的规模,玉门油田连大庆油田的一个零头都比不上了。

随着石油产量的剧减,玉门大量的石油工人与他们的家属,也只能离开玉门,从1990年到2002年,玉门有至少六万石油工人与其家属远走,要知道,鼎盛时期的玉门,常住人口也才十三万,这对于玉门的发展打击,是相当致命的。

当初的玉门,不管什么方面都极其依赖于石油,基本就是没有石油就不能存活,可当石油真的慢慢消失,玉门就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困顿当中,玉门是因石油而生存的,没有了石油就没有了经济命脉,石油工人们走了,当地的消费主力也没有了,各方面的经济都开始走向倒退之中,这对于一座城市的生存,打击是最为致命的。

俯瞰河谷之中的玉门老城

老玉门,新玉门,放弃石油涅槃重生

石油渐渐枯竭了,人员也都慢慢离开了,玉门这座城市也再次荒凉了起来,当年若非为了建设石油基地,地处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的戈壁滩上,也不会出现这么一座城市。

玉门这个地方原本就在地震带上,也没多少水资源,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无法发展农牧业,当年玉门所需的生活物资几乎都是从外界运输来的。

经历了惨烈的衰退之后,玉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终于在2002年的时候,玉门大量的学校等服务机构,开始向酒泉搬迁,到了2006年,玉门整体迁至其西边七十公里处的新城区,如此一来,玉门也就变成了老玉门跟新玉门两个部分,新玉门是本世纪新建设的,而老玉门就是曾经作为石油重镇的玉门旧城。

玉门的城市入口

玉门老城的确是荒凉一片,整个老城区剩下的居民不到两万,到处都是空无一人的老旧单元楼居民区,街道上的商店,十之八九都是没人经营的,核心区域是一个菜市场,仅剩的一个红绿灯也已损坏,而在这座老城,似乎也用不着红绿灯,最低谷的时候,玉门老城区只需要花两千块钱,就能买一套很大的房子。

然而,新玉门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石油枯竭之后,当地痛定思痛,其经济产业当中虽然仍旧有炼油工业的一席之地,却不再完全依赖于开采原油,如今玉门的产业之中,石油化工依然是最大产业,而原油大多来自于其他油田,玉门转型为炼油工业城市。

此外,依靠玉门的先天优势,当地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与风力发电,这些年都发展得很好,新城区到处都是崭新的柏油路与巨大的风力机组,该有的城市机能一应俱全,与东部地区的寻常县城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玉门新城区

如今坊间都盛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玉门已成为了一座鬼城,几千块钱能买套房,就算是买一整栋楼也用不着几个钱,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当年玉门全面迁往新城区时,老城区的确出现过如此情况,可这些年,再想几千块买套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玉门搬迁之后,仍旧有不少老玉门人,平时工作在新城区,而到了周末回到老城,虽然老城到处都仿佛停留在上世纪的模样,没有网约车、没有电商,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足够安静也足够祥和,偶尔在此放松也是不错,也因为人口有所回流,使得老城部分地区出现了新的商业活动,当然,并不算非常多。

国内像是玉门一样的城市,并不在少数,当年为了国家的建设,大规模开发资源,所以产生了不少与矿山、油田等共生的资源城市,而因为资源的枯竭,许多城市步入了衰退之中,经济发展无以为继,人口加速对外流散,陷入了一个似乎无法破解的循环之中。

玉门随处可见废弃的单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