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赓 陈毅 宋庆龄 吹牛皮 支招

陈赓不好意思见宋庆龄,陈毅给他支招,陈赓:那不是吹牛皮吗?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29 11:16:02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61年,为共和国戎马半生的陈赓因病去世,终年58岁。

在他死后,家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把他的消息传播开,而且还有意藏着掖着。他们都怕这一消息传到宋庆龄的耳中,担心年迈的宋庆龄难以承受噩耗的打击。

尽管有意藏着,但是陈赓将军去世的影响还是太大了,宋庆龄也在无意间得知了陈赓将军过世的消息,长叹一声:“(陈赓去世的消息)对我的打击太大了。”

陈赓将军和宋庆龄既有友情,也有师生之情,风风雨雨几十年里也有不少故事。其中有一次就是陈赓有些不好意见宋庆龄,还是陈毅给他支的招。当然,对于陈毅支的招,陈赓翻翻白眼说道:“那不是吹牛皮吗?”

这件事还是要从1949年5月说起。当时陈毅率领华野南下解放上海,这一消息震惊全国。要知道自晚清始,上海一度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更是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在武力解放上海之后,如何治理上海就成了重中之重,因为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解放军的治理城市的水平,而且在上海残存的国民党势力更是从中作梗,在民众之间广散谣言,离间解放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另外当时的氛围一度仇共,更有甚者放出“解放军能进上海,但是人民币进不了上海”的狂言,试图在经济上给解放军、中国共产党迎头一棒。

鉴于这种复杂情况,毛主席给陈毅下了指示,要他文打上海,让上海的民众,让残存的国民党势力,让那些不看好中国共产党的人看看,看看中国共产党有没有治理城市的水平。

为了澄清国民党势力对共产党军队的妖魔化,同时也为了展示共产党军队的军纪,陈毅和粟裕制定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而在这些规定中,有一条重要规定就是不能扰乱上海市民的生产和生活,不准解放军士兵住民房店铺。

在命令下,解放军士兵悄然入城,不打扰上海市民的休息。直到天亮了,民众们打开街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睡在街道的解放军士兵。这一幕成了历史名场面,不仅让上海市民看到了解放军的军纪,同时也粉碎了国民党势力散布的谣言。

展开全文

在之后,华野就开始迅速接收国民党的公馆和机关单位,然后想办法腾出位置,安置解放军战士。毕竟战士们在战场上作战就足够累了,总不能一直让战士们睡大街吧,就算战士们能坚持,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因为国民党军政人员早已转移,所以接受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直到战士们在莫里哀路碰了壁。当时战士们见到一座大宅子,于是上前拍门询问。没想到的是,门房不解释缘由,直接来了一句:“这里不能住”。战士们的姿态本身就放的足够低了,没想到一个门房都有这样的姿态,于是就在询问间发生了争执。

在争执的过程中,大宅子里走出一名中年女性,无论是仪容还是气质都让人感觉到不一般,打眼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果然,中年女性一开口就是:“我是宋庆龄,这是我的公馆!”

好家伙,战士们一听是宋庆龄,这下就慌了,还没来得及道歉就急急忙忙跑去报告。焦头烂额的陈毅还在处理各种文件,一听这事更是火大,说道:“哎呀,我说你们两位老哥,上海这么大,你们偏偏跑到孙夫人那里干啥?就是把我陈毅的办公室腾出了,也不能去动员她啊。”

宋庆龄可是孙夫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真要是闹出什么好歹来,那可如何是好。解放军好不容易给上海市民留下的好印象,要是一闹,那不就前功尽弃了。战士们也知道惹祸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盯着陈毅让陈老总想办法。

陈毅想来想去,最后想起了陈赓将军。要知道在党史上,陈赓将军可是为数不多的幽默人,为人处世也是比较好的,魅力很大。而且更关键的是,陈赓和宋庆龄的关系较好,两个人不仅有友情,还有一段师生情,让陈赓出面解释此事那是最好不过了。

于是陈毅就找来陈赓,把前因后果交代完之后,就想让陈赓将军代替士兵去道个歉,解释解释。陈毅想着陈赓和宋庆龄认识,应该不会拒绝,但是没想到的是陈赓皱着眉头,显得有些为难,最后说道:“孙夫人对我很关心不假,但我一去,她肯定要问我带多少兵,我怎么说?我来上海好几天了,没敢去见她,怕的就是这个。”

陈毅以为是因为什么,没想到是因为陈赓带兵少,不好意思见宋庆龄。于是陈毅就给陈赓支招了:“你就说你带二十多万兵!”

陈赓一共就带十多万兵,一下子几乎翻倍了,这不是吹牛吗?想着这是陈毅出的馊主意,忍不住翻了白眼,说道:“那不是吹牛皮吗?”

陈毅想着反正陈赓是带兵的将军,宋庆龄也不会真来华野司令部核对,于是就连忙劝陈赓,让他不要犹豫了,先去道歉再说。陈赓磨蹭磨蹭,最终还是选择去了。

阔别十六年未见,陈赓在看到宋庆龄的时候感慨万千,最后尊敬的喊师母。宋庆龄看到陈赓这个样子,心里也很高兴,于是就招呼人接待陈赓。

陈赓先是为战士们道歉,之后又向宋庆龄解释缘由,宋庆龄对此也没有再追究什么。不过在谈话中,宋庆龄还真询问陈赓带了多少兵。

陈赓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又怕让师母失望,于是就按陈毅的说法说:“二十多万兵哪!”

谁料,宋庆龄对这个数字也不满足,说道:“怎么那么少?林彪是四期的,都带了七八十万兵呢!”

好家伙,我以为宋庆龄就是拿陈赓和其他兵团司令比,没想到宋庆龄是拿陈赓和林彪比啊。在解放战争后期,带兵比林彪多的司令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因为其他三个野战军都没有四野发展到好,除了领导全国解放军的军委领导,否则应该没有人比林彪带兵更多了。

陈赓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最后说道:“他进步快!”

是啊,林彪的进步确实快,黄埔四期中比林彪牛的几乎没有,不对,应该说从黄埔军校中走出来的学员,能超过林彪的就不多。周恩来、蒋介石这些都是校领导,毛主席没有读过黄埔军校,其他的校友,比如杜聿明、胡宗南、关麟征、黄维、宋希濂、张灵甫等人,他们也是名震一时的将军,但是带兵人数还真不敢说超过了林彪,要知道四野在改名中南军区的时候足足有150万人。

宋庆龄之所以拿林彪做例子,其实也不是嫌弃陈赓带兵少,只不过是对陈赓寄予厚望,认为陈赓肯定能成为数一数二的将军。

要知道陈赓是21岁考取了黄埔军校,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早在学校的时候就名声在外,孙中山更是多次提点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宋庆龄认识了陈赓,并且多次听丈夫夸奖陈赓。

参加抗击英法侵略战斗、捉拿刺杀廖仲恺的凶手、参加东征陈炯明,这一系列表现让宋庆龄对陈赓寄予厚望,并且多次帮助陈赓。她始终相信丈夫没有看错人,陈赓在日后一定会成为数一数二的将军,兴许现在他还在发育期,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日后绽放光芒。而在这个过程中,宋庆龄扮演的就是一个园丁的角色,在陈赓需要帮助的时候浇浇水,呵护这棵幼苗。

1927年,陈赓在上海时负伤,进了骨科医院。而骨科医院的医生牛惠霖就是宋庆龄的亲戚,这一下子就把消息传到了宋庆龄的耳朵里。宋庆龄知道陈赓不会截肢的,他那么优秀的人怎么会就此黯淡无光,于是宋庆龄嘱咐牛惠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陈赓的腿,一定要治好他。

这一次相助,当陈赓避免了截肢,他重新站起来,继续投入革命工作中。如果陈赓一直坚持带兵,那么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带兵数量可能不止十多万,但是陈赓并未一直带兵,而是有过一段中特科经历。

1928年-1931年,在这期间陈赓在上海一直从事地下党工作,化名王庸。当时陈赓负责的工作就是中共中央特科第三科科长,第三科又名红队,就是让叛徒们闻风丧胆的打狗队。

因为从事打狗工作,风险性十分高,陈赓也因此多次负伤,所以他的身体是大将中比较差的一个,可能仅强过徐海东,排倒数第二。

1933年,陈赓在上海治疗的时候还被国民党特务所逮捕,被关押的期间还遭受电刑拷问。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关心陈赓的人纷纷给老蒋打电话求情,其中就有宋庆龄。

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宋庆龄的话蒋介石不能充耳不闻,不过在这过程中推诿扯皮还是可以的。宋庆龄就知道会这样,所以一方面动员蔡元培等同盟会成员声援陈赓,另一方面带领一批记者前往监狱采访陈赓。

前者是为了向蒋介石施压,后者则是对外公布陈赓在监狱里受到的刑罚拷问,双管齐下,让国民党特务投鼠忌器,不敢再对陈赓用私刑。也得亏是宋庆龄的帮助,不然陈赓的身体指不定会被特务们折磨成什么样。

因为宋庆龄(同盟会)、宋希濂(黄埔学生)等人的帮助,陈赓才逃脱升天,之后回到红军队伍中。不幸的是,陈赓在回到红军队伍一年后就要匆忙转移,在这过程中红军不断减员,陈赓也没有机会带多少兵。

而在这个时期,林彪就已经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了,带1.8万人为中央开路。而同时期陈赓是红军干部团团长,人数不能与林彪比。

尽管陈赓带兵数量不多,但是陈赓带领的部队战斗力那是嘎嘎强。抗战战争时期,陈赓带领386旅与日军作战,多次交手让日军头疼不已,最后在坦克上写“专打386旅”的标识。《亮剑》看过没有?李云龙的旅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陈赓!

不光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和谢富治带领的陈谢兵团,论战斗力,在整个解放军中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这支部队与其他部队不同,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归中野管,但实际上是是军委直接指挥的,是我军几个独立战略区之一,也是陈赓搞出其他兵团司令的原因之一。

但毕竟早期没有在军队中工作,所以陈赓最后只是兵团司令,指挥了十多万人,与野战军司令没法比。因为宋庆龄并不懂这些,她觉得黄埔一期比黄埔四期更早投入军队,而且陈赓还那么优秀,怎么带兵人数还不如林彪。

不过这只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关心,所以陈赓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随后宋庆龄也换了话题,开始询问陈赓的家庭情况,并且热心的邀请陈赓带夫人一起来串门。

不过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陈赓也开始忙碌起来,并且还负责哈军工的发展建设。陈赓与宋庆龄的联系也越来越少,而且还因为身体差的缘故,早早就离开了人世。而在陈赓去世之后,宋庆龄也大为悲伤。故人就像风中落叶,陆续飘零,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又一个故事供人缅怀。