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 十万亿 呼之欲出 全资 金控

中信金控全资控股中信信托,十万亿级“金控航母”呼之欲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22:03:0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伴随着金控监管政策的出台,金控平台野蛮生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各路资本纷纷“杀入”,中信集团也无例外。其陆续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保诚人寿、中信消费金融纳入金控,时至今日中信信托也将成中信金控的囊中物。

中信信托股权生变。

2月27日,据北京银保监局公告称,中国中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有限”)、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兴业)分别将持有的中信信托82.26%、17.74%股权转让给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金控”)。换句话说,中信信托将成为中信金控的全资子公司。

这也意味着中信金控的金融版图再添“新兵”,自去年6月以来,其便开始整合金融牌照之路,陆续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保诚人寿、中信消费金融“缆入怀中”,合计资产总额近10万亿元。

数以万亿体量的背后是中信金控采用的小金控模式。在庞大的中信集团中,左手囊括金融业务,右手伸向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在此背景下,小金控模式是隔开实业与金融以防范风险的最佳途径之一。

中信金控将中信信托收入囊中

中信金控的金融版图再下一城。

2月27日,据北京银保监局公告称,中信有限、中信兴业分别将持有的中信信托82.26%、17.74%股权转让至中信金控。也就是说,中信金控将持有中信信托100%股权。

中信信托被纳入中信金控与中信集团设立金控的初衷不谋而合。承接中信集团旗下的金融牌照无疑是中信金控与生俱来的使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信托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

自2017年以来,公司信托资产规模跌跌不休。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从2017年的逼近两万亿元一路下滑至2021年的不足万亿元,为9788亿元。

展开全文

规模一降再降的背后伴随着“踩雷”的频发,其中房地产行业是爆雷的多发区。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信托近10款信托计划出现风险情况,募资总金额超85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是“重灾区”,共有5款产品违约,包括皇庭广场经营性物业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嘉和118号恒大贵阳新世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中信信托投向房地产行业的资产仍有1600.86亿元,占比为16.36%,规模远超平安信托、重庆信托、华能信托等行业头部。

在此背景下,公司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营收从2019年的71.8亿元逐步增长至2020年的87.5亿元后,2021年又降至85.85亿元,净利润同样一波三折,从2019年的35.9亿元增至2020年的38.6亿元,随后降至2021年的35亿元。

但与同行业相比,中信信托的营收和净利润仍位列行业前列。以2021年为例,中信信托的全年营收85.85亿元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平安信托;35亿元的净利润则仅次于华能信托的37.9亿元。

采用小金控模式

将中信信托收入麾下显然是中信金控的必由之路。除中信信托外,中信金控先前就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保诚人寿、中信消费金融等金融牌照“揽入怀中”,合计资产总额近十万亿元。

其最先瞄准的是中信证券,去年6月,中信有限和中信股份将所持有的中信证券27.3亿股无偿划转至中信金控,此次交易完成后,中信金控一举坐上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之位,合计持股比例为18.45%。

与此同时,中信有限还将持有的中信银行64.18%股份无偿划转给中信金控,并将其持有的面值263.88亿元的中信银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无偿划转给中信金控,此次交易完成后,中信金控将成为中信银行的控股股东。

仅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信金控又无偿受让中信有限持有的中信保诚人寿50%股权。

中信金控的整合之路仍在继续。直至去年11月,中信消费金融变更股权获批,股东由中信有限变更为中信金控,持股比例为35.1%。此外中信信托的持股比例为34.9%。

能囊括数以十万计的体量离不开中信金控采用的小金控模式。所谓的小金控模式就是指母公司专门设立金控股子公司,并将金融业务纳入其中。

对于既有实业又有金融业务的中信集团而言,采用小金控模式有利于隔离金融和实业的边界,防范风险跨行业传染。

中信集团如此垂青金融业务,是该业务在整个集团占据不可估量的地位。正如包揽集团绝大部分资产的中信股份曾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综合金融服务板块仍是公司最大的盈利来源,归属净利润为521亿港元,而全公司的归属净利润不过702亿港元。

其中中信银行扮演着关键角色,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润均是如此。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资产规模从2019年的6.75万亿元步步增长至2022年的8.5万亿元;归属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480.2亿元逐步增至2022年的621亿元。

其次便是券业一哥“中信证券”。历经近30年,该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在2021年末已突破1.2万亿大关,截至2022年末,资产总额再度扩大至1.3万亿元;归属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122.3亿元不断增至2021年的231亿元,不过2022年降至211亿元。

纵观中信集团的业务,除“顶梁柱”金融业务外,据公司官网显示,其还涉猎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四大业务板块,直至2021年,据中信股份年报显示,实业板块利润贡献占比提升至36%。

金控平台群雄逐鹿

中信金控模式仅是市面上金控平台中的“代表”之一。金控监管政策尘埃落定后,央企、地方国资、民营资本也追逐着自己的“金控梦”。

自去年3月以来,中信金控、北京金控首获“入场券”后,9月18日,第三张金控牌照“花落”招商金控。除上述三家公司外,还有光大集团以及万向控股设立金控公司的申请也被受理。

纵观市面上的金控平台,模式各有千秋。除中信金控外,招商金控是产业资本设立金控的样本,北京金控是地方金控平台的典型案例,万向控股则是民营金控的“代表”。

以招商金控为例,招商局集团的金融业务不断注入招商金控,包括招商银行、招商证券、招商仁和人寿、招商基金等。

其中招商银行对于整个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招商银行的利润总额为1650.9亿元(未经审计),占招商局利润总额2192.8亿元的比重高达75%。

“染指”金融外,招商局集团还拥抱实业,涉及行业遍布港口航运、交通物流、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等。实业和金融的支撑也促使2022年末招商局总资产高达12.4万亿元。

除中信金控、招商金控外,北京金控则是地方金控平台的“模板”。

与招商金控、中信金控不同的是,其是将集团整体转为金控公司。据北京金控官网显示,北京金控主要涉及的业务包括持牌金融机构、投融资管理、金融科技基础建设和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四大板块。如今的北京金控并表资产规模也跃升至万亿元。

除央企、地方国资聚集金控舞台外,民营资本也意图分一杯羹,而第一家民营金控牌照或成为“万向系”的猎物。

尤其是近期民生人寿拟“入主”万向信托的消息再次将“万向系”推向公众视野。细观民生人寿近年来的动向,其参股的金融机构不在少数,涵盖通惠期货、浙商基金、通联支付等。

时至今日,金控平台集齐各路玩家,逐渐形成以产业资本金控平台、地方金控平台、非银系和银行系金控平台,民营金控、互联网金控为主的六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