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乞丐是一个非常让人瞧不起的职业,甚至不算一个职业,更多的是一个人的一种人生状态和身份。不管在古代还是在今天,也不管是哪一种说法,乞丐在世人眼里都是非常下贱的人,他们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靠着要饭来维持生计,哪怕是今天,世人对乞丐的认知从古至今毫无改变过。
难道乞丐就身份低贱,乞丐就让人瞧不起?今天笔者要跟大家介绍两位乞丐,颠覆了世人所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这两位乞丐,他们的传奇人生,比那些自命不凡的权贵们的人生,精彩多了,也更传奇!
第一位乞丐,相信很多人都了解,那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早年家里非常的穷困,小时候靠着帮地主家放牛为生,公元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先后一一死去。朱元璋为了讨生计,没有办法才进入了皇觉寺当行童。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又连年灾害,百姓都颗粒无收,寺庙租给百姓的土地也收不上税了。到寺庙不到两个月,朱元璋再次被迫离开,从此以后,朱元璋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乞丐生涯。
朱元璋一边走一边行乞,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又从合肥向西进入了河南。朱元璋一路行讨,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看到了世界的冷酷无情,在朱元璋当乞丐的三年里,他辗转横穿十几个城镇,见了世面,也体验了世间的疾苦。在这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为朱元璋以后,起兵造反成功称帝,影响非常之大。
展开全文
朱元璋25岁,投靠郭子兴部队,带着自己的心腹徐达,汤和等24人,一起征战沙场打天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败各个起义军,在应天府称帝,年号大明!
今天介绍的第二位乞丐,没有做过朱元璋那样惊天动地的事情,他却把乞丐这个职业做到了极致,做到了!让世人对待乞丐的态度!从瞧不起,鄙视,打骂,到尊敬,重视,佩服,哪怕朱元璋也做不到他的这种程度。
这个人就是武训,这个人在历史书上很少看到,可以说他不算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他同朱元璋一样,出生在一个非常贫苦的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七,因此很多人也叫他武七。在他14岁的时候,多次离家去给地主当佣人赚钱讨生计,他的父亲在他七岁的时候就离世了。在他当佣人期间,屡屡受到雇主的欺负和刁难,并且雇主用假帐相欺,抵赖掉了武训三年的工钱。
武训跟雇主争辩,气得口吐白沫,又遭到雇主的毒打,不食不语,病倒3日,吃尽了文盲的苦,因此武训决定行乞兴学,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他从20岁开始行乞,一直到30岁的时候,他在三个县城,总和有300多亩地。光绪十四年,武训卖了自己的家产,和杨树坊在堂邑柳林镇创办崇贤义塾,第二年的时候,跟了征和尚创办了第二家义塾。
武训四处乞讨,他乞讨并不像其他乞丐一样,装可怜博得别人同情,更多的是他把乞讨当成一份职业,并且希望给施主带来更多的欢乐,他是四处乞讨一边走一边唱歌,犹如世外高人一样,闲云野鹤,但却又做着在别人看来非常低贱的事情。他每到一处,就会编一段非常有趣的歌,唱给施主听努力的尽量博得对方开心,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钱财。他不仅行乞,还去做一些零散工,那些又脏又苦又累的活,他都干只要能赚钱,他自己穿的比乞丐还乞丐。
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过着苦行僧的日子,吃的是最粗劣的食物,还边吃还边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光绪二十二年,他积累了修建第三所义塾的钱,在临清镇创办义塾,朝廷听闻了他的义举,于是赏赐给他黄马褂一件,乐善好施匾额一块。并且准许为他建立牌坊,也在同一年,武训由于常年行乞,生病的时候还在行乞,光绪二十二年,4月23日,享年58岁,出殡当天,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哭声震天。
武训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平民教育家,行乞38年,建立起三所义学,临死的时候还在乞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以乞丐的身份被载入史册,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丐。向这位舍生忘死的乞丐,一心为办学的教育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