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眠药 上瘾 程度 什么

到什么程度要吃安眠药?会上瘾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11:32:06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夜间辗转难眠,白天昏昏欲睡,心情烦闷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有些人认为,睡不好那就吃安眠药。其实, 睡眠障碍不能简单用睡眠时长来判断,更不能盲目服用安眠药。失眠者该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需要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诊断。

根据中国睡眠学会的统计数据,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 超过3亿的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比如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还不能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比如晚上醒来超过2次,醒来时间超过30分钟,或醒后难以再睡着;早醒,比预期时间早1小时醒来;感觉睡不安稳,睡醒后还是觉得很累;第二天白天疲劳,全身不舒服,情绪不稳定,爱打瞌睡,影响工作和学习。

这么多人发生睡眠障碍,都需要治疗吗?不需要。 失眠分为短期失眠和慢性失眠。偶然发生短期失眠,不必过度焦虑,只要适时调整,恢复正常作息习惯即可。超过3个月的慢性失眠,大家需要特别警惕。

了解常用安眠药

常见的镇静催眠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如阿普唑仑、地西泮、三唑仑;非苯二氮䓬类,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治疗时优先选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这是第三代治疗失眠的药物,半衰期短、见效快、安全性高,副作用较少,成瘾性较低,催眠作用较好。

展开全文

苯二氮 䓬类药物相对半衰期较长,可维持长时间睡眠,次日残余效应明显,易产生日间困倦;具有明显的肌松作用,使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老年人应避免使用; 还具有呼吸抑制的副作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禁用;容易造成药物依赖性和戒断症状。

其他镇静催眠药物还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需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用。

避免用药误区

误区一

睡眠时间减少

就吃安眠药

有些人认为,一定要睡满8个小时,才算正常睡眠,一旦睡眠时间减少,就感到焦虑,需要服用安眠药。这是错误的想法。其实,睡眠的最佳时长没有绝对标准,每个人有不同需求。总体而言,青少年和成年人每天要睡够7~8小时,婴幼儿一般需要10个小时以上,老年人一般睡够6~7小时就可以了 。有短期失眠不必太紧张,可通过放松心情,按时作息等生活方式来调整。如果发生慢性失眠,则要尽早寻求专科医生的治疗。

误区二

不吃安眠药

担心睡不好

不吃安眠药就睡不着,表明失眠者对安眠药产生依赖性。通过调整行为方式、心理因素、药物治疗等方面,可以消除这种药物依赖性。在心理方面,要正确认识失眠的问题,放松身心,消除对失眠的过度关注和恐惧;在行为方面,要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作息规律;在药物方面,由医生进行个体化、规范化调整,还可以结合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手段,逐步减少用药,从而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误区三

医生开药太麻烦

自己找药吃

安眠药在我国属于管制药品,服用的剂量、频次、疗程需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处方, 不可私自购买使用。如果患者从其他渠道获取药物,自行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患者长期过量使用安眠药还会产生耐药性,对身体危害更加严重。

误区四

怕吃药伤身

不按医嘱服用

有的人对安眠药抱着抵触的心态,担心服药有副作用,因此,没有听从医生意见,自行减量或者服服停停,结果使失眠长期不愈。其实,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均经过严格把关, 一些副作用大、成瘾性大的安眠药已经基本不用或被严格限制使用。因此,需听从医嘱,规范足量用药,不用过于恐慌。如果失眠情况好转,也应听从医生的指导,逐渐减药或换药,不可一下子停药,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很多失眠者的病情反复就是由于减药不当引起的。

主要用药禁忌

大家在使用安眠药改善睡眠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用药禁忌。例如,服药期间不宜饮酒。酒精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后服用安眠药,会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

治疗期间,如果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师正在服用安眠药的品种、剂量。部分安眠药容易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轻则引起其他药物疗效下降,重则引起安眠药中毒的不良反应。

应在睡前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时再服用安眠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少神经抑制。特别是起效较快的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服用后20分钟左右即可入睡。曾有人服药后又起床洗漱,在洗手间因药效发作而睡着。因此,要等睡前所有准备事项完成后,上床时再服用安眠药。

服用安眠药(特别是苯二氮䓬类药物)后,一些患者第二天可能出现嗜睡、头晕、反应力和注意力下降等不良反应。因此,服药期间不宜从事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等工作。年老体弱者机体代谢功能差,容易造成药物蓄积,应谨慎服用。

孕妇忌服安眠药,因为有的安眠药可能使胎儿畸形。哺乳期妇女如果服用安眠药,其成分可能转移到母乳内,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母亲在哺乳期服用安眠药,需避免喂奶。

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应定期随访,进行血液生化检测。

总之,失眠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风向标。治疗失眠障碍不能仅靠药物,还要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标本兼治。安眠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并根据专业医师的建议逐渐减药,最终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林红

整理:陈静

策划:吴卫红

编辑:余运西 刘洋 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