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 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发南阳,写进国史家谱,无可更替,始祖曼公,起于殷商,再有春秋吾离,东汉仲华,乃族史家谱三大先祖无疑。今既姓“邓”,同泽祖恩,共感祖德, 关注“邓氏一家亲”。了解邓家事。
【元祖文显】春祭太乙公之父
【邓氏祭祖】祭拜景显公大典
【邓氏简讯】赴贺州祭景显公
【邓氏盛会】热烈祝贺贺州秋
梅州文显23世裔邓品贵梳理
中华汉族都习惯沿用汉文字命名。几千年来由于各朝代的文化素养差异,名字格式又有很大的领域。古代命名时,名与字是分开命题的,更有号与谥号,排行等同时出现。就如文显公,名是文显,字是日章,号是耀堂,排行望七郎,简称显。到了南宋外族统治限制汉文化,汉族百姓只能以排行出现社交。受汉文字的字根局限,同姓同名同号的重叠就难免会出现了。几千年沿袭下来对寻根溯源方面带来了扑溯迷离的难度且造成阴差阳错的尴尬。本支曼93世文显公就出现一桩斩不断理不清的溯源的现象。这一现象发生在广西贺州市莲塘。就此现象特逐一梳理一下。
一、梅州邓文显是训骘卓系曼90世简公之来孙,左公之孙,相公之子。名文显,字日章号耀堂俗称望七郎妣朱、登氏。登氏生三子:志圣、志贤、志斋(南宋庆元年【公元1199年】,志圣、 志斋迁居梅州)。显公为南宋官吏,诰封中议大夫。卒葬于宁化禾口村,清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岁(公元1782年),公金骸迁广东梅县畲坑小桑坑尾村安葬。墓坐南向北,丙山兼巳,三度分金,穴曰“竹叶扫地”又曰“祥云捧月)。祖坟历至1919年,毁损不堪。后由梅县石扇裔孙牵头重修。公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地群众藉开荒造田为由,又墓毁碑失。后经丰顺县丰良镇冠草塘、石桥头、竹洋,以及梅县叶田等地裔孙代表前住交涉及倡议重修。逐于公元1985年农历2月12日,按祖坟原祉、立向重修,至九月竣工。墓碑两边石刻墓联云:“广东开世系,大地漫孙枝”。同年10月19日圆坟,时有广东、江西、福建三省,十八个县市,裔孙代表五百余人参加致祭。(照片前面页刊订有)“登氏祖婆”金骸也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从禾口村迁葬于广东丰顺县丰良镇石桥头屋侧角三角塘山东梨坑,穴曰“鼠子落垄”,公元1995年重修与志圣墓重修同时圆坟庆典。
展开全文
可是,“竹叶扫地”墓是“金牌衣冠冢”。这奇怪的慌言又不知道从何泛起。
二、福建霞浦县邓文显是训骘卓系曼90世简一91世俊一92世65郎之105裔孙。世居福州订州宁化石壁都。后文显从石壁都移居上杭来苏里。清乾隆6年(公元1741年)文显之子辑功丶周、昌三兄弟又从来苏里迁居福宁魁洋南山后即现霞浦县柏洋乡南山后村。之后裔孙南迁北移并至海内外,是支叶繁茂望族。
三、广西贺州市信都镇景显南宋末年出任广东粤北鹰阳关大将军(口传定音,没有正史考),败势后隐居于广南西路封阳县万古寨(今广西贺州市信都镇)万古寨(今万兴村)。今万兴村乃有其裔孙100多人。景显作古后葬于万古寨铁炉山。2002年信都邓发耀宗亲发函告知“梅州邓氏宗亲联谊会,报告广西贺州信都镇万古寨铁炉山有显公与仁、义合葬并将报告函登载于梅州邓氏联谊总会创办的《东汉家声》。是年,有幸参加太乙祖春祭。時下,会长邓干喜,《东汉家声》总编邓青郑重属托我务必考察铁炉山显公行迹。多年来我先后走访过贺州籍玉林容县人事局局长邓舜君,贺州市纪委邓元帅,邓德聪等宗亲,至2011年才有缘找到信都镇邓发耀,邓有雄,万兴村邓华桥等热心兄弟圆我了的考察梦。万古寨铁炉山确实有景显、守仁、守义合葬墓,坐丁向癸。铁炉山墓地气势滂礡,确是一快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碑志落款宋朝镇国大将军景显公之墓。裔孙落款为纪男志圣丶志贤、志斋,孙为孟、仲、季,守文、守行丶守恭丶守敬、守仁丶守义……。(据江西萍乡邓发金反映其家谱记载太乙公九子均按“守”字辈排)。届时把考察结果载入2012年出版“原则不作对错评”的《中华邓族源流史汇卷》亦误认同景显与文显同出一人。
2015年贺州市邓氏拟创建“邓氏总祠",选址于贺街镇卓卜尔山风景区。時已经有众多宗亲捐资,其中信都镇邓有雄捐了一万元。后因产权无法落实而告吹。尔后有宗亲建议在贺州莲塘选址。但是,却把《邓氏总祠》改立《景显公总祠》。经多年的艰苦奋战,准《景显公总祠》初具规一模。但是,负面能量也带来不少的影响。其中,以景显公定格后贺州市其它邓氏支系则自然分割在外,凝聚力也随之涣散。景显是否是文显亦遭多方质凝。景显公总祠理事会不断加大景显公的源流行迹的宣传,发布《宋朝大将军邓景显简介》予正名景显与文显同出一人。为此,勾起我重新考察信都铁炉山的动机。
附:《宋朝大将军邓景显简介》本资料由邓奕财据各地族谱以及历史资料收集整理而成。邓景显亦称文显。其父是92世祖佐公。93世祖:显公(文显,景显)都是此人。字日章,号耀堂。宋朝拔为镇守南国大将军。主辖广东广西两省。一:显公:(文显,景显),字日章,号耀堂。是92世祖佐公共生有七子。文显排行为五子。长文洪,次文波,三文方,四文诚,五文显,六文贵,七子文禄等七子(湖南邵阳邓氏旅谱记载)。文显公自幼习武,精通百般武艺,青年时期入朝庭军护驾有功,逐在营中成为军中骄子,战功卓著,历来身先士卒,察情制定作战方案,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外,指挥才能超群出众,逢战必赢,为宋朝累累建立战功,仕途一路攀升,七十岁仍然被朝庭委任镇守国大将军,守护两广地域不被外来之犯。1272年间春军探来报说:有一股不明身份的湘兵从开山经桂岭进犯扰民,势头凶猛,只三四月就逼临苍梧边陲,邓景显将军早已排兵布阵等待狂兵进入口袋之中,来一个翁中捉鳖,等到二千进犯之敌全部进入苍梧山区以后,宋朝大将军就向八千精兵下令把敌兵全部围困山上让他们攻不能进,撤不能退,因为当时的元兵在北方早已进犯各地,看到国难当头就以和为贵,想降兵我用。故此就不主动进攻,以守观其行动,湘兵在山上被困四个多月的时间,粮尽弹绝之时,邓将军就邀湘兵首领会面:湘兵首领亦是邓姓之将才。几度磋商未果后,邓显将军下最后通碟:一是全部湘兵归降我部由我整编充入我军队伍继续为宋朝效力!二:湘兵不降就全歼于此地,让湘军全部葬身苍梧山中。湘军首领邓氏之将回营中权衡一周后应允归降宋朝政府军纳入邓显大将军部属充军再服兵役。时年农历九月上旬湘兵首领邓氏之将带领二千一百多人手举白旗苍梧江边正式归降,然后所有湘兵都分配到各部之中,军中共同庆祝合作愉快,礼乐不断,全军上下喜悦之情各有心思;湘兵邓氏之将领整月脸无喜色,忧郁闷苦,一天清晨哨兵来报说:湘兵邓氏之将领已溺水江中,邓显将军既派兵将其尸首打捞上后,发现其身藏遗书:一路征战耀祖宗,未想成鳖跌进塕,豪言壮志凌云心,落难不与四时同。今日无颜列祖宗,愧对两千兵碎溶。但愿尸魂回故里,湘水西江同向东。邓显将军见此情此景:知其因落魄自责无颜面对列祖列宗,选择投江自尽,心愿还是想回邵阳老家作个晚节交待又可视家乡的大好河山之美景!显将军既安排二十湘兵扶灵护尸急送回邵阳安葬。(湖南省邵阳邓氏族谱有详细记载)。次年春邓显将军挥师西南经南宁去进入云南御敌元犯,由于元兵的蒙人身强力壮宋室之兵难于扺抗,几年后就边打边撤回到柳城住扎屯兵,静候朝庭佳音。谁料知等来的是;公元1278年秋季元兵因从华中华东很难攻克宋兵的死守就改道由西向南进攻而破了宋朝的兵阵,很快由云南直插广西边界,邓显将军于1278年春陆秀夫派来军情急报中得知元军于(公元1276年冬)攻克临安(今杭州宋朝皇帝府)并将赵显皇帝(时年6岁)以及全太后等未能逃脱的宋朝官员俘获北上受刑后。且陆秀夫,张世杰沿海岸线南逃至福州后又力举赵昰为宋主,由于南宋抗元部队节节败退,宋室由香山(今广东中山)经广州逃至硇洲岛(今广东吴川南海中洲岛),由于长途跋涉奔波劳累,年仅11岁的赵昰于当年农历四月病死逃亡之中。随既卫王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等文武官员拥戴为新宋主。朝庭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文天祥为右丞相,张世杰为太傅,宋少帝时年8岁。公元1278年农历八月初邓显将军知道宋朝大势已去,既思隐身而退之计:既留身边一百精兵后分赏银两遣散所有兵员各自回家自谋生路。八月下旬邓显将军带着家卷由一百精兵从柳城往桂东方向途经鹿寨再到金秀大瑶山里住扎数月没有适合隐身之地后又往东南方撤退探路而行,原来计划在平乐定居的,后来身边的国师说平乐非久留之地。然后又继续往东而退,到了广东的封阳县后找到一块小盆地,当时到处是原始森林,居住一百多人非常隐秘,国师说:邓公我们可在此处隐藏的居住,等待时机再为国效力!于是邓景显将军时已76岁了,1:当时家之中有长子志圣公(配邹氏:生五子)第五个儿子世昌。2:三子志斋公的儿守仁(太乙公的第五子),守义(太乙公的第六子)在万古寨由三个嫡孙陪同有精兵保驾护航而万无一失平安欢度晚年。
2019年8月20日我又拜会信都邓发耀,邓有雄等宗亲重溯景显公行迹史料。考察结果有几方面:
一、由于年久煙殁碑志已经是模棱不清,家谱也已经失记。言传中认同信都邓氏都是景显公的后裔。其实,信都街邓氏是训骘卓系曼90世简一91世俊公裔。贺州市邓氏除万兴村邓氏外其他邓氏都不是景显后裔。
二、公元1981年信都邓氏发起重修景显公墓。当时,信都外域的邓氏没有加入其中,碑志裔孙落款还没有志圣丶志贤、志斋,孙孟、仲、季,守文、守行丶守恭丶守敬……。
公元2001年农历二月初八,贺州市邓氏宗亲联谊会又发起再重修景显公墓的倡议。理事会主任是万兴村邓华桥。此时,涉及贺州市邓氏层面就拓宽了。贺州市邓氏全加入其中。太乙系仁房裔把仁认作守仁,志圣系裔也默认景显则是文显。从此碑志裔孙重新落款为:纪男志圣丶志贤、志斋,孙为孟、仲、季,守文、守行丶守恭丶守敬、守仁丶守义……。
根据以上考察和现有史料有下面几个观点:
一、广东梅州文显与福建文显世系源流清析,是兄弟支脉关系辈分且相差八代的同名宗亲。
二、贺州信都景显世系源流不畅无史可溯,纯属迷宗派系。
三、2001年重修景显与守仁、守义合葬墓时,碑文中景显裔孙款项下史盲式地把梅州文显纪男志圣丶志贤、志斋,孙辈加"守"奏合景显之守仁、守义之板本生硬塞进景显项下误导了后人。
四、为了使景显公总祠与文显公总祠同出一体又演义般炮制《简介》忽悠了后人。
《简介》以《湖南邵邓氏谱记载》为依据塑造文显与景显同出一人的史料太过虚拟。其中质凝有:
1、湖南邵阳邓氏是否有显公后裔?根据《中华邓族源流史汇卷》史料库显示至目前为止没有收载到邵阳邓氏有文显公后裔行迹和播居史料。
2、《汇卷》史料库佐公项下载曼90世简妣原配妣趙氏夫人生瑜,其裔孙多播居广东徐闻、化州、廉江,玉林市博白等地,妣秦夫人生三子,长子俊,其裔孙多播居湖南乐昌、桂阳、江西崇义、四川、广东兴宁、罗定、高州,广西钦州、合浦、灵山等地。佐生相,相生文显,文显生志圣、志贤、志斋,其商孙播居中华约七个省市,港澳台及海外。俦生二子:昇、志敏。播居裔孙散居江西万载高村镇新井王竹岭公、湖南浏阳荷花坊恢绪祠等地,
3、有关仁公行迹史料, 广东连(州)阳(山)邓氏版本:仁公字逢时,讳世茂,号三十五郎,居梅县松口,妣钟氏生二子:裕、光,兄弟同科登进士。其后裕由松口徙往梅县程乡松源都蕉坑甲溪开基立业。
铁炉潭邓氏系粤二世祖义公(六房)之后。义公梅县丙村银场白沙坪开基,葬银场网形,1998 年重修,2017年因国家建高速路被拆,今打算迁建。义公生一子:逸叟里隐公(粤三世)葬丙村梅江河唇,据称历河水侵蚀后移葬义公墓前侧但无迹。逸叟里隐公生一子:颖诒居士公(粤四世)葬白沙坪蟹形,2003年重修,今完好。
4、 景显1272年70岁出任宋朝镇国大将军,1272年已经是南宋咸淳8年了,此時期是金人灭赵宋多年,汉人横遭杀戳時代。1278年元兵大乱北方,但是,1324年才是元朝泰定元年。又与文天祥同朝,76岁隐居广东封阳县。此时此刻,广东梅州文显已经作古多年了。福建文显还未降生这个世界。
5、景显转战湘粤桂行迹史记与地理地域交通等知识方面太过浑沌。南宋時期从湖南南下粤桂只有从湖南蓝山丶临桂徏广东连州下鹰阳关到达贺州或下怀集出信都达苍梧。邵阳达贺州无道可巡。桂岭是贺州腹地湘兵何曾有机会在桂岭丶苍梧作乱?一派胡言。
6、“宋朝拔为镇守南国大将军。主辖广东广西两省”。如此大的官史记哪能会忘了记载?
结论:可以肯定《简介》之《湖南邵阳邓氏族谱》文显版本不是梅州、福建霞浦文显版本。景显不是文显。梅州、福建,贺州之文显、景显文化应当各守慎踪追远,以史为鉴,勿作人云亦云。
【邓府升学 北京大学】 【祭祖盛典 三千裔孙】
【 广东最豪 邓氏宗祠】 【茂名邓氏 盛会盛况】
【宗祠落成 祭祖大典】 【邓氏宗祠 180周年 】
【 邓毅考入 清华大学 】【邓氏世系 全国支系】
【巍巍京师 赫赫邓氏】 【邓氏盛事 陞座庆典 】
【邓氏家训 十大条律 】【邓氏文化 最全介绍 】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