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音乐给你一种力量,仿佛一切的悲伤都消失了,它彻底拯救你脱离黑暗。在这个世界上,你想象不到有这样的力量,但突然真的遇到了,这种力量就在音乐里。”在王健的课堂上,他这样给学生讲解他理解的巴赫的音乐;而在昨晚“王者归来”的音乐会上,他让现场的每一个人体会到了这份来自音乐的纯粹又巨大的力量。
图说:王健与余隆谢幕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为欢迎王健“回家”,昨晚,余隆率领上海交响乐团为老友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派对。这是一场动人心魄的音乐会,曲目中既有王健首度和上交合作时想演而未能演成的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也有德沃夏克极致之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好友“健”面会,从出场到谢幕,余隆和王健三次相拥,既是同校师兄弟的情谊,也是音乐家之间的惺惺相惜。
再次聆听王健的演奏,看他拉琴时投入的表情,台下的乐迷们也有着各自的感慨。三位专职教授大提琴的老师相约来见“偶像”,她们笑称既为“偷师”也是“膜拜”:“真的是从他(王健)黑头发看到白头发。读小学时,妈妈第一次带我听王健,他拉的就是海顿C,当时就被震撼了。每次听他演奏,都会觉得境界又高了一层。”
图说:王健演奏中
展开全文
有观众在朋友圈这样形容王健的演奏:“他的琴声会拉丝,让人目不转睛。”而昨晚,观众席里被拉丝感征服的不在少数。坐在第一排的男孩始终跟随音乐在摆动双手,像是要烙印下王健运弓时的轨迹。而后排高个子的男孩,在乐曲高潮时紧皱着眉头,那份被音乐彻底带入而显得略微痛苦的表情,竟然和一贯拉琴“苦大仇深”的王健高度重合。音乐带来的共鸣原来也能通过心灵的折射映照在脸庞。
如果用掌声持续的时间和达到的分贝来衡量一场音乐会受欢迎指数,那么“王者归来”绝对属于爆表级别。在观众持久热烈的掌声中,王健两度返场。第一次,他演奏了巴赫无伴奏组曲片段;第二次,余隆执棒乐队和他一起献演了德沃夏克的《月亮颂》。台上,乐手的眼神中流露着意犹未尽;台下,早已有人热泪盈眶。
图说:演出现场
“王”者归来,好友“健”面,整个音乐厅暖意融融。演出前,王健和小提琴演奏家徐惟玲有过一番畅谈。两位都曾出现在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镜头中的音乐家,如今又在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席相聚,徐惟玲的笑容中有着一份感慨:“我特别高兴,王健能回来。有他坐镇,让人觉得特别安心和踏实。”
同样欣喜的还有余隆,音乐会上,他这样介绍即将出场的好友:“王健是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也是我们所有中国音乐人的骄傲。”他直言,改革开放到现在,全世界正是通过像王健这样的一批音乐家们,了解了中国的音乐、中国的文化,“他们为中国音乐作出巨大贡献,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