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下载

我的儿子上大学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母辛苦?你现在最大的苦难是什么,陌生人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2-10-13 13:47:10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我的儿子上大学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母辛苦

儿子上大学了,为什么还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我认为您可能对孩子过于溺爱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他自己去做,自己去体会,才能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很纯洁,很简单,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当孩子开始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父母就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自立

孩子慢慢的长大,首先要学会的是自立,比如2-3岁就要自己学着吃饭,5-6岁学习自己洗袜子这样简单的衣服,自己会叠小被子。10岁独自上学放学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让孩子去体会去感知这个世界,让他们亲自去做,而不是父母替孩子去做。比如喂饭,这个很常见,久而久之,孩子不会或者不愿意自己去吃饭,觉得父母理所当然的应该喂饭。

孩子要学会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自己做了才能体会其中的不易。鼓励孩子帮帮助父母多做家务。待到孩子16-17岁,甚至可以让孩子做假期工,勤工俭学,亲自体验一下挣钱的不易,体验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第一笔钱的成就感。体验了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才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就说我身边的朋友吧,从小家境一般,从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寄宿,几乎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父母是务农的,懂得也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是孩子想做的,不违反原则,父母就允许孩子自己去做。从小得到锻炼。现在已是而立之年,事业有成,安居乐业,也很孝顺。

反之,前两天看金牌调解,故事中母亲对儿子溺爱,20几岁了衣服还要母亲给买,衣服要母亲给洗,不务正业,外债累累,母亲因爱子心切,用其养老钱为子还债,即使这样,儿子也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感激。为什么?因为他从小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太多了,根本不懂得回报父母恩。

所以,教育子女,想一万次听一万次说一万次,不如让他亲自去努力一次。无需多言,自然能够从心体会。

你现在最大的苦难是什么,陌生人

《苦难辉煌》一书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弘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

《苦难辉煌》书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全书16章,除了长征题材占了约10章,其余数章,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长征这一主题,为其“蓄势”或“收官”。全书也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创建人民军队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十多年间艰苦奋斗的历程。

20世纪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经历了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各种矛盾冲突空前尖锐,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空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漓尽致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经历了如此的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索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才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红军青年将领与蒋军青年将领的生死搏斗之间,日军少壮派军阀坚决疯狂侵华。中国地方实力派又企图在红军、蒋军、南京与东京之问夹缝求生。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策略转换窄前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印痕。斯大林纵横捭阖,蒋介石纵横捭阖,毛泽东只有率领工农红军穿越万水千山,既要摆脱中国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又要向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通过万里长征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形成的地狱之火,使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也从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山东省的学生有多苦

山东孩子有多苦?看了几个回答,是说山东的孩子怎么刻苦读书,考大学、考研的事情。

山东省是孔聖人的故里,受“万般届下品,唯有读书高”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影响,学生和家长都重视学习文化知识。

其实河北省也有不少地方很重视教育。河北衡水中学在全国就很出名。我中学是在天津上的,市里的一些家长和孩子就不太重视学习。那时候杨村中学和廊坊中学比较突出。那些农村的孩子为什么能刻苦读书呢?听老师讲过,一年级一开学,讲 台上就摆着一个杂面窝头和一个白面馒头。老师问:馒头好吃还是窝头好吃?同学们回答:白面馒头。老师说: 同学们,你们要想天天吃上白馒头,就得好好学习,上大学,找工作。

我在天津机电学院中专部学习时,有一个同学是山东德州二中的学生。父亲早故,,靠母亲供养上完初中,到天津来求学,带的被子都是农村自己织的小粗布的。

那时需要到报考的学校考试,他怕路途耽误就提前来了两天。为了省钱,不住旅店,就在学校边上是碉堡里。住了两晚上。 现在回想起来都挺佩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