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俞飞鸿
俞飞鸿有着一种女性平和的力量,历过岁月的磨洗,更沉淀出一种自在。
而《十三邀》中的许知远却像个处于中年危机的男人,精神困顿,永远跟时代格格不入,永远一副老子不爽,撞得头破血流的样子。
《十三邀》中,许知远带着文化上的偏执,一脸困惑地问女神,在演了《喜福会》这样的文艺片之后,为什么会去接演《小丈夫》之类的庸俗无聊的电视剧。这其实是一个带有道德优越感的问题,一上来就设定了高雅和庸俗,推崇精神维度的美好,觉得只能崇尚阳春白雪,不可以向庸俗妥协。
可是,女神却说:我不觉得那是庸俗,我觉得它就是一个通俗剧,我不站在一个高度来评价,可能在你的审美里你比较喜欢《喜福会》那种有文化意识感的东西,但对我来说作为演员我永远不想把自己贴标签,或者固定在框架里头,就因为别人喜欢。
许知远实际上是想追问商业浪潮对电影人的冲击,想探究在迎合和独立,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点的痛苦。
但,俞飞鸿轻巧地跳脱了公知既定的模式化的设定,很分明很坚定地厘清许知远的偏执认定。什么叫有价值,什么叫庸俗,什么叫值得追求,不是你们公知设定的,女性自有与世界融洽相处的方式。
俞飞鸿在她最美的青春年华,用了十年时间去跨界当导演,自导自演了《爱有来生》这样小众的文艺电影,投入4000万,只收回200万,其中商业和艺术的冲突,她必然有着深刻地体会。
但当许知远问出这样一个曾经煎熬过她内心的问题时,她不卑不亢很淡然地厘清了庸俗和通俗,曾经痛苦的焦虑化为而今平和的认知。
痛苦和焦虑,冲突和挣扎只属于这个充满质疑的纠结的中年男人,而不属于女神。
像女神这样的人,生活把她揉碎了,她自有重新整合的力量,使内心保持平和,并具有秩序的美感。
见过很多夸夸其谈的男性,无论是仕途顺利的还是事业受阻的,他们都像许知远一样,喜欢抨击经济环境、社会秩序、世道人心,总爱在抨击中彰显智力的优势,发泄过剩的荷尔蒙,他们是不平的,激进的,也是充满危机的。
相对来说,女性比男性更有一种平衡的力量,知道这世界的疾苦、无意义,但永远平和地去拥抱这世界。
就像俞飞鸿,她说:
“其实生命本身是件毫无意义的事,那我们活得有滋有味其实就是因为它本身无意义,所以才会去力图找一些有意义的事做,或者让你自己觉得有意义。”
“我不想过得那么哲学,我情愿活得像一个凡人,找到安于生活下去的这个点,活得乐呵一点。”
这是一种洞彻之后拥抱生活的姿态。
男人的野心使他们自以为负有高于自然的复杂使命,他们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横冲直撞。
而女性却比男性更清醒,她们有种温柔的力量,跟世界达成和解,保有内心平和的坚实。
《十三邀》中,许知远带着固执的偏见去看待这个世界,展现的是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困惑和无解。
许知远对女神是好奇的,他想看穿她的欲望,挖出她内心汹涌澎湃的一面,探究这样一个充满平衡秩序的女人在这么一个无序时代里的内心痛点,更深层次地说他想从女神身上寻找到自己精神的平衡点。
然而,47岁的俞飞鸿,褪去少女的青涩,无论是眼界、阅历还是学识,一切都刚刚好,她不会刻意地去满足谁的期盼,也不想与世界去争辩,在岁月的历练中,越发从容淡定,越发衬出许知远那种到不惑之年仍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的男性的焦虑和虚弱。
想起一次冯唐、窦文涛跟女神的对谈,当两个男公知问她独身未婚是否会孤单时,女神说自己精神世界足够富足。
是呀,一个精神世界足够富足的女人,总会在一颦一笑间呈现出让人着迷的从容的美丽,越发衬出男性世界。虚弱的强大。
欢迎关注“周公子曰”,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什么有些男女青年都选择不结婚,他们真实的内心想法是什么
现在的男女选择不结婚,我想主要原因。
第一,现在的人都向钱看,想多挣点钱,稳固好基础,才谈恋爱,找个能谈得进心房,互相体贴,互相关心的人。
弟二,看听到现在的人,离婚率太高,不敢谈情说爱,害怕给自己带来痛苦,引起不可收拾的后果。
第三,多想在父母身边,多做点事,帮帮父母,享受温柔温暖,不想早找对象。
第四,想曾年青自由自在的,多玩一下,一旦结婚有家就不自由了。
第五,有个别人是看外表,看家世,看高大威武,看口舌之说,不看人品。
第六,大多数人还是看人品,有无善解人意,有无安全感,有无创业心,有无进取心。
以上我简单提上几点,现在复杂的社会,摸不透的人心,人生,过的心情,人生,活的是心态,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要懂恩,学会珍惜,学会承担,努力向前看。
你会不会在意自己父母的年龄而去选择一个人合适的人去结婚
最近俞飞鸿和窦文涛、冯唐的一段关于“单身”和“结婚”状态的讨论又引发了热议,我们且不去说其中是不是有曲解的对“单身女人”的恶意,抑或俞美人是不是真的称得上是“老男人的照妖镜”。但其中关于“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好处”的讨论却值得玩味。因为办一些手续方便,因为点了菜吃不完酒喝不完,因为对方想结婚而你又想报答ta……似乎结婚可以与任何一个现实因素相关联,秉持节省成本实用主义原则,但却与爱情无关,令我倍感困惑。
这些表述当然有些言过其实也过于片面了,然而现实中来自父母的压力确实也是促使很多人结婚的原因。一方面,他们这个年代的人大多数在合适的年龄不需做太多考虑就走进婚姻,观念上也顺理成章的认为到了孩子这代也该继续这样下去,结婚生子抚养下一代。如果孩子没有在他们期望中的年龄结婚,便会引发他们的焦虑,不断地去给孩子施压,这也是衍生出中国父母集聚人民公园相亲角特有现象的原因。看到父母心愿未了心事重重,我们的确会感到不忍。另一方面,随着父母不断老去,我们这一代的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也扑面而来,某种程度上我们很希望有人能和我们共同承担这份现实的压力。
所以,父母的确在我们要不要走入婚姻这个决定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并不该是驱使我们走入婚姻的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因素。即使现实的驱动力再多,我还是希望我们是基于爱情,是发自内心的想结婚而不是因为年龄家庭这些外在因素觉得该结婚,毕竟,父母希望的不仅仅是一段婚姻,而是希望你在婚姻中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