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类 记仇 毒蛇 致死 围攻

1986年一村民打死73条毒蛇,5年后被蛇围攻致死,蛇类真的记仇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19:25: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湖北省利川市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名叫“利川蛇墓”的地方。令人意外的是,“利川蛇墓”并非是一条蛇的墓地,而是一个年轻人的墓地。

更令人称奇的是,数以百计的蛇围绕在墓碑之上。墓碑四周杂草丛生,蝇虫乱飞。据当地村民所说,此墓地的主人曾被无数毒蛇“报仇”,不仅被群蛇咬死,还被这些蛇盘踞在其墓碑上。

那么,村民们的描述是真是假呢?难道真的存在毒蛇“报仇”的事情吗?蛇群与这死去的年轻人有着怎样的仇恨呢?

捕蛇人程地明

此事并非是子虚乌有的。此墓地的主人名叫程地明,程地明是一名捕蛇人。捕蛇人这种行业可以说是古已有之。

捕蛇人

早在唐朝,柳宗元就写下了《捕蛇者说》,记载了永州当地捕蛇人在苛政徭役下的凄惨生活。程地明选择了捕蛇人这一职业也并非偶然。

程地明住在湖北利川的一个小山村里,这里山峦连绵,草木丛生。当地地势险峻,层峦叠嶂连绵不绝,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的栖居地。程地明家境贫寒,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捕蛇经验。在父亲的耐心教导下,程地明很快成为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捕蛇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捕蛇人可以说是在当地盛极一时的新兴行业。当时一条蛇可以卖出三四十元的价格,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程地明也凭借自己高超的捕蛇技巧,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捕蛇人。一天,程地明与往常一样在山间捕蛇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怪事。

展开全文

程地明此次上山,是为了捕捉一种名叫“菜花蛇”的无毒蛇,“菜花蛇”黑质而黄章,腹鳞后缘遍布有黄色发散状花纹,因而民间俗称“菜花蛇”。

“菜花蛇”有一定药用价值,在当时也可以卖一个罕见的高价。程地明为了此次捕蛇也做了不少准备。他携带着捕蛇用具以及雄黄,与两名同伴共同前往山中。

程地明此次捕蛇的地点为蔡家坪,地处深山之中,四周皆是险峻的山峦,嶙峋的怪石,地面遍布奇花异草,参天大树郁郁苍苍。程地明知道,蔡家坪正是“菜花蛇”的栖居之处。

正当程地明专注地在地上寻找“菜花蛇”的身影之时,草丛中忽然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不多时,一条“拦路蛇”窜出草丛。这条“拦路蛇”非同一般,只见它头背呈草绿色,墨绿色鳞片遍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它砖红色的颈部花纹和墨色的眼睛。

程地明一见此蛇,顿觉四肢僵直。原来,作为资深捕蛇人的程地明十分清楚,这条蛇正是民间俗称“红花野鸡项蛇”的剧毒蛇。

惊讶之余,程地明尽力平复了心情,眼疾手快地挥舞着捕蛇用具向这条“红花野鸡项蛇”砸去。“红花野鸡项蛇”很快一命呜呼了。但随后发生的事更是让程地明震惊得瞠目结舌。

在砸死一条“红花野鸡项蛇”后,数条“红花野鸡项蛇”忽然蜿蜒爬出草丛。程地明与两名同伴竭尽全力,才勉强将这些“红花野鸡项蛇”打死。随后,草丛中爬出了更多“红花野鸡项蛇”,三人在与毒蛇的缠斗中很快败下阵来,他们一路狂奔逃下山去。

逃下山后,三人难免心有余悸。要知道,“红花野鸡项蛇”可是有名的剧毒蛇,倘若不幸被咬伤,可就难免有性命之虞。程地明将此事告知了同村村民们,村民们听闻此事,无不惊惶失措。

不久后,其他村民上山时,所见的景象更是让他们震惊不已。原来,山间小路上遍地是“红花野鸡项蛇”的尸体,村民们逐一清点,发现“红花野鸡项蛇”的尸体足有七十余条。

可以推算出,当初围堵程地明等三人的毒蛇足有百余条,倘若程地明独自上山,便很有可能丧命山中。这件事也被《江汉早报》所收录报道了。那么,这件事对程地明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红花野鸡项蛇”会对他如此执着?

毒蛇的“复仇”

经历此事后,程地明魂不守舍,惶惶不可终日。在此后的捕蛇活动中频频出错,好几次都被蛇咬住,好在程地明都是被无毒蛇咬伤,并无性命之忧。

不仅如此,深重的恐惧感如梦魇一般萦绕在程地明心头,他回想起当地捕蛇人之间流传着的一个传说,打蛇应当注意一些事项,否则会遭到毒蛇的“报复”。

在其捕蛇生涯开始之时,程地明对此传闻不以为意,况且多年捕蛇也并未出现任何问题。但这件怪事的出现让程地明对此传闻将信将疑了起来,难道毒蛇“复仇”的传言是确有其事吗?

程地明心中慌乱不已,便两年没有出山捕蛇,反而留在村中务农,大有金盆洗手之态。但两年后,“菜花蛇”的价格水涨船高,在当时,一条“菜花蛇”的价格足以与工薪家庭一月的工资持平,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时村里的捕蛇业也大为繁荣。

程地明心中也有所松动,因为两年以来的务农生活让他疲惫不堪,更何况“捕蛇业”在当时实在是暴利行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一天,程地明又重新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重新开始了捕蛇的工作。但意想不到的是,这竟是程地明的噩梦的开始。

虽然多年未曾捕蛇,但程地明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捕蛇经验,对于蛇的品种毒性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但未曾想到的是,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程地明就有数次游走在“鬼门关”前的经历。

第一次意外发生在茶园捕蛇时。在绿意葱茏的茶园中,程地明并未发现危险已步步向自己逼近。一条通体呈青绿色的小蛇逐渐游走到程地明的脚边,当程地明发现它时,这条蛇距离程地明仅一线之隔。

程地明顿时吓得面无人色,原来这条青绿色的小蛇是人们所熟知的“竹叶青”,“阅蛇无数”的程地明自然十分清楚,此蛇有剧毒,如果被它咬伤,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程地明慌忙将小蛇打死,这才得以保全性命。

第二次意外发生在树林之中,时值秋季,寒风凛冽,青黑干枯的树枝刺向天空,俨然一派苍凉的景象。而一条身上遍布棕褐色环状斑纹的毒蛇借树干和泥土的颜色掩盖自己的踪迹,程地明发现它时,已为时过晚。

这条蛇正是被当地村民称为“烙铁头蛇”的一种剧毒蛇,它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其下腹的淡鸢色花纹。对于程地明这类经验丰富的捕蛇人来说,这种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好在及时发现,程地明并未让“烙铁头蛇”靠近他。

经历了这两次惊魂未定的事件,程地明也是心惊胆战。但他并没有放弃捕蛇业,反而更为执着于捕捉“菜花蛇”。一年后,程地明捕蛇时又发现了一条“红花野鸡项蛇”,不知为何,程地明不仅没有避让,反而主动攻击了这条毒蛇。

被激怒的“红花野鸡项蛇”也不甘示弱,用后槽牙狠狠咬住了程地明的手臂。如果不是路过的村民及时发现程地明,并送他去医院打了抗毒血清,程地明恐怕就要丧身于荒郊野外。

此事过后,关于程地明的传闻也就愈加离谱了。据说,程地明不论走到哪里,都会被成群结队的“红花野鸡项蛇”围攻。村民之间盛传程地明是激怒了“蛇王”,这才导致这些“红花野鸡项蛇”对他穷追不舍。

一天,程地明和往常一样在山林中捕捉“菜花蛇”时,数以百计的“红花野鸡项蛇”突然出现在程地明周围,这些毒蛇咬住了程地明的身体,有几条还缠绕在他的身上,程地明不甘示弱地与毒蛇搏斗,但不幸的是,毒蛇数量过于庞大,程地明终究难以匹敌,再加上周围荒无人烟,程地明最终由于中毒太深抢救无效身亡。

对此,不少村民们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们看来,程地明正是因为打死七十多条“红花野鸡项蛇”得罪了“蛇王”,后来捕蛇时又被“蛇王”发现,这才导致其丧命于蛇群之口。

更令人称奇的是,程地明墓地所在的“鹰嘴岩”上,每当夏秋之际,便有无数“红花野鸡项蛇”汇集于此,它们盘绕在墓碑上,不久后又四散离去,仿佛在进行着什么仪式一般。此情此景,难免让人毛骨悚然。

对此,不少村民表示,正是因为“蛇王”对程地明怨气未消,所以它才会长期徘徊在程地明的墓碑前。那么,村民们的言论是否是真实可靠的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程地明的捕蛇行为让“蛇王”对他怀恨在心吗?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专家听闻此事后,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

毒蛇“复仇”背后的真相

毒蛇“复仇”这种说法难免听起来荒诞不经,但自然界中并非没有所谓的动物“复仇”的例子。

在墨西哥的一个马戏团中,一名驯兽师就曾经被一只名叫“珍宝”的大象踩死。据说,是因为这名驯兽师在训练大象时,采取了不少不光彩的手段,这才导致大象对其“怀恨在心”。难道,“红花野鸡项蛇”对程地明如此针对也是因为这样吗?不少专家认为并非如此。

因为蛇属于爬行动物,它的头部并没有与部分哺乳动物类似的“大脑皮层”结构,这也就导致了蛇的头脑容量是有限的,对它们来说,分辨人类是非常困难的事,记住一个人长达两年之久也是不太现实。既然如此,那么为何“红花野鸡项蛇”又对程地明不依不饶呢?对此,专家也有自己的见解。

原来,蛇分辨不同的动物大多是靠气味。而村民们俗称的“菜花蛇”,其学名叫做“王锦蛇”,虽然它无毒,但凭借其较为庞大的体型成为了“红花野鸡项蛇”“竹叶青”等小型毒蛇的天敌。

程地明以及部分当地村民大量捕捉“菜花蛇”的行为,已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的状态。失去了大量天敌的“红花野鸡项蛇”等毒蛇自然大量繁殖。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程地明再次出山捕蛇时,发现当地的毒蛇明显变多了。

那么,为什么这些“红花野鸡项蛇”对程地明纠缠不休呢?

原来,“菜花蛇”身上有一种独特的臭腺,而蛇类对这种臭气是十分敏感的。程地明长期捕捉“菜花蛇”,身上难免会沾染上“菜花蛇”的气味,而人类的嗅觉对此并不敏锐,正因为如此,程地明才长期对此毫无察觉。

由于“菜花蛇”是“红花野鸡项蛇”的天敌,“红花野鸡项蛇”对其有天然的敌意和攻击性。正是这样,在程地明前往山中捕蛇时,山中数量大量增加的“红花野鸡项蛇”也就将其当做自己的天敌,对程地明攻击性很强也是理所应然的。

而“红花野鸡项蛇”大量盘踞在程地明的墓碑前也与其生活习性有关。夏秋之际正是“红花野鸡项蛇”繁殖的季节,这种蛇总是待在阴暗潮湿处,而程地明的墓地则为它们提供了天然的栖居地。因此,这些“红花野鸡项蛇”才久久盘踞在程地明的墓地前。

尽管村民们关于毒蛇“复仇”的说法大多是以讹传讹,但程地明大量捕捉“菜花蛇”的行为的确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失去了天敌大量繁殖的毒蛇又因为程地明身上“菜花蛇”的气味对他穷追不舍。正因为程地明身份的特殊,才让当地村民对此产生了不少联想。

自然生态系统的每一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程地明大量捕捉“菜花蛇”的行为与其悲剧有不少间接联系,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