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姨母

《知否》中,王家老太太真的只是为了康姨母之死登上朝堂的吗?《知否》中王老夫人明明有三个儿女,为何最恶毒的康姨母独得恩宠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3 18:39:59 浏览7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知否》中,王家老太太真的只是为了康姨母之死登上朝堂的吗

当然不是啊!王老太太被太后当枪使了啊!她本来只是去找太后,为自己女儿讨回公道,但是没想到却被太后利用,把这件事也算计到自己扳倒顾廷烨中的一环去了!

打压顾廷烨就是拆掉皇帝的左膀右臂

顾廷烨也有所察觉:把康王氏杀了,本以为第二天王老太太会去朝堂上状告自己,但是没想到却秘而不发,感觉会有更大的阴谋等着自己。是有人想把手指攥成拳头,给自己重重一击。

而这一圈,虽然是打到顾廷烨身上,但是伤的却是皇上的筋骨,所以顾廷烨才要找桓王,把这件事告诉桓王,让他心里有数。

不过这一段桓王还是蛮搞笑的,顾廷烨跟他说杀了康王氏,桓王说:你疯了吗?然后顾廷烨说,假如有人要杀你妻儿,你忍得了只骂她两句吗?桓王说,那她疯了吗?略萌。

太后早有预谋,接这件事扳倒顾廷烨

太后早就算计好了,所以王老太太一来找她,她就说自己没有孩子缘,你好歹还有俩,你这么跟我说,你是不是让我心里故意不舒服?还说王老太太想不开,不知道事情都应该往前看。

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了你女儿的死让我出面鞭打顾廷烨,不值当的,我也不会给你费这个劲。你得想开点,你女儿的死可是能换来更大利益的。

而王老太太这么做不光是为女儿讨回公道,更是想让王家得到太后庇佑。

所以她这一趟,就等于站到了太后身边,要帮着太后完成她的计划,这第一步就是扳倒顾廷烨。

因此,王老太太站在朝堂上指控顾廷烨,看似是为女儿伸冤,实际上是助纣为虐。

《知否》中王老夫人明明有三个儿女,为何最恶毒的康姨母独得恩宠

《知否》中王老夫人共有三个孩子,王大娘子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三个孩子里儿子比较懦弱,王大娘子耿直憨厚,但是大女儿康姨母却特别恶毒,不知道有多少人命折在她手中。

可是,从盛老太太被康姨母毒害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王老夫人处处维护只有康姨娘,甚至到了完全可以牺牲儿子和王大娘子的地步,以至于伤心至极的王大娘子要和娘家断绝关系。

为什么同样是亲生骨肉,王老夫人却独宠恶毒的大女儿康姨母呢?

①康姨母品行最不端正,做母亲的必然更担心更维护

王家三个子女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性格也不见得有多么的好,但好在本性不坏,唯独康姨母内是一个心胸狭隘,善妒之人,特别喜欢搬弄是非,最擅长于使用手段。

再加上康姨娘在三个孩子中品性最不太端正,因此在三个子女之中也是最容易惹是非,引火上身,把自己陷入无限深渊的人。

然而到了王老夫人这个年纪,在乎的不外乎是家族兴旺、儿女安危、子女未来。如今看到自己的女儿误入歧途,自然是万分担心自己的女儿安危,而别的子女还都算良善,因此才会显得独宠康姨娘。

②康姨母是长女且难产,王老夫人格外心疼

在王老夫人穿着诰命服前去面见太后的时候,曾经说过在生康姨娘的时候,足足生了三天三夜才生下康姨娘。在宋代那样的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生孩子生了这么久,不仅仅是疼痛难忍了,更是险些丧失性命。

如此以来,康姨娘能够生下来,就好像是历经磨难,之后获得至宝一般。王老夫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生了康姨娘这个大女儿,自然也就更加宠爱了。

然而王老夫人之后的两个子女都是顺利生产又不是第一个孩子,尤其是王大娘子还是嫡次女当然是最不受宠的。

③康姨娘跟陪王老夫人时间最长,感情也最为深厚

嫡长女康姨娘不仅仅是年纪最大,也是陪伴老夫人的时间长,从小就一直跟在王老夫人身边。嫡次女王大娘子从小就被寄养在了乡下的叔叔家里,一直到十岁才被接回家。嫡长子则一心求学,读圣贤之书,一直都在大学士家中读书。

那时王老太爷做官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其他,也就只剩下康姨娘一直陪伴着王老夫人,是康姨娘填补了王老夫人那段时间的寂寞时光,因此感情也最深厚,所以也最为偏爱康姨娘。

④王老夫人心中对她心有愧疚,更宠康姨娘是为了弥补

前文中已经提到过在王老夫妇外地做官之时,是康姨母一直陪伴在他们左右。王家如今的家业和地位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王老夫妇于一片荒芜中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

早期王老太爷在外地做官之时,也只是一个芝麻小官,再加上初入外地的时候也有许多不适,因此康姨娘也就随着王老夫人他们一起吃了不少的苦头。因此,王老夫人对康姨娘有所愧疚。

王老夫人对康姨娘的愧疚还表现在了另一方面,在为自家女儿挑选夫婿的时候,自己因为追求高门显贵,并没有考察女婿的品格,因而将康姨娘嫁给了康氏做大娘子。

这么多年的婚姻证明了康姨娘这桩婚姻并不美满,康老爷是一个好色之徒,一味地往家里娶小妾。且康老爷也没有什么本事 官位不高,也没有什么资产,甚至于还把心思打在了康姨娘的嫁妆之上。

反观自己另外的一个女儿王大娘子,虽说嫁给的盛纮这个后进书生,但是这盛家人口简单,盛纮又是一个有本事有上进心的男人,因此王大娘子的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这样一对比两个女儿的婚姻,王老夫人对康姨娘的愧疚也就更多了一分。

王家三姐弟都是王老夫人掉下的骨肉,都有着血脉之情,做母亲的本应是三个孩子都宠爱,但是的确也有以上的种种客观原因,让更宠康姨母,更维护这个女儿。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其实情有可原。可是古来慈母多败儿,正因为王老夫人一味地维护包庇,让才康姨母为所欲为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终是护不住康姨母,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知否》盛长梧终究是商贾人家,康姨母为何愿意让允儿低嫁到盛家

康允儿嫁人盛长梧,猛一看的确是低嫁了,但如果联系到康家的处境,就不会认为这门亲事是低嫁了。

长柏亲事说定了海氏,让大娘子王氏答应康姨母娶允儿的计划落空。大娘子不大服气,找老太太说理去了。可老太太的一番为长柏仕途打算的话,让大娘子放弃了亲上加亲的想法。之后大娘子感慨的说了一番康姨母日子不好过的话:

我那大姐夫也太不争气了,如今姐姐跟前的庶子庶女加起来竟有十几个之多,不知道什么烂七八糟的女人东生一个西生一个,挤的满屋子都是!一个个都要姐姐照拂,娶妻的要聘礼,嫁人的要嫁妆,姐夫又只会做官不会开源生财,姐姐的嫁妆也不知赔进去多少,若是姐姐不肯,族里的那些光吃饭不干事的叔伯就要说姐姐不贤!

这句话表面是在说康姨母在康家的处境,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康家的落败。那么大一家子人,除了康姨母的儿子在礼部主事外,康姨父在为父亲守孝期间,竟守出了好几个孩子,结果被御史参奏,如今赋闲在家,也不知道去疏通关系早日返朝,而是与清客相公们日日吟风弄月品评朝政。

康家在根上已经烂了。稍有门第的官眷,又哪里会瞧上康家女儿。康兆儿已经许给王舅舅家,康姨母的打算,允儿是许给长柏的。现在长柏说定了海家,再去寻一门如意的亲事,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站在康姨母的立场,允儿嫁给长梧,好处其实不少。

盛家家财丰厚,康姨母手上一直短缺,允儿可以接济康姨母

盛维和母亲白手起家,经过多年的拼搏努力,成了宥阳老家有名的富豪。盛家在宥阳究竟有多大排场,只看知府知县是盛家的常客就可看出。再看盛纮这些年在仕途上,也没少接受盛维的支持。每年都是一车车的钱财物资往盛纮家里送。

康姨父只留恋内室,无远大抱负,家里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令康姨母经常手上紧张,为了家中的妾室子女不知贴进去自己多少嫁妆。不仅如此,还要经常接受亲戚们的接济。盛家大娘子就曾拿家里的钱去放印Z钱,利息给康姨母补贴家用。

康家已然到了这种田地,允儿嫁到给长梧,分家后自己当家作主,在银钱方面照顾母家,只要长梧不反对,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盛家人口简单,长梧洁身自好,允儿的幸福有着落

盛长梧只有两兄弟,用盛老太太的话说,待分家后,允儿就可以自己当家了。而且长梧在京中多年,却无半点风月事传出,证明长梧在男女之情上,很是洁身自好。

长梧不好色的特点,于别人来讲可能稀疏平常,但对康姨母来讲,实在是太难得了。这些年来,康姨父的妾室一个接个,康姨父花在康姨母身上的时间和心思,自然是少之又少。康姨母自从嫁到康家,就与寻常夫妻不同,她除了是一家主母,与康姨父之间的感情,说多了都是泪。

自己过得凄惨,自然希望女儿嫁一个好人家。只要长梧一心一意对女儿好,康姨母还有什么好说的。做不做官眷又有什么打紧。

长梧即将上任中威卫镇抚,虽然是武职,但康家颜面不至于太难看

盛家大房虽是商贾人家,但盛维眼光长远,早早就让长梧上京来了,只等到合适的机会,能谋得个一官半职。盛纮调回京后,帮长梧寻得了一个差事,虽然是个武职,但长梧终究是吃上了公家饭。

这样一来,允儿就不算是嫁给商贾,而是嫁给有官职的人家,康家面子上也过得去。再说长梧有盛纮顾廷烨的照拂,不怕他日后不发达。

有钱又有势,这样的好女婿,康姨母恐怕打着灯笼都难找到。现在有现成的摆在眼前,她哪里有不答应的份呢。

事实证明,老太太的眼光实在是毒辣。

允儿嫁给长梧后,孝敬公婆照顾丈夫,长梧一心拼事业,在两次宫变中职位升迁了不少,夫妻俩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相反,以允儿的性格,如果真的嫁到盛家,以盛家家庭关系的复杂,允儿未必能应付过来,在这方面,海氏就游刃有余。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盛老太太于盛家来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实该好好孝敬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